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二.1.(44)(包策) ...
公孙策出了风月楼后,拐到一个僻静的小巷,取出口中的棉球,用帕子在脸上用力蹭了蹭,估摸着把脸上的墨迹差不多擦干净了才走回大道上。
此时已近辰时,路上的行人虽少了一些,但公孙策仍担心会遇上熟人,这一身脂粉气,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于是,自小长在开封府、人称“活地图”的公孙策为自己设计了一条能够避开繁华路段的回府线路,只是会多花上一刻钟左右的时间。
回到侍郎府,开门的依然是照顾他多年的家仆老马,现在是侍郎府的管家。
老马在公孙策出生之前就到了公孙府上,算起来有二三十年了,他是看着公孙策长大的,对自家少爷的脾气了如指掌。
在老马看来,公孙策性格内敛,看似容易亲近,可要想听他主动说句心里话却难的很,他也不太喜欢别人过问他的事情。虽然公孙策在被问人到自己的私事时表现得并不介意,但老马却知道,少爷在笑着回答对方的时候,如果左边的眉毛微微上挑,就说明他此刻并不喜欢被问到这个问题,也不想回答,所以他此时说的话往往是有所保的。这个无意识的细微动作是公孙策小时候就有的,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老马了解少爷的脾气,而且作为一名资深的称职家仆,老马从来不会主动问少爷做了什么,他只是按照吩咐,尽心做好分内的事。
正因为老马的忠诚本分以及他与公孙学士一家数十年的相处形成的亲近和默契,在公孙策独立搬到侍郎府时,公孙学士特意安排了老马作为侍郎府的管家,帮公孙策打理府内事务。
公孙策对这位老管家也是很尊敬的。在公孙策三、四岁的时候,他就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喜欢在学士府里跑来跑去,而能够一边叫着“少爷,慢点”“少爷,小心”,一边气喘吁吁,一直在后面跟着他跑的人,只有老马。每次等他跑够了,哈哈笑着一回头,总能看见老马弯着腰,双手扶在膝盖上,大口喘着粗气,对小小的公孙策露出一张笑脸,接着走过来,抱起他,一边帮他擦去脸上的脏手印,一边问他要不要喝水。
再大一点之后,公孙策开始读书。有时天气好,他就在院子里看书。太阳一晒,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老马看到后总是会帮他仔细地把书收好,放好书签,方便他下次阅读。
随着公孙策的长大,学士府上的家仆换了一批又一批,新来的年轻人对老马称呼也由“小马哥”变成了“马叔”。
在学士府的十几年,除了父母之外,照顾公孙策的时间最长的便是老马,所以公孙策对于老马也有着与他人不同的信任。在有心事又不方便跟父母、朋友说的时候,公孙策偶尔会找老马说聊聊。老马总是静静听着,适当的时候会给公孙策说说他活了这么多年的一些领悟。老马的语言虽然朴实,都是大白话,却都是实打实的真心话,也是他经历过岁月的磨砺后得出的经验之谈。
在两年前公孙学士找人帮公孙策介绍相亲对象的时候,公孙策曾经偷偷找过一直没娶亲的老马,问他为何至今都是孑然一身,如何看待婚姻。
这天老马难得喝起了酒,是公孙策特地寻来的陈年杜康。老马端起酒杯,放在鼻尖前,闭上眼睛,用手轻轻地将酒的香气扇向自己,一脸沉醉地赞叹道:“好香的酒啊,闻着都要醉了。难怪人家都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了!少爷这么大手笔,老马我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这么大的忙啊!”
看着公孙策对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示意他不必在意结果,老马也便放开了,轻轻抿了一口酒,发出“嘶”的一声,咂咂嘴道:“闻起来香,喝起来却还是一样的辣……”
老马放下酒杯,接着说道:“我周围有些喜欢喝酒的朋友,他们总是跟我说酒有多好喝,讲究的还根据酒的种类用不同的杯子喝。这是他们的乐趣,我却分不出其中的差别,对我来说这些酒只不过是辣的程度不同而已,喝起来从没有享受的感觉。所以啊,少爷你看,很多人都喜欢的,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要喜欢,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对我来说,跟酒比起来,平平淡淡的白开水就很好了,天热的时候放点盐,最适合我们这种干活的粗人喝。成亲这个事呢,我觉得也是这么个道理,没必要强求,也没必要跟着别人走,总得有个合适自己的才成。我年轻的时候没成亲,因为我穷,出不起聘礼,娶不起媳妇,也舍不得让姑娘跟我受苦,就打了几年光棍。进了学士府之后,老爷夫人待我很好,工钱也不薄,但等我攒够了钱,却发现我的岁数也大了,曾经喜欢的姑娘造成了别人的孩子他娘,最小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那时候我也想过出府找份营生,但最后考虑再三,还是觉得这份工作更适合我,不成亲也没什么,每天也一样很充实,如果有缘分,总能找到陪我过下半辈子的人,要是找不到,那就是命呗。”
公孙策点点头,表示赞同。而老马却摇摇头:“可是少爷,你和我不一样。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不是不想娶,而是条件不允许我娶,你和我正好相反,你若想娶,老马我敢说,至少半个城的姑娘都愿意嫁,可是你心中却还没有选定那个‘她’。少爷,老马我借着酒劲说句厚脸皮的话,这府上如果我不能猜中你的心思,那就没别人能猜中了。我知道少爷想娶的是你们互相喜欢、互相欣赏的姑娘,不想随便将就。可是你有你的责任,你是老爷的独子,为家族开枝散叶、承继香火是你必须要做的。和你差不多大的公子们都娶亲生子了,老爷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是着急的,这事拖得久了,他的面子上也是会过不去啊。感情是需要培养的,没有长期的相处,你又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一个人呢?少爷,如果有门户相当的小姐,你不妨先了解一下,不要凭着一时的意气就直接拒绝了,也许其中就有适合你的人呢,要是错过了,后悔都来不及。”
那次之后,公孙策仔细考虑了老马的话,也确实去尝试着了解了相亲对象中的一两位小姐,但仍然觉得不适合。他也担心父亲会不会因为自己屡屡拒绝别人介绍的对象而在声誉上受到影响,但后来庞飞燕的事情之后,公孙学士也看开了。差点跟庞太师结了亲家,最后还是吹了,还怕什么声誉受损啊?于是公孙学士便跟公孙策说一切都随他,只要在二十五岁前能定下亲事就行。
再之后就到了两年后的现在。老马当年并没想过他家少爷能跟那个外人长期相处,“培养感情”,但自从包拯住进来之后,老马渐渐发现了少爷的变化,也发现了他对包拯的特别对待,只是他自己似乎还没意识到。老马一边庆幸少爷没发现他自己的心思,不至于一条路走到黑,一边却也担心少爷会不知不觉越陷越深,回头已晚。
老马将门口的公孙策迎进大门,无意间闻到了公孙策身上的脂粉味,也注意到了他身上的衣服并不是府上原有的,而是一套质地一般的新衣。
老马有些困惑,是自己推断错了吗?难道少爷对包大人不是那个意思?少爷这一身的香粉气一定是从女孩子那沾来的,可是这天又不是什么节日,这么晚还能外出与异性相见的女孩大抵不会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少爷,该不会是趁包大人不在就跑去逛青楼了吧?老马用力晃着脑袋,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少爷趁包大人不在去逛青楼”,这种想法怎么这么像“男人趁正室不在出去偷腥”啊……少爷可不是那种人,不不不,少爷和包大人也不是那种关系!
而公孙策一心想避开所有认识的人,这身味道和打扮让他感觉不太自在,所以他并没有注意到老马的一脸疑色和摇头晃脑,随口吩咐老马着人准备好沐浴的热水,便匆匆甩下老马,回到了自己房间。
次日,公孙策照常和包夫人一起吃早饭。包拯不在,餐桌上安静了不少。公孙策有些心虚地找话题,生怕包夫人问起他昨晚的去向,便跟包夫人聊起了庞飞燕和夏卿珺的事。
公孙策出门后,包夫人也到街上转了一圈,买了些菜回去。刚到厨房门口便听到厨娘赵婶正在跟家仆小丁的媳妇小翠在里面说着悄悄话。
“赵婶,这事儿我就跟您一个人说,您可别再跟别的人说啊。”小丁神神秘秘地拉着正准备生火的赵婶,小声说道。
“啥事啊,这么神秘?”赵婶不以为然,但仍架不住好奇。
“咱们家大人好像有相好的姑娘了,昨天他不是很晚才回来吗,今天换下来要洗的衣服一看就是新买的,还带着一股子香味。”说到兴起,小翠的声音渐渐也高了起来,正好让包夫人听到了后面的话。
“那香味我一闻就知道,绝对是藏香阁的上等香粉‘皓月如霜’,老贵了,能用得起的可不多。就这,那冷老板还挑客人,不是什么人买她都卖,生怕降低了她这香粉的档次。咱们侍郎府大概很快就要添人了!”
赵婶听了也很意外,有些怀疑地问道:“我对香粉倒是没什么兴趣,像我这种整天围着锅台转,一身油烟味的人也用不了那东西。可要真像你说的,大晚上的见面,还能沾上一身香,那肯定是关系特别近的了,可咱们之前怎么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呢?你说……”
赵婶是个大嗓门,加上略微激动的情绪,声音更大了一些。小翠赶紧伸出手指放在唇边,“嘘”了一声,示意赵婶小点声,别让人听见。
包夫人见她们开始留意周围的动静了,便后退了几步,装作刚回来的样子,提高声音叫了一声:“赵婶,过来帮我接一下菜!”
赵婶和小翠听见了,互相对望了一眼,一齐回头看向院子里的包夫人,心中略略安稳下来:还有一段距离,应该没听到她们刚才议论大人的话。然后二人赶紧快步帮包夫人接过菜篮子,各忙各的了。
包夫人说要回房休息一下,便转身离开了。回到房中,包夫人回想起刚刚听到的话以及早饭时公孙策提到庞飞燕和夏卿珺时的一脸笑意,越想越觉得公孙策是真的有了喜欢的女孩了。发展到晚上见面的程度,大概是要准备成亲的吧。可是公孙策一直没对他们母子俩说过这事,也许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吧,毕竟他成了亲,她和包拯也不方便继续住在这里了。这么一想,包夫人更加坚定地要搬出去了,一来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往死胡同里走,二来也是不能再给公孙策添麻烦了。
晚了两天,没什么案情,就是絮絮叨叨的感情线。为后期转折做点铺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6章 二.1.(44)(包策)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