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2、每条路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
-
“你是回来休假还是临时有事回来的?”老苏在超市买东西偶遇王凯,笑着和王凯打招呼;几句寒暄过后,老苏得知王凯早已退学,在工地上跟着幺叔做事,很是叹惋的脱口而出:“你不该是现在的样子!”
老苏不假思索的说了这句话后,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问题,接着对王凯解释到:“我不是说你现在的工作不好,看不起你的职业,只是在我的想象中,你不应该是在工地做事,你应该还在读书或者现在才毕业,然后到企业当白领、做文职,以你当年的学习天赋来说,你是该读完大学,让你的智力、天赋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开发的。”
“我知道你是关心我,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工作也没什么,可以见识到更多的东西,挺好的。只是有点遗憾那年没到你班上就读。”王凯挂着微笑,一点不在乎老苏先前得知自己的工作后有些失态的反应,王凯知道老苏只是关心自己而已。
“人生中很多时候,一个细微的选择上的偏差,就会造成很深远的影响,当年你要是到了我班上,我敢担保,你现在的境况完全该是另一番模样”老苏叹惋的摇着头;
“确实,做选择的时候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王凯很赞同老苏的观点,毕竟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时候的事我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我当时太忙,是让我亲戚去你家招生,后来报名那天早上,是你爸打的电话过来,当时刚好我有事出门了,是我妹妹接到的电话,我回去的时候我妹妹给我说有个叫王凯的学生要过来,我可是高兴了好一会儿;结果回学校开始报名收费,我在办公室等了一天都没等到你,开始上课过后才发觉你在老高班上”老苏说起当年的事情,愈发的觉得惋惜;
“最开始的时候我一直没决定好去哪个班读书,那时候小学班上的同学大多选的老高班,你又没来招生,所以我更倾向去她班上;后来我爸回来商量过后去决定去你班上,打的电话你没接到,到学校后刚好你没在办公室,就准备先给我那表姐报名,老高看到我就把名字写上了,我爸也不好说什么,然后就去了她班上。”王凯对那是时候的事记得无比清晰。
“如果说当时是我亲自接到的那个电话,就算你在老高那报了名我也要厚着脸把你争过来,偏偏我没接到,所以想争也没依据。你知道,做老师的有老师的难处,那年的情况也有些复杂,老高是才当班主任,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年轻教师,我不好没依没据的和她争学生;过后我一直觉得很遗憾,但是没有办法。
在我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一共有三大遗憾,其中一个就是错过了你。当时从你们班转过来了一个学生,他底子比你差了一大截,但是在我班上读了三年后进了市重点中学,然后又考上了重本,现在还没毕业,但是已经有几家大公司争着要录用他;所以我说照我的想象你不该是现在的样子。
你的天赋头脑比他好太多了,我初三过来教你们班的时候,那会你已经玩的有些荒废了,但是在文科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还是很让我吃惊,加上初一的时候,陈贵老师一直念叨你数学太好了,那时候,我一直都觉得你是天才般的存在;所以一直觉得你来了我班上的话一定不会像在老高班那样受大环境影响,导致后来成绩变差”老苏提起往事,难得的说了很多感慨。
“学校方面的事我理解,只能说我运气的问题,初中毕业前你劝我考虑到你新一届初一班上重读初中,我知道你是对我看重,所以相当感激你;但是我家里就我一个,考虑到多读三年,工作的时候年纪有些偏大了,父母的负担会更重,也就没有复读”王凯对老苏一直都很尊重。
“唉,过了这么多年,想起来还是觉得可惜。事情发生了就往前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相信以你的头脑不走文化这条路,在别的行业一样能取得成功的”老苏叹惋过后,笑着为王凯的前路祝福;
“借用你初中那会说过的那句:条条大道通罗马;每条路都有不一样的东西,反正还年轻,谢您吉言”王凯淡定的笑着和老苏道别。
走出超市,王凯的面色很是平静,心底却早已思绪万千。距初中报名已经过去了十年,老苏居然还能把当初的事情记得如此清楚,她说当时一直把自己视作天才,一直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这些全然不是假话。
假使当年去了老苏班,现在的自己定然不会处于待业状态,百无聊赖,自己的人生走向应该完全会是另一番模样,王凯不由得开始设想。记得小时候,喜欢军事的幺叔经常买些军事杂志回来,王凯常常兴致盎然的翻看,那时候王凯看着杂志上介绍的各式各样的军用设备,想到要研发一种“三行飞机”。
王凯设想的这种交通工具是能够在水里游、陆上跑、天上飞的,在地上跑的时候可以当小汽车用,展开翅膀飞起来就是一架小型飞机,开到水里就是小船,三套推进系统可以随意切换;假使自己去了老苏班,初中毕业后考上市重点高中的精英班是很有希望的,然后读一所重本,大学毕业很可能会从事科研,去完成儿时梦想,努力造出海陆空通用的交通工具。就算次一些,大学毕业后,不去涉及这些深奥的东西,也该是做份相对轻松、待遇稳定的文职,不会是现在这般在工地上风吹雨淋日晒。
和老苏的相遇,不过是想起了当年的遗憾,王凯并不否定自己现在的生活,如果去了老苏班,自己不会遇到后来的人和事,不会有那么多深刻的情绪和感悟。
小时候,王凯总是被同村家长用来鞭策自己孩子的对象,那时候的王凯成绩一直很好,总是能得到老师的夸赞,直白的说,王凯就是家长们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那时候,王凯的邻居杜村长每天都拿王凯来说教他的儿子杜文君,经常把两人用来做对比,然后把杜文君批评得一无是处,激励他像王凯学习。
在王凯的印象中,杜文君的学习成绩一直很普通;杜文君比王凯大一个年级,小学那会,王凯在看了他的课本后能完成一些他都不怎么能完成的习题,让他很是佩服;后来上初中,他遇到了老罗这位资深班主任,磕磕绊绊的考进了市重点高中,然后进入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大型企业做着一份轻松的高薪工作,过着令旁人羡慕的白领生活。世事无常,当年被他当作赶超对象的王凯却沦为了在工地上做事的农民工。
想起这些,王凯有些失落,但是没有太多的心酸难过,自己这些年的生活同样精彩丰富。经历了两次分班,选择了体育线路,大起大落,在工地上遇到那些人和事,这些经历同样弥足珍贵;王凯在高中毕业几年后回到学校,学校里的不少老师还记得王凯,很多学生也记得王凯。
王凯在假期到学校打球的时候,经常有些不认识的学生过来和王凯打招呼、交谈几句,他们都是对王凯高中时期在球场上的表现有着深刻的记忆,虽然王凯对他们没有一点印象,他们却始终以仰慕的口气说还是王凯他们那届篮球打得好,现在学校根本找不出几个有他们球技那么好的人;那些经常打球的老师们,也对着王凯叹惋:近些年就王凯他们那届学生的篮球实力最强大。当然,他们也会关切的问王凯腰伤恢复得怎样,对王凯遭遇那场伤病唏嘘不已;当时的那些科任老师们,也感慨王凯当时在语文和文综上的天赋,以及叹惋王凯毁于一场伤病。
如果没有当时那个看似遗憾无比的选择,王凯不会在这所学校留下这么多的印记,不会让那么多人记住自己;当然,王凯也不会有后来这些精彩充实的人生经历,也不会遇到徐璐。
路有千万条,每条路上的风景都不一样,没有人能兼顾每条路的风景,有了选择、有得就有失;王凯的想法一直很简单,只要人生过得充实,就没那么多值得遗憾叹惋的。已经发生的事,没有了逆转挽回的可能,就不要沉溺其中,一切像前看,毕竟,未来的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