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一起看电影 ...
-
现在我才知道,她写古体诗词也有如此功力,她在我眼中的形象,变得更加光彩了。
她还写过一首《浣溪沙》。
素裙轻挽唤春来
也是花间幽径里
闲散几处栀子开
曾忆当年花似锦
春暖江边看舟排
含羞初见柳林外
我读了,觉得真美啊,她写得仿佛是我们一起上山春游的情景,又似乎不是,在朦胧间,仿佛一幅水墨的山水画,流淌着一段美好的情愫。
她才那么小,就能写出这么美的诗,为什么我写不出来呢?
她太聪明了,我甚至有些担忧和失落——她将来一定会考上大学,会成为古典文学的专家,而我,可能考不上大学。
不过这种担忧只是一闪而逝,每次见到她,我就把烦恼都忘了。
后来我还送她一只漂亮的钢笔,是暗红色的,我花了两块多钱买的呢。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平时都不舍得拿出来用。
啊,我的那段少年时光,全都是美好的记忆。
我的思绪又回到镇里这座电影院。
这个我多少次梦回的电影院。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和她坐在一起,是学校包场看电影。
那天看的什么电影,我已经淡忘了,但那天发生的情景,到今天却还是历历在目。
当我在电影院里坐好后,郑雪梅从另一边过来了。
怎么会这么巧呢,她正坐在我的身边。
她对我微微一笑。
那天,我的心思全不在电影上,时时侧过脸去看看她,电影院里那么多人,又不敢跟她说话。
我只是幸福地坐在她的身边,希望电影不要那么快结束……
我们都喜欢看电影,但学习忙起来却很少有机会看。
我和她真正一起去看电影,是电影院上映一部古装片的时候,那部古装片叫做《笔中情》。
我们都那么喜欢古典的东西,而且这部片子是关于书法的,所以我便买了票,请她一起看。
当我把票夹到书里,递给她的时候,我看到她的脸红了。
我清楚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早早地出了家门,买了瓜子,提前去电影院坐好,那时我的心情很兴奋,也有几分甜蜜。
电影院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她还是没有来,有段时间我甚至失望地想:可能她不会来了吧。
终于,在开演不到10分钟的时候,她来了。
我们羞涩地坐在一起,头都不敢抬,后来灯光暗下来,我们才觉得好了些。
她带来了青李子,已经洗好擦干净了,我们这特产的青李子,非常好吃,即使熟透了,也是青的,酸甜多汁,美味可口。
那个青李子递给我时,还带着她的体温,轻轻咬下去,那种滋味,酸中微甜,让人永远都忘不了。
电影开始了,我们沉浸在梦一般的情景中。
电影中,那飘逸的古装、潇洒俊美的人物、出神入化的书法、动人的爱情,都让年少的我们深深陶醉。
我们简直把自己想像成了男女主角。
看了这部电影,如同喝了一杯香茗,过了多少天,还是齿颊留芳、余味不尽。
那天,电影散场后,我和她来到月光下的小桥上。我们谈了好多,谈得最多的还是这部电影,我们都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工夫在诗外”道理。
那天的月色好美。
我们没事就一起谈论诗歌、小说、电影,少年的我喜欢拿出什么都懂的样子,观点往往很尖刻甚至偏激。在我心目中,当代的那些“名家”没几个值得敬佩的,但对古人却景仰得不得了,那高冠博带的文人墨客,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还有诸子百家、竹林七贤、伯夷和叔齐,我都耳熟能详,他们那种大无畏的、自由的精神,闪着耀眼的光芒。他们的思想,让中国领先世界几千年。
每一想起,都让年少的我们热血沸腾。
相比起来,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却又有太多的禁锢。
我喜欢的,郑雪梅也同样喜欢,我觉得我们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了。
我们就这样交往着,那段日子,是那样快乐,那样无忧无虑,我们时时沐浴在春风中,并没想过,人生还有秋霜如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