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道家传说 ...
-
早上一到杂志社就去领导办公室解释昨天自己为什么旷工,慕云已经做好了挨训的准备了。
可是领导只淡淡一句,“哦,知道了”,就再没有别的话了。
慕云有点懵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站在领导的办公室内,一动不动。
领导看着发呆的慕云,发觉她没有出去的打算,只好又说:“昨天你下电梯的时候我看见你了,我叫你了,你都没有听见,慌慌张张就跑了,我想就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听领导说完这句话,慕云的脸就红了。昨天领导叫她,她竟然没搭理,那自己跑起来一定丑死了,好不容易在公司中建立起来的淑女形象这下彻底完蛋了。慕云是不是一个淑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不过她一直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就是淑女形象。
一整天的工作慕云都心不在焉,她不知道可儿现在怎么样了,还有顾恒然现在在哪,昨天只忙着弄床位,照顾可儿的情绪,没有细问那么多,今天得好好问问。
一想到顾恒然,慕云的心情才稍微好了点。顾恒然也是他们的大学同学,只不过大家是校友,不同级。顾恒然比他们要高两级。防火防盗防学长,可儿还是没有防住顾恒然。
不过他们两个是大学同学恋里边最让人羡慕的。从可儿步入大学那天起到现在工作两年,他们一直在一起,期间经历了毕业找工作的考验,算算时间,六年了,他们在一起六年了。听说是要国庆结婚的,现在这个情形恐怕是结不成婚了。
挨到下班,李帆和慕云就去了医院。今天可儿的心情稍微平复了点,但还是一眼看得出来憔悴。在李帆陪伯母说话的时候,可儿小声对慕云说,别提我妈的病,还没有告诉我妈她得的是癌症,只和她说是一般的病。慕云点了点头。
说笑了一会儿,慕云就问可儿,顾恒然在哪?怎么没看见他?可儿说还在新阳呢,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还在新阳?没等慕云问出来,可儿又说,他们分手了。
慕云猛然想起来了昨天晚上临睡前未看的短信,今天早上看的时候才知道是可儿发来的,可儿说主治医生告诉她前期治疗费用差不多要二十多万,可儿当然没有这么多钱,可儿的爸妈只是普通的劳动职工,哪存有这么多钱,这钱肯定是要借了。
可是如果顾恒然陪她一块借的话,就得和她一起还。二十多万呀,她不愿意让顾恒然年纪轻轻就背负这么重的经济压力,她要和顾恒然分手。慕云今天早上看到这条短信的时候,刚想要劝可儿三思的时候,领导找她,等她忙完领导交代的事情,就把短信的事情给忘了。
“你再考虑考虑呀,别冲动。”
“昨天晚上我想了一个晚上,这是对他最好的结果。他也老大不小了,该成家了。再找一个女孩结婚生子,怎么着都比在我身上浪费时间,浪费钱财划算。”
“你们六年的感情不要了?”
“感情算啥呀,慕云,在昨天下午咱俩坐在花园里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现在啥都不重要了,现在我就想着怎么筹来钱把我妈的病看好喽。其他的我都可以放弃。”
要说人绝望的时候会是什么神情,慕云可能不知道,但是看着可儿,慕云有点明白了。那是怨,恨,悔,无奈的综合体。
“别说我的事情了,咱们说点高兴的吧。说说你的事情吧,昨天来的那个男孩怎么回事?”可儿突然地转换话题,让慕云有点始料未及。这时旁边聊天的李帆和可儿的母亲也不说话了,都看向慕云。
“那个,……那个是单位的同事,对,同事”,结结巴巴说完这句话,慕云赶忙说,“伯母,您想吃点啥,明天我来的时候给您带来。”
“别来回跑了,你们白天还要上班,下了班就往医院跑,当医院是家呀,下了班就回家。好好工作吧,要是真有事情要你们帮忙,会给你们打电话的。”
慕云看着伯母,有点想哭。五十多色的老太太被这病折磨的只剩七十斤了,在宽大的病号服里,你甚至分不清楚哪是胸哪是腹。
“对了,慕云,这一星期天你有安排吗?”可儿突然插来这么一句。
“没有啊,怎么了?”
“我记得你说过你们家那里有一个很有名的奇人,咱俩回趟你家呗,让他给我妈算算这病啥时候能好。”
“哦,那是“刘师祖”,行呀,我们一块儿回去。”
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人们,就想到了超自然能力。这是人类的通病,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看不到前路的人们,想要一睹为快自己的未来,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世事错乱,一切都在变化中,又有谁能真正看清自己的路?知晓自己的未来?知晓自己的未来,光听听这想法就知道有多痴心妄想了。
不过,说起这个“刘师祖”,那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奇人。至少在慕云的家乡,老少皆知。当然“刘师祖”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关于 “刘师祖”的传说,在慕云的家乡是久传不衰。慕云常给朋友们讲的是两个,一个是慕云经历过的,一个是传说的。
传说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抗日战争年代,慕云的家乡自然也没能幸免,被鬼子扫荡了。不过鬼子驻守在县城,慕云的家在农村。驻守在慕云家乡的是国民党的部队。
有一次,日本人运送军火经过慕云家所在的村子,那批军火是支持华北战场的重要战略物资,如果不劫下来的话,华北战场堪危。国民党的指挥官奉上级命令,带领部队把日本人的军火劫了。
这下惹怒了鬼子。日本鬼子紧急调来一个团,准备全歼那里的国军。当时国军在那里只有一个营,当国民党的指挥官得到情报的时候,日军只剩几十里就到了。形势非常危急!多耽误一分钟,危险就近一步。经过慎重考虑,国军准备连夜撤离。
慕云的家乡在黄河边上,大家也就自然想到了从水上撤离,可能会快点。可是当时正是冬季,虽说慕云家乡附近的河面暂时没有结冰,谁能保证再往前边走的河面也没有结冰。时间一点一点在流逝,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可是指挥官也不敢冒险,那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的命呀!到了这个时候,谁都不敢妄下决断。
就在国军长官犹豫不决的时候,刘师祖对国民党的指挥官说,走水路吧,前边没结冰,我保证日军追不上你们,赶紧走吧。国民党的指挥官这才率领部队登船撤离。
要说为什么国民党的指挥官这么听刘师祖的话,在听到肯定的答复后就果断的做出了决定呢?那是因为国军在此地驻扎了一段时间,已经知道刘师祖不是一般人。因为平时乡亲们有什么事情都会去找刘师祖,刘师祖也都适时地给他们指点迷津。
还有这次的抢劫日军军火,也是刘师祖在关键时刻给国军长官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具体这颗定心丸是什么,咋吃的,没人知道。因为据说刘师祖在和国军长官密谋的时候,没有第三人在场,旁人也就无从知晓了,只知道鬼子军火劫成功了,国军也无一人伤亡。
就在国军离开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日军就到了。
日本鬼子疯狂的扫荡着这里的村庄,把相亲们驱逐到黄河边上的打麦场上,逼乡亲们说出国军的下落,如若不然就杀光这里的每一个人。
刘师祖对日本鬼子指挥官说,国军乘船从黄河上走了。你们赶紧追吧,或许还追的上。要是再耽搁下去,怕是追不上了。
日本鬼子指挥官竖起大拇指对刘师祖说,你的良心大大的好,但是你要是敢骗我,你的碎尸万段的下场。说完就暂时放下这里的乡亲们,追赶国军去了。可能他们以为把国军消灭后再来这里对付那些乡亲们,也来得及,反正乡亲们也不会跑。就这样那些日军全部上了船。临开船的时候,还在空中放了两枪,发出轻蔑的冷笑。
乡亲们都不明白刘师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能给日本鬼子说出国军的下落呢?日本人的船比国军的船要先进,这下国军要栽了,白撤离了。
国军在村子里驻扎的时候,虽说他们什么也没做,但是他们在这里,乡亲们的胆子就大。现在怎么能为了一己性命,出卖保护过自己的人呢?以前受过刘师祖恩惠的人这时也都恨自己有眼无珠,怎么会尊敬一个贪生怕死之徒?
可是当日军所有的船行走到河中心的时候,河面突然刮起刺骨的北风,把日军的船吹的东倒西歪,有些鬼子还被刮进了河里,河面上顿时传来鬼子狼嚎一般的喊声,就这样北风刮了约有大半个时辰,突然风停了,再看河面,日本人的船在河中心来回打转,竟不能前进一步。如此又过了半个时辰。
这时日本人也害怕了,知道有高人在此。
刘师祖在刮风的时候让乡亲们都回了家,看着被来回打转的船弄得晕头转向的日本人,刘师祖对着河中心说,如果你们愿意放弃追赶国军并放过附近村子里的百姓,那么残余的日军就可以回家,要不然全部的日军就都准备去喂黄河鲤鱼吧。
也有好事的乡亲没回家站在岸边看,这时也吓傻了。这才明白刘师祖是早已想好了对策,才诱导鬼子上船的。之前恨自己有眼无珠的人这时才是真恨自己不仅有眼无珠,而且还缺心眼。
很快日本人回了话,答应不再追赶国军并愿意放过乡亲们。日本人刚回完话,船就不再打转了。但是日本人竟没有办法向岸边靠近,只能往后退。日本鬼子这才服了,后队变前队,灰溜溜地走了。
那个年代活到现在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而当年留在岸边观看到全过程的人更是少不可寻。所以每当后辈谈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也都只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听,把它的真实性当成一个故事来看。
可是也有证据证明着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那就是当年从水上撤退的国民党指挥官。因为解放战争的原因,指挥官后来去了台湾,在大陆和台湾可以探亲的时候,每年刘师祖的生辰,他都会专门赶到慕云的家乡,到刘师祖的坟前进香。指挥官去世后,就由指挥官的后人祭拜,这么多年,从无缺席。而每当指挥官或者指挥官的后人来祭拜的时候,这个故事就要由老一辈的人为小一辈的人讲一遍。大概历史就是这样被传成故事的吧。
还有一个传说是慕云经历的。
自从刘师祖仙去后,十里八庄的乡亲们会在刘师祖生辰的这天,来到刘师祖的坟前上香祭拜。可是因为这只是民间自发的信仰,没有官方证明文件,当信仰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被政府定为邪教。
那一年,慕云初中一年级。
又到了刘师祖生辰的日子,照例又有好多人要去进香。可是这一年政府提前派来了大批警察围驻在刘师祖坟墓所在的山上及沿途必经之路上,目的就是要阻挡信徒的祭拜。这一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在议论,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一年的空气格外干燥,阳光却依旧暖暖的。慕云还记得那一年自己老是上火,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母亲逼着喝很多水。
在生辰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怪事发生了。
那是在刘师祖生辰的前一天晚上,驻扎在刘师祖坟前的那个警察莫名其妙地就从山上跳了下去。既然称其为山,就说明很高了,跳下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尸骨无存。可是那个警察就只是掉在了山脚的一棵树上,附近的乡亲们也是听到“噗通”的一声,赶忙出门看,才发现是警察挂在了树上,连忙找梯子,那个警察从树上下来后,身体完好,甚至连一点擦伤都没有。乡亲们都啧啧称奇。
还有一个驻扎在半山腰的警察,点燃了身边的烟花爆竹,烟花爆竹有多少,没人知道,只知道被点燃的烟花爆竹噼里啪啦响了大半个时辰,夜空才慢慢恢复平静。以前在刘师祖生辰的时候,乡亲们也会买烟花爆竹燃放,只是那一年因为政府的干预,没有人买,不知道那个警察怎么会点燃不知道从哪来的那么多烟花。
这件事是慕云知道的,因为虽说不是亲眼所见,但是在刘师祖生辰的当天,山上的警察全部撤走了。这是事实。
慕云小时候不懂,只知道每年到这个时候可以看热闹。因为虽说他们整天在学校上课,可是每年只要到刘师祖的生辰,连学校都是沸腾的,虽说学生们不至于逃学,但是对于走读生来说,还是可以探听很多消息给住校生炫耀的。
其实长大后按慕云的理解,刘师祖应该是属于姜子牙一脉,同属道家一宗。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有传说刘师祖在逝世前有明示,说自己当年用的是道家法门。其二就是刘师祖传世的书,外人可能会误会那是什么神秘的修炼法门,其实慕云家乡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本诗歌,里边的话都是平常的俗语,就是平常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唱的那种,诗歌也只是教人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举头三尺有神明之类的,还有就是一些养生之类的口诀。慕云家乡的人都会背。
其三最关键的就是,从小到大慕云见惯了刘师祖的传人们测算乡亲们的吉凶祸福时使用的生辰八字推算,还有阴阳平衡的祖训,那些养生口诀也和道家养生之道吻合。种种迹象都表明刘师祖属道家一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到现在虽然每年都有大批信徒前来祭拜,可是就是得不到政府的认可。
如今,刘师祖虽然不再了,但是还有传人。有些传人也是奇人,比如星期天慕云和可儿一块儿回家要找的这位传人。他是刘师祖的嫡传徒孙,慕云叫他“傅伯伯”,一个和蔼善谈的老人,为了传扬刘师祖的精神,一辈子未婚,一直独居。农忙时上田间劳作,农闲时为乡亲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六七十年的时光也就这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