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潇湘馆上第一课 林黛玉解说压迫 ...

  •   艳阳高照,鹰翔长空,青山滴翠,细雨蒙蒙。
      大观园笼罩在初夏时节的一片太阳雨之中。
      一滴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从青青的竹叶上划落,在它滴落到大地的历程中,印证了引力和摩擦力的存在。
      今天的潇湘馆里,笼罩在一片肃穆、紧张的气氛之中。
      书房里,一面鲜红的旗帜悬挂在书房中央,林黛玉站在书案前,组织潇湘馆里的同志们进行这个位面里的第一次,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组织活动。
      赵紫鹃神情庄重地坐在座位第一排的中间位置,手里掐着一个红色的小本,另一只手上拿着毛笔,她被安排做本次活动的书记,她的左边是林的奶妈——王嬷嬷,她的大名叫做王二妹,紫鹃的右边是潇湘馆里的四号人物,林黛玉从林府带来的贴身丫鬟,满脸稚气的雪雁,她还刚刚被吸收到组织中来,感觉到好奇的她在座位上还有点坐立不安的样子。
      贾府的民主人士,宗教界代表,栊翠庵主持妙玉师傅应邀列席,在第二排座位上就坐。
      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外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金钏儿死亡的这个意外事件的外因,推动了林黛玉领导的组织建设的发展,促使她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个稚嫩弱小的散乱的小团体尽快地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抛开顾虑和恐惧,在一条熟悉的如花般鲜活的生命被迫害致死之后,她开始直面自己的使命和光荣。
      林黛玉一手扶着书案,另一只手用力捏起了拳头,在大幅红旗的映衬下,发出了时代的强音。
      “同志们,从今天起,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那就是同志,《国语》里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里也说:所与交友,必也同志。我们拥有共同的志向,从此就是一个组织里的人,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身份的差别,再不是什么小姐、丫鬟、嬷嬷,大家之间在组织里是平等的,在今后我们的组织生活中,彼此之间都要互称同志。”
      “今后凡是承认我们组织的纲领和政策,并愿意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者,经两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身份,无论贵贱,均可接收成为我们中的一员,成为我们的同志。等到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就建立小组,等到在全国都有我们的同志的时候,就正式建党。 ”
      林黛玉抬手理了下头发,又道:
      “刚开始大家还会有点不习惯,现在就来互相称呼一下吧。”
      然后微笑着看着大家,目光在每张熟悉的面容前都停顿了一下,道:
      “赵紫娟同志。”
      “王二妹同志。”
      “雪雁同志。”
      她每叫到一个人,那个人都会激动地做出一些小动作来回应这亲切而充满力量的称呼。
      紫鹃抿紧了嘴唇,却忍不住眼眶里的泪水。
      王嬷嬷双手捂住脸颊,脸色红彤彤的,重重地点了点头。
      雪雁在叫到她的时候,激动地连忙站了起来,“哎”了一声,才醒悟自己似乎又冒失了,又连忙坐下,弄得小凳子嘎吱直响。
      黛玉平抑着自己的心情,鼓励着同志们站起来,互相称呼。
      紫鹃率先站了起来,凝视着黛玉,黛玉则回应以期待的眼神,紫鹃强自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只感觉自己的嗓子很干,话到了嘴边,又几乎要咽了下去,她鼓足了全身的力量和勇气,几乎是轻飘飘但又重如千钧的几个字就这样叫了出来。
      “林黛玉同志!”
      林黛玉对她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的泪水也再也忍不住淌了出来。
      等到雪雁也激动地喊完后,坐下。就连坐在一旁的妙玉都感觉到这屋子发生了变化,仅仅是在一个这么简单的仪式过后,在鲜红的红旗下,这屋子里的人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一股热血在她们的身上激荡,她们代表着这世界上最先进的力量,虽然此刻还是那么地微小,但势必将在这大地上燃起燎原的大火,就旧的制度和世界毁灭。
      林黛玉举起了右手,在面前挥了一下道:
      “金钏跳井死了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下,贾府对奴仆的压迫和剥削,金钏是怎么被迫害死的?”
      紫鹃连忙展开了面前的白纸,开始做起了记录。
      林黛玉道:
      “为了更好地驯服、剥削、奴役奴婢,以贾府为代表的这些统治者,利用他们的官府、官军这些国家机器,制定了一系列的镇压奴婢的反动政策,这些奴婢制度的本质就是——吃人。”
      “大家都知道,本朝买卖奴婢,有红契和白契之分,所谓红契,是入了奴档,永世不能出籍,所以也叫死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日为奴,终生为奴,子子辈辈,做牛做马。而这样的奴婢的来源,一方面是本朝开国的时候,通过暴力掠夺而来,就像是府里的焦大、赖大、赖二他们及其家生子儿,金钏儿一家也属于此类。”
      “还有就是因为家境贫穷,被家人以红契的方式卖到贾府里来的,像袭人、晴雯这些丫鬟,也是属于永远不得自由的死契奴婢,不但是她们,包括她们今后的子女,也永远是贾府的奴婢。”
      林黛玉说着,特意看了紫鹃一眼,但紫鹃一直在聚精会神地记录着她的话语,看不出神情波动。
      林黛玉道:
      “至于白契,因买卖过程中未经过官府入档盖印,在一定的年限内,奴婢若是有钱,是可以赎身的,所以也叫活契,然而,当白契超过了年限无钱赎身,那么这奴婢也就变成了死契奴仆了。”
      “据我所知,我们林家的奴婢全部签的都是白契,而贾家荣宁两府的几百号奴仆绝大多数签的都是红契,也就是任他们宰割剥削的牛马。”
      王嬷嬷听了在那轻轻点头,书房里大家都第一次听说这样的道理,听得非常地认真。
      林黛玉接着道:
      “本朝得位不正,入主以后,就特别推崇理学的道理,就是要以此来强化它的皇权和等级制度,表现在主奴关系上,就是骗人的所谓上下尊卑和伦理纲常,奴仆要绝对服从主人的管制,否则就要扣上犯上作乱、忤逆家长的罪名,告到官府里是要严惩的,骂是绞,殴是斩,杀则是凌迟。主人甚至可以在家处以私刑,打死不论。”
      林黛玉气愤地加重了语气:
      “这狗屁王朝连杀一只乌鸦都要坐牢,可是主人杀了奴仆却不予追责,奴仆的性命轻贱得连一只鸟都不如。”
      黛玉把右手的拳头放到面前扬了一下,道:
      “那么贾府里的这些奴仆是哪里来的呢?大家也许会说,祖上传下来的。人生来应该是自由的,也没有人是天生的奴才,要把来历说出来,真相吓死人!”
      “那就是仇人!在本朝开国时期,统治者采用了极其残酷的手段,将成千上万的平民、战俘、犯人、罪臣及其家属以及那些庄子里原本是土地的主人的农民,全部沦为了他们的奴婢。杀死了他们的父母,抢走了他们的土地,财富,淫辱了他们的妻子、女儿,然后让他们永远做自己的奴隶,牛马,甚至是狗都不如的下贱东西。”
      妙玉几乎被林黛玉的话给惊呆了,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黛玉敢这么说,这么赤裸裸地把过去的历史剥开,露出里面的血泪和肮脏给大家看。
      林黛玉又从开国时的颁布的臭名昭彰的《捕奴法》讲起,人口是如何被俘掠,过着毫无自由的牛马生活,因走投无路愤而自尽“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而更多的人则走上逃亡之路,却是当朝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不但“跑马圈地”范围内的平民尽皆为奴,还颁布了非常严苛的《捕奴法》,实施薄惩逃人,严治窝主的政策,所谓“新朝立法重逃人,窝隐之家祸延身。”
      “田庐水没无乾处,流民纷纷向南去。岂意南州不敢留,
      白昼闭户应蹲踞。檐前不许稍踟蹰,恐有东人不我恕。上见沧浪之天,下顾黄口小儿,命也如何!......彼苍者天,哀此黎庶。这是一条血泪之路,更是一条死亡之路”
      最后林黛玉用前朝隐士戴津宁的一首描写奴仆们逃亡之路的诗来结束了第一章节的讲课。
      早期的革命者大多有鼓动、激辩、演讲方面的天分,实在是时势的需要,黛玉的口齿不弱,向来也是以伶俐出名的,况且她腹有诗书,引经据典可以娓娓道来,旁征博引都是家常便饭,现在又肯俯下身子来专研这些事,于是不说讲课讲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但也讲得听众们热血澎湃,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条血泪之路上,是如何的颠沛流离、哀鸿片野,胸中充满了对统治者的仇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潇湘馆上第一课 林黛玉解说压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