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二.1.(32)(包策) ...

  •   向天问为了图个好兆头,在科举考试之前花了不少钱住在了天字九号房。成绩出来后,他没有入围殿试,觉得没必要再花那么多钱了,于是便搬进了东厢房的人字九号房。
      东厢房也是上下两层,上层五间房自北向南分别是人字一号到人字五号,一层自北向南是人字六号到人字十号。
      向天问的房间和地字十号差不多是斜对角,在人字九号的窗口刚好可以看见地字四号到十号之间的情况。

      包拯和公孙策到向天问房间时,向天问正红着眼睛发呆,看到二人进来,仍是反应了片刻才从凳子上站起来行礼。
      “大人,文浩兄……他是怎么死的?听夏兄说可能不是意外,是谁杀了他吗?他这人虽然有时候说话挺气人的,但他真的不是坏人。而且他都病成那个样子了,什么都做不了,我看着都难受,为什么会有人要杀他呢?”没等包拯开口,向天问早已问出了一串话。
      “我们也想尽快找到凶手,所以需要你的配合。另外,你要做好准备,你是殿试的第一替补人选,也许后天你就要去参加殿试了。”公孙策道。
      “殿试?我现在脑子一团乱,还参加什么殿试……”向天问喃喃道,眼睛又红了起来。
      “今日丑时前后你在哪里?做了些什么?有无发现什么异常?”包拯问。
      “丑时前后……我没怎么注意时间啊。但是昨天天气有点闷,我又胖,所以子时前后睡觉时翻来覆去睡不着,就起来打开窗透透气。白天时听说我有可能有机会参加殿试时我还挺兴奋的,反正也睡不着,索性就拿起书来在窗边看了一会。不知道过了多久,就记得起了一阵风之后,我抬头看了看窗外,隐约看到地字号那边有个人影,一瘸一拐的从西往东走。我以为是中原兄,就没在意。”
      “你看到了一个人影?时间还记得吗?从哪里走出来,到了哪里?”包拯问。
      有人在案发前后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这是个关键的线索。
      向天问闭上眼睛,用力地回忆。
      “我……我不知道,记不清了,我就看了一眼,没看见是从哪里出来的,到哪去也没见到,当时看到那人的时候他应该是在地字六七号门口附近,好像是弓着身子的。”
      “你刚刚说以为那人是赛中原?为什么呢?”包拯继续问。
      “因为那个时候客栈肯定锁门了,不能是外人,而客栈里面跛腿的只有中原兄一个人。可是你现在这么问,我也不确定了,因为中原兄虽然跛腿,但是他很要强,走路时腰板都挺得特直,没见他那么走过路。”
      “你和阮文浩关系最近,他的物品平时都放哪里?有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平时睡觉用的是什么样的枕头?”公孙策转换了一个询问方向。
      问题比较多,向天问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思路,道:“文浩兄不太爱和别人交流,也很少说自己的事,更不让人进他房间。我们是同乡,一起结伴来的,所以关系稍微近一些,他病了之后也没人管他,我就主动照顾他,这才能进到他房间里去。他的房间我帮他整理过一两回,发现他用的枕头是软枕,硬枕是他自己放在衣柜上的。我曾经想把那个枕头拿下来放到衣柜里,但是我刚碰到枕头,文浩兄就开始大骂,我就没动过了。文浩兄对财物比较谨慎,他以前提醒过我不要把钱都放在一个地方,省的被偷个一干二净,所以他的物品放的都比较分散,我猜那衣柜上除了枕头应该还放了什么东西,可能是财物,也可能是他不愿意让人看见的东西。”
      包拯从向天问的床头拿起他的青花瓷枕头看了看,很普通的枕头,空心的,但是陶瓷比较厚实。包拯问:“阮文浩放起来的硬枕和你这个是一样的吗?”
      向天问点点头:“嗯,这个是客栈提供的,每个房间的枕头应该都是这个样子的吧。”
      “阮文浩平时得罪过什么人吗?你觉得谁最可能杀他?”包拯问。
      “文浩兄就是性格有些傲气,经常在言语上得罪人,但是没做过什么损人的事,就算这样也不至于要杀了他啊!”向天问觉得因为一些口角就杀人简直不可思议。
      包拯向公孙策看了一眼,扬了一下下巴,意思是看他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见公孙策摇头,便对向天问道:“好,那就暂时先问到这里,你想起来什么及时告诉我们。”
      向天问提到阮文浩的物品分散,所以即便找到了银子和银票,也不能确定到底丢失了什么,不能排除为财杀人的可能,毕竟偷一个疯子被发现的风险要小一点。
      包拯准备再回趟地字十号房查看一下。
      “呃……”包拯正要走的时候,公孙策拉住了他的衣袖,他顺着公孙策的视线看到向天问正挠着脑袋,好像想要说什么事。
      “你想起来了什么吗?”包拯问。
      “算了,应该和这件事没有关系,是科举考试之前的一些事儿了。”向天问摇了摇头。
      “没关系,既然你想说,就说明这件事有异常的地方。世间万物的联系是很微妙的,也许你想说的这个事会对这个案子有帮助呢。”公孙策温和地让向天问说出来。
      “就是考试前半个多月的时候,文浩兄不知从哪得来了一块赭黄色的玉石佩件,之后几天他常常一个人出去,也不说去哪,回来就关起房门,好像在写什么东西,很晚才熄灯。临到考试时,大家都更紧张了,可他反倒显得更轻松了,兴致也特别高,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说他定能高中,还嘲笑我们,说我们是书呆子白费力。当时我还有些不高兴,他以前不也是天天看书到半夜的吗,还说我们是书呆子。”
      向天问回忆着,想起前一天还吵吵闹闹的阮文浩现在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鼻子又是一阵酸。他用手蹭蹭鼻尖,想把这股酸劲儿压回去,接着问道:“对了,那个玉石你们找到了吗?我总觉得这个石头有些怪,文浩兄自从得了这个石头之后就像中了邪一样,先是疯了,整体念叨着‘女鬼’、‘湖底’什么的,现在又……”
      向天问说完自己也叹了口气:“子不语怪力乱神,我自小学习孔孟之道,说这些确实不该,但是这件事真的很奇怪,让人控制不住地往那些方面想。”

      包拯和公孙策虽然不相信这些鬼神之说,但是也觉得那块石头一定有些特殊的含义,也许与阮文浩发疯有关,但他的疯与死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呢?
      如果是复仇,让他疯下去所产生的复仇的快感应该更强一些吧。
      如果是灭口,一疯子能说出什么?就算他说了什么,又有谁会相信这个疯子?
      看似简单的案子,却并不好办。
      包拯印象中似乎没有见过赭黄色的玉石佩件。
      包拯想,在等待张龙、赵虎的笔录汇总的时候还是去查看一下阮文浩的随身物品吧。

      回到地字十号房,包拯搬过一只凳子,站上去仔细查看柜子上面的痕迹。
      虽然明知阮文浩不是从凳子上摔下来撞死的,但公孙策还是有些不放心,站在包拯身旁,随时准备扶住他。包拯看到公孙策担心的样子,轻笑了一下。
      柜子上面均匀地落着一层灰,只有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地方有挪动过的痕迹,灰尘也比别处薄一些,应该是枕头曾经放过的位置,除此之外再无新近放过物品的痕迹。如果向天问的推测准确,那么阮文浩藏东西的地方应该就在枕头里面的空隙中。
      从勘察记录上看,房间内确实没有找到青花瓷硬枕,也没有找到那块玉石。
      关于阮文浩的随身物品,根据负责记录的丁平汇报,值钱的物品确实放得比较分散:钱袋里有散钱,包裹里有少量银票和几锭银子,甚至在书中和文稿中也夹着一两张小额的银票。
      为了说明情况,丁平拿过一打文稿交给包拯,包拯随手翻了两眼,突然定住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了文稿之中。
      包拯翻动着文稿,找到文稿的题目:《山气日夕佳——云霜之谜》。
      原来这本书竟是阮文浩写的……
      这本书包拯曾经看过,确切的说是草草翻过几页,作为证物。
      在王成被杀案中,柯多曾经提出在案发当晚,他在看一本关于云霜之死的话本,之后他在他的房间内也确实找到了这本书。当然,在案发当晚,柯多并没有时间看书,而是正忙着杀人。后来柯多交代,这本书是案发当日才发售的新书,他自小聪慧,一目十行,很快就翻完了这本书,记住了情节。谁能想到一个客栈伙计看书会有如此速度呢?所以他准备用看书作为他的不在场证明,同时也能证实他当晚没有打盹,确实没有看到那个来找王成的人离开客栈。
      公孙策留意到包拯的动作,便从包拯手中取过这叠文稿,看到了题目。“咦?这本书竟然是阮文浩写的吗?”
      包拯睁大眼睛惊讶地看着公孙策。
      怎么公孙策也知道这本书?
      公孙策笑笑,仿佛听到了包拯的想法,说道:“你没参加过科举,可能不知道。这些学子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扩大影响力,常常在考试前写书出售,有的还会寄送到礼部来。不过这不算什么正路,而且万一写得不合考官口味,得了个相反的效果也不好,所以他们一般都不署真名。我记得这本书也寄到礼部来了,应该就是柯多案之后的第二天收到的,寄了好几本,还指名务必要给尚书和侍郎每人至少一本,崔尚书的那本是我转交的。我记得这本书的署名是‘黄玉言’。不过那时我太忙,只看了个书名就放起来了,到现在也没看过。”
      包拯脑中灵光一现:“你说,向天问所说阮文浩在科举前的奇怪举动会不会就是在写这本书?‘黄玉言’,赭黄色的玉石……这块石头一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或者是这块石头上刻了什么重要的内容。阮文浩化名‘黄玉言’就是在暗示他已经知道了这块玉石上的秘密。他将书寄到礼部,可能并不是自荐,而是要向某个人传达某个特定的消息,来要挟考官,所以才会在考试前显得很轻松,说自己能够高中。”
      “你怀疑阮文浩的发疯和死亡与礼部有关?”虽然公孙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身为礼部的人,他还是不愿意自己部门的人被怀疑,尤其是在他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的科举一事上。
      “也不全是这个意思。阮文浩的死应该是客栈内部人所为,肯定与礼部无关。而这本书柯多在王成被杀当天也买了,是公开出售的,所以他要传达消息的对象不一定就是礼部的人,也不能排除他还将书寄给了其他特定的人。看来这本书我们都该好好看看了。”包拯解释道。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你现在将客栈里的所有考生都作为嫌疑人,给我们礼部确定殿试名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得先跟崔尚书汇报一下。你有把握在殿试前锁定真凶吗?”公孙策看了看时间,准备离开客栈。
      包拯以为公孙策为刚才的事生气了,赶紧道歉挽留。
      公孙策表示他没有介意,都是公事,但是既然怀疑到了礼部,作为被指名收书的人,他还是回避一下为好。眼下排查真凶才是要紧事,自己没什么破案经验,破案也不是自己的职责,他还是先做好本职,不然殿试上出了乱子,不仅丢了礼部的脸面,也辜负了皇上的信任。
      包拯想想,觉得公孙策说的也有道理,看上去虽然没什么笑意,但也不像是生气,便送他到了客栈门口。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二.1.(32)(包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