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天子之道 ...

  •   今日早朝的时候有一件大事,就是前些时候回鹘逃兵逼近西受降城的后续发展,有天德军的武将上奏朝廷请命攻打回鹘逃兵,护卫边城。
      群臣们附议说,回鹘本部已另立可汗,这些回鹘乱兵却不归附回鹘本部而想归附本朝,必定是包藏祸心,趁着他们和当地各族部落也有仇乱,应该趁乱把他们收服。
      李淅觉得如果有赢的希望的话,那当然要打了,先下手为强,免得等他们强大起来又来进攻,那才是更大的麻烦。
      不过也有反对的,又说战争事大劳民伤财,不好轻易动干戈。
      若是别人这样说,李淅是不放在心里的,不过反对的人是李裕,正是李淅寄予厚望的丞相,李淅当然要压下这事和他好好商量。
      退朝后,李淅就宣召了李裕,问他回鹘乱兵的事。
      李裕诉说了回鹘兵的情况,指出他们情况窘迫,真心想要归附,应当接纳他们。
      李淅问:“他们说了投降,李卿你能保证他们的信用吗?要是诈降可怎么办?”
      李裕恭敬的说:“陛下,这朝中上下文武百官臣尚不敢保证,哪敢保证千里之外狄戎之心呢?陛下只需命河东、振武两道严兵保卫边境,做好准备,若是他们果真敢攻,也能用武力驱除。回鹘与当地各族部落是是互相掠夺的,只要朝廷官兵不为了争立功而首先挑衅,只需好好严防,那些部落们自己就能互相厮杀。朝廷给予适当的抚慰他们,他们也会对朝廷感激不尽的。”
      李淅被他这样滔滔不绝的话语说服了,就按他的办法下诏命两道官兵调兵严防回鹘,并守纪律不准挑衅。
      说完正事,李裕正想退下回去门下省办公,李淅忽然发问:“李卿,朕听说你有一位侄子和已故陈文公府上定了亲事,不知何时能喝到喜酒?”
      李裕微讶,上回他孙儿百日周岁宴圣上大驾光临,已是很荣耀,怎么连他侄子的亲事圣上也要过问?这侄子也不过是个进士,在秘书省做着个小小校书郎,这也值得圣上关注?李裕心中疑惑着,恭敬的回答:“陛下,我那位侄儿大约是在来年春日完婚。”
      李淅道:“还要那么久?”
      李裕猜不透他,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淅心里还打算等李家办喜事,他带着陈才人去喝喜酒,算是给她一个恩典,也算是把她先前犯过的事揭过去,只这事竟要来年才到,太久了,他可很想马上和陈才人和好的。他想了想,说:“无事无事,你的侄儿大喜,到时候朕也送上一礼庆贺,李卿记得提醒朕。”
      李裕听到圣上果然是对自家关爱有家,忙行礼谢恩。
      李淅马上又想出一个办法,问:“等这喜事一成,你与陈家也算是姻亲了,朕记得陈家的陈垣任着户部员外郎,他有个哥哥,也已经除服了,怎还没给他安排职位?”
      李裕心里想:这陈家老头子陈颂去世之后,陈家兄弟官位不显,这圣上还这么清楚他家的事情,毫无疑问是因为陈才人的关系,看来陈家女儿只是被贬了品阶,却还没失去圣心啊。他面上恭敬的说:“正是,是已故陈文公的长子,蒙荫入仕的,在地方州郡上做了十几年的刺史,很得民心,后来调到了东都任河南府少尹,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臣觉着这样能干的命官朝廷应该好好重用,所以一直在想着安排什么样的职位给他呢。”
      李淅一听高兴了,说:“既是这样的好臣子,李卿你可快点给他任命好职位,你给他优先办了这事。”
      李裕懂了圣心,就很干脆的应下了,这是圣上亲自开的口,自己也不用避嫌了!
      李淅处理完朝政之后,就到兴庆宫去探望皇祖母。李淅的母亲韦氏已经去世了,只能追封一个太后的虚名给她,宫里的其他两位太后是两位皇兄的生母,李淅对她们自然是没有感情的,只尊敬着皇祖母郭氏。
      郭氏出身高门,祖父是著名的武将,几十年前有节度使叛乱,战事持续了数年,郭将军正是收复国土的头等功臣,后来又带兵击败了进犯的吐蕃,戎马一生,权倾天下。郭氏仗着郭家的势力,坐到了贵妃的份位,又把儿子扶上了皇位。等到儿子驾崩,三个孙子又连番上位,郭氏真是尊荣了一辈子。
      李淅细心的询问了太后的身体状况和日常起居,问她身子感觉如何啊,胃口好不好啊,晚上休息好不好呀,宫人伺候的好不好呀,这都是例行的问候,郭氏也都笑吟吟的应了。
      李淅又问:“孙儿新纳的杜婕妤,皇祖母瞧着如何?她可有尽心侍奉您老人家?”
      郭氏听了叹了口气说:“杜婕妤性子是好的,只是有些木头性子,许是不喜侍奉我这老婆子吧?”
      李淅忙道:“皇祖母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她哪敢不敬!既然皇祖母不喜她,往后不让她来了,让李才人陈才人来侍奉吧。”他心知皇祖母不喜王才人出身教坊,绝口不提她。
      郭氏说:“李才人的嘴巴倒是最甜,只是规矩不够好,陈才人出身世家,规矩严密,不过陛下你因她多言而不喜,还是让她好好呆着反省吧。”
      皇上默了默,他是觉得贬了陈才人品阶,也冷落了她一个月,已经足够惩罚了,正想默默把她的事揭过去呢,皇祖母却不依不饶,莫非还是想着纳郭家女入宫?不行,要把这话题转了,别让她再开口,他说道:“既然如此,就让她再反省一两月,等到年节前再让她帮着料理宫中的事,帮皇祖母分忧,只让李才人不时过来陪您说笑解闷。这些后宫之事呢,朕就不多过问了,朝中的事才让朕心烦呢,北边上报说回鹘兵要犯边,请命出兵,李相公却说回鹘兵不妨事,孙儿信任李相公,只好听了他的意见,这心里却将信将疑,皇祖母你觉得这事如何?”
      郭氏摆摆手,笑说:“哀家身居后宫,不好对朝事指指点点,陛下有贤相辅佐,何愁政事难解。”
      李淅就顺势说:“皇祖母对孙儿放心,只是孙儿登基不久,还不知何为天子之道,又如何行事才能带给天下盛世?”
      郭氏听了又意外又赞赏,她看着这孩子即位一年,大半时间在玩乐,幸好朝臣尽力不至于朝纲混乱,现在他突然之间就想要做和盛世天子了,郭氏自然乐得抓住时机好好劝谏。郭氏说道:“哀家只知打理后宫,哪里知道天子之道,陛下只需多看圣贤书,聆听圣贤之言,做到圣贤要求的,何愁天下不平。”
      李淅叹道:“皇祖母啊,您也知道孙儿只爱骑射,不爱看书,皇祖母还是干脆把圣贤言告诉孙儿吧。”
      郭氏听了一乐,笑着道:“陛下放心,这天下多的是读书人帮陛下读圣贤言,朝中的文臣们个个都是满腹诗书,陛下只需要多看群臣的奏章,斟酌着对错去做,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陛下广开言路了,与文武百官上下一心治理天下,陛下自然能做一个盛世天子。”
      李淅见皇祖母上心,也乐得继续讨教,好叫她别提其他的事。
      李淅从积庆殿告辞出来,乘着龙辇回大明宫,想起刚才的情景,皇祖母真的很上心啊,他真的得做出点什么让她看看,证明自己不是一时兴起的,让她好好高兴。
      他回到承欢殿,就命人把百官的奏章呈上来,打算好好看一看,朝臣希望的哪些方面自己是能做到了。
      王才人打扮一番,前来拜见圣上,只见他坐在桌案前,手里拿着奏章在看,觉得这不同寻常,圣上从前一向不喜欢看这些朝臣们文绉绉的奏章,怎么今天看得这样认真?
      李淅亲切的问:“小棠,你来这是有何事?”
      王才人说道:“陛下,妾身听闻您有几日未去骑马玩乐,今日自告奋勇想陪着陛下骑马解闷。”王才人心想,圣上新纳了杜婕妤,好几天宣召了杜婕妤陪伴,杜婕妤看着是个体弱的,不喜骑马,圣上也迁就了她几天,现在肯定很想放纵一下。
      李淅听了,说:“朕要赶着多看几份奏章,跟太皇太后有个交代,骑马的事过几天再说吧,除了这事,还有何事?”
      王才人很惊讶圣上居然拒绝了骑马的提议,听了原来是太皇太后的意思,这老太婆一向不喜欢她,王才人心里也对那老太婆没什么好感,只是对方的身份实在太高贵,她面上不敢不敬,想了想说:“妾身自然是有许多主意想和陛下一同解闷,不过既然是太皇太后让陛下做事,妾身就不敢打扰了。”
      李淅一摆手,说:“正是正是,你先回去吧。”
      王才人恭敬地退下了,郁闷的回了玉辉院。
      李淅连看了许多奏章,才歇了口气,想着自己这也算是明君的做法了,皇祖母啊李裕啊那些人不知该有多高兴,一定不住的称赞自己。
      而陈才人,想必也是很高兴的吧?
      李淅不由又想起了她的笑容。
      陈才人已经反省了这么久,心里一定知道错了,不定有多想念自己呢,只是自己刚和皇祖母说了让她年前才能算解禁,不能宣召她过来说话了。
      要怎么办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