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心中自沟壑 ...

  •   “哒哒”的马蹄响彻在天津法租界的天空,离地一米多高的欧式大马车似将富人和穷人自然区分开,婉凝跟文琮坐在马车里,还有些好奇地掀起棉线钩花蕾丝的窗帘,看看天津租界和上海租界里有一样的风景,他们下了火车一路坐马车而来,也经过了码头、平顶民宅聚集区,又进入“万国建筑群”,这些建筑大多以欧式花园式为主,与上海不同,这些“万国”建筑,大多为私人住宅,洋楼的数量不如上海多,却比上海密集。
      文琮见她看得出神,也寻着她的目光往外张望看看,笑道,“看出哪些不同?“
      婉凝笑笑不语,心里却想,上海的车子也比这里多些,才几月份,这里却有许多或穿草鞋、或赤着脚的黄包车车夫。
      “我们把行李放下,便得到Kiessling与吴兄夫妇会面,舟车劳顿,又要吃西餐,辛苦婉妹了。“
      Kiessling是一家德国人开的餐馆,菜式虽有所改良,却与沪上的英式、法式西餐厅中的餐食有许多不同,婉凝见满桌的各色各式香肠、炸土豆、硬面包和番茄、土豆、洋葱乱炖在一起的汤,才更明白文琮刚刚话中的深意,勉强食一些,婉凝席间主要微笑和听文琮与吴氏夫妇回忆旅德往事。
      吴氏夫妇早文琮近十年前往德意志,在德期间曾经亲身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战乱、饥饿、流离失所都有切身体会,言谈中亲身经历的事情都能声情并茂地讲起,让听众也自然感同身受。
      从战争再到局面分析、联系政治经济,推理联想,由个人体会推到国家、世界,不可谓不宏大。
      婉凝暗暗赞叹,又听吴大维一本正经道,“德意志1918年还是战败国,可你自19年到德意志也有体会,其工业进步、经济发展不可谓不快,大抵是合理利用资源,注重发展科技和工业的缘故。自民国以来,各家各派各种师夷学说,却都逃不过一句实业兴国。我们建机械厂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之前找本土营造厂做厂房规划,总觉得不慎妥当,后也是玉清提醒我,国人没有建厂经验,我们该跟德意志学学建厂的学问;我们便想到你了。“
      文琮微微点头道,”厂房不是只有作坊、仓库即可,大量务工人员、一天轮班排产,保障工人食宿也尤为重要,再者,现在多少不太平,所以加固、自我保护等功能亦不能少。还要看过场地,地势、土质、水源、风向等一一不能少,土建、构造等方面,倒可多询问本地营造厂的建议,这方面,他们是专家。”
      “明日上午我们先去安排安排,明日下午派车来接老弟实地考察。”吴大维道。
      吴太太王玉清对婉凝道,“场地在东郊,北方乡下,脏乱得狠,我明日陪弟妹在市内街上逛逛罢。”
      “不妨事的,我也跟去看看罢。”婉凝莞尔道。
      “都好。”吴太太笑道。
      文琮记得森成曾与张锐参与天津市的规划,其成稿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中也提到这块土地所在区域的地块安排,确实被划归为工业用地,且在不到20公里外规划了机场,若规划能成行,对机械厂的发展也将助益良多,场地地势、土质亦属优良,文琮虽则胸有成竹,仍以“回沪后与诸股东商议后再做决定”为由,未与吴大维当下签订设计合约。
      吴大维还以为是费用之事不妥,现场加价一成,文琮却推说,“大维兄也是在做造福社会之事,启明也如何能唯利是图,只是事务所有多位股东,大型项目自然要与股东商议后再行敲定。”
      “哥哥喜欢这个项目。”从天津到北平的火车上,婉凝见文琮时而手上摆弄着钢笔,时而在速记本上画几笔天津东郊场地的地势图,便边倒茶边漫不经心道。
      文琮笑她机灵,手上不曾停笔,道,“我在德意志时初入TU Darmstadt,再入Technische Universitaet Berlin,皆以工业见长,德意志的工业建筑也是赫赫有名的,日常课业中,我对工业建筑亦有兴趣,只不过国内少有需求,便不好多提而已。“
      婉凝托着腮,若有所思,文琮见她不回语,才抬头看她,莫非自己又说多了,说到她不懂的事。
      “哥哥所学遵循的是实用主义。“婉凝笑道。
      文琮忍不住笑,觉得她颇有天赋。
      虽同为归国建筑师,但文琮与以梁生、Robert Fan为代表的从美归国的设计师,以及以于敦桢为代表的从日本归国的设计师略有不同,后两者回国后大多任教于高校,以古建研究和中西方建筑比较见长,多从城市格局上切入,兼作城市之大型规划;在设计实践方面,他们多早早自立门户或在华人事务所任职,在国内推行洋派建筑。文琮则从英美的大型事务所切入,在大型项目中积累实战经验,自立门户后更多思考国情实用性,在建筑类型上也多选择的民用住宅、医院、公共建筑等;文琮无意高校,喜欢从各处基本情况入手,若一定要用一个词汇总结其行事规律,那便是“实用”。
      这一层奥义,婉凝在梁生家里的一场讨论中体会更深。
      初到北平那日,婉凝跟着文琮到总布胡同的梁家四合院食完饭,文琮提着事先让婉凝备好的江南茶叶、法国香水等礼物,婉凝则捧着一束兰花,坐着北平大街上“盛产”的双人黄包车赴会。
      北方春日的夕阳,晚霞千里,自有一种雍容风骨,很多年后,婉凝追忆往事,依然忘不了那样的北方春日黄昏,那场称得上如沐春风的高谈阔论。
      宴会上除了文琮、森成,还有郭雋、王廷宝,后者皆为“中国建筑师协会”和“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另有金龙沐、胡适之、陶仲和;金龙沐研究哲学、胡适之研究文学、陶仲和则是社会学教授,聚会主题自然也不限于中国建筑。
      “本以为你们今年春天会到山西去,这次带婉凝到北平来,也想着是碰碰运气,昨日通电话知道你们在家,可把我高兴得。”文琮手上还拿着《营造学社汇刊》,对森成道。
      “如今局势不清,我们又刚从东北回来、女儿又小,去年底又发生那样的事,微因的身体不好,就先作罢了。宅在北平也有诸多好处,微因写成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我也把唐代佛寺与宫殿的研究做了些总结,都在这本汇刊里。”
      文琮点头笑道,“我可是一进门就忍不住拿起来拜读了。”
      “要我说,这世界常有无独有偶式的事情发生,我国有森成、微因梳理中华文化中的建筑之大成,追本溯源,美利坚亦有建筑史学家Henry-Russell Hitchcock和Philip Johnson讨论The International Style of Architecture Since 1922;他们只有十几年的历史,我们却能从上千年的文明中找到建筑精髓。”郭雋道。
      王廷宝道,“这份《国际式》确实可以对理解国际范式、对讨论现代化建筑大有启发,想来,古今中外,都有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好习惯,哈哈。“
      郭雋又道,“中国古建,确实有诸多益处,结构、范式、地域风格,都无一不凝聚着诸多智慧,这几日修复文渊阁,更能窥见前人从现实出发的智慧。“
      “中华文化确实有独特的智慧与风格,这些智慧大多从劳动者的实践中来。”胡适之扶扶眼镜道。
      便于适之兄所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治学如此,做事亦如此。“陶仲和笑道。
      “可现今的学生却没这份小心和耐心,学生搞革命、闹运动,甚至要去参军,既想不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顾不上胡校长的小心求证了。“金龙沐话锋一转,聚焦到近来时政之事,在场的除了文琮、婉凝,皆在高校任职,金龙沐所提到的情况,正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学生,甚至家里亲人身上。
      “学生接受教育,得以开化、启蒙,关注人权,面对如今局势,发动运动、关注人权,实属正常,但学生尚在学校,学业当属第一要务,且学生当属弱势,又为寡小之群,不应成为革命主力,人权教育应普及到工人、农民的队伍中,无论贫穷、富有,男女老少,人人都能接受基础教育,人人都知人权为何物,人人都能为自己当家作主,国之意志亦可重塑坚定,比如晏阳在河北定县推行的识字运动,已初见成效。“陶仲和道。
      婉凝也曾听爱玲提起这场在河北定县推行了十年的平民教育,昆山乡下亦有多人效仿,足见其影响之深远,爱玲对这位耶鲁大学的师兄颇为推崇,认为他是中国社会公益事业之先锋,而今日听陶仲和从”平民教育与强国“的角度解读,更觉豁然开朗。
      从梁生家出来,已是深夜,金龙沐坚持让学校派车送文琮和婉凝回旅店,”北平不比上海租界,各色讨生活的人太多,小心才得周全。“
      ”北平学界与上海还是不同,今日二哥若在,一定也会大呼过瘾。“文琮对婉凝道。”
      婉凝笑道,“哥哥曾跟我说,外面有很大的世界,今天,我好像有点懂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