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谁家末座最少年 ...

  •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辛衣轻挑蛾眉,抬起头来,漫不经心地望去,却见一个蓝衫汉子立在当儿,身长八尺,面如紫玉,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颔虎头,好生威风。
      杨玄感面色微微一变,却仍是笑道:“徐兄,今日里众朋友难得聚首,自当开怀畅饮,其他事宜可留待日后再论。”听他这么一说,辛衣这才依稀记起,此人乃是什么号称神拳无敌的齐鲁豪士——徐大寿,道是此人有千均之力,一可当十。
      徐大寿一抱拳,嗓门好似洪钟长撞:“还请楚公莫怪,我们兄弟都是粗人,不懂啥礼数,只因听闻宇文将军大名已久,却从未得一见,今日倒要趁机好好向宇文将军讨教一二,日后回到山东也好向众兄弟有个交代。”
      徐大寿一语未了,下首却又有人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在下乃长白山吴白起,学箭已二十载有余,江湖人送‘落英神箭’之号,如宇文将军还看得起兄弟这点虚名,就请当面赐教。”
      这两人一上来便是咄咄逼人,直奔辛衣而去,显然都是有备而来。
      “这……”杨玄感为难地看着对峙的双方,说道:“宇文将军,你看……”
      “恭敬不如从命,我自当奉陪。”辛衣手一伸,唇角边浮起一缕嘲讽的笑,看来今日这楚国公府设的却是鸿门宴。
      “好!宇文将军果然是少年英雄,快人快语!”
      杨玄感拊掌笑道,眼中不露声色地闪过一缕异色。
      吴白起不等话音落尽,便忙不矢地走上前来,手一拱,叫声:“宇文将军,请了!”只见他一手拿下背上的黑雕玉长弓,一手自剑囊中取出四枝箭矢,先将一枝箭搭在弦上,大喝一声,攸地拉开弓弦,弦开如满月,“嗖”地一箭射了出去。
      一箭未尽,吴白起右手一捻,又是一枝箭搭在弦上,手法快捷无比,只听弓弦“绷绷”连响,五枝箭如同流星赶月一般,一箭接着一箭射了出去,箭箭连环,一气呵成,令人目不瑕接。五箭射完,如暴雨骤停,众人定睛望去,只见那五枝箭几乎是同时落在丈开外的墙壁上,形成了一个圆弧形,煞是好看,不由地齐声喝彩道:
      “好一个‘连珠箭’!妙啊!”
      一片欢呼声中,吴白起斜睨一瞧辛衣,收弓回箭,好生得意。
      “宇文将军,在下献丑了,还请将军赐教。”
      辛衣微微一笑,道:“敢问阁下,用于束发之物,可是黄玉的发簪?”
      众人此刻都静下声来,看她如何应对,却没料到此刻竟问出这样的话来,不由得都楞住了。
      吴白起摸摸发髻,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答道:“正是。”
      辛衣摇摇头,道:“不好看。”
      “不好看?”吴白起一楞。
      “我替你换了罢!”
      话音未落,人已出手,众人只觉眼前一花,耳边呼呼风响,满室皆是辛衣飞舞的衣裳,游动的身形,只听得一声轻叱:“着!”
      空中“嗖嗖嗖”连响五声,急风顿卷,快如闪电。
      风过叶落,俊朗少年立在原地,言笑晏晏,抱起双臂,眸子里尽是顽皮。
      “这样好看多了。”
      众人定睛瞧去,只见那吴白起的发髻上兀自插了六枝筷子,筷子头朝外,散成花状,每两只筷子的间距都是一般长短,齐齐插入发中,衬着他那硕大的头颅,形成一种奇异的效果,一时间,满座皆是忍俊不禁,笑声一片。
      吴白起自头上拔出筷子,狠狠往地上一摔,满脸通红,直直往门外奔去,任杨玄感如何呼唤,却是连头也不回。辛衣望着那散落在地上的筷子,神色忽然却是一变,抬起头来,向人群望去。
      正在当儿,旁边的徐大寿已抢前一步,道:“宇文将军,我来向你讨教几招。”
      辛衣手一抬,笑道:“请!”
      只见那徐大寿衣摆一卷,走到厅前的一只黑色大鼎前,转了几圈,回头对杨玄感道:“敢问楚公,此鼎重几斤?”
      杨玄感道:“此鼎力有800石,乃是沧山之石和九玉玄铁制成,沉重无比。”
      徐大寿点点头,道:“就是它罢!”
      只见他朝手里吐了两口唾沫,快步走到铜鼎前,紧了紧腰带,沉肩下腰,手执鼎足,大叫一声——“起”,喝声未尽,手臂已起,他竟然一下子就把这个千斤重的铜鼎举过了头顶。众人观之发出一阵惊呼,举座皆失颜色。
      只见徐大寿举了大鼎,绕场一周,竟是面不改色,气定神闲,毫不见疲。
      “好哇!古有楚霸王举鼎之雄,今有徐豪士赶追前人之风,妙哉!”杨玄敢击节大喜。
      徐大寿放下大鼎,环顾四周,听着那喝彩声声,面有得色。
      “宇文将军,请吧!”
      一时间,满室目光聚集到了那个弱冠少年身上。
      她唇角仍是挂着漫不经心的笑,脸上的神情松弛而慵懒,就仿佛面前的巨鼎只是繁花流水,而她,只是坐于园中观花的游人。只有她那飞入鬓角的眉峰与明亮的瞳仁,无意中透出的那凌厉和张扬,一闪而过,却惊人心魄。
      只见她走到大鼎面前,站定。
      众人呼吸一屏,随着她移动的步子而心跳加速起来。
      辛衣手一抬,按于鼎上,眼睛里火光一闪,一使力,只听“咯咯”几声大响,那巨鼎下方泥土不断涌出,鼎身缓缓下沉,最后竟是生生陷进了土里,入土两尺有余,方才止住。满座宾客见状,无不瞠目结舌。
      辛衣转向徐大寿,道:“徐英雄可能将此鼎从土中拔出?”
      徐大寿望着那下沉的巨鼎,鬓角淋淋已见汗水,冷不妨被辛衣发问,只好硬着头皮道:“这有何难,看我拔来。”
      当下摩拳擦掌,蹲下身去,抱住了鼎身,一使力。众人定睛望去,却见那大鼎只是摇晃了几下,却并无上升之意。徐大寿大喝一声,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生生涨红了脸,脖子上青筋蹦出,滚大的汗珠子如溪水般从额上淌下,无奈巨鼎却仍是如扎根土中一般,任他怎样折腾,就是不动分毫。
      辛衣嘻嘻一笑,道:“不如让我来助徐英雄一臂之力吧。”
      说罢,右掌顿起,一声大喝。众人还未见她如何出手,只觉得脚下一震,便见那巨鼎连同徐大寿人一起以旱地拔葱之势,猛然冲上了天际,力未消时,只见一个人影蓦地一闪,腾空而起,轻轻接住那飞起的巨鼎,在空中转了个圈,稳稳落地。鼎定人现,少年俊美的脸庞,宛如绚目的朝霞,耀眼而夺目。
      再看那徐大寿巨大身躯于空中急剧坠落,眼见便要落于庭院中,忽然一人飞身上前,猿臂一托,将他救了下来。
      徐大寿一下子坐倒在地,脸色铁青,却是半响说不出话来。
      众人眼见辛衣露了这一手,早已惊得忘记了喝彩,满室喧哗,就在这一瞬间静了下来。
      出手相救徐大寿正是李密,此时他收住身形,抬头看向面前那神采飞扬的少年,原本轻慢的神情顿然一变。
      “蒲公好身手!”辛衣一声喝彩。
      “宇文将军技惊四座,在下佩服。”李密抱拳一笑。
      杨玄感哈哈大笑:“好!众英雄好身手,徐英雄力可盖世,宇文将军英雄出少年,连玄邃身手也如此了得,我今日真是大开眼界。”
      几句话,说得众人如梦初醒,这才纷纷喝起彩来,一时间声如雷动,响彻云霄。
      杨玄感命人温酒上菜,重开宴席,向辛衣等人敬酒相饮,一时间宾主皆乐。
      酒过三巡,辛衣寻了个间隙,避过众人,却直直往末座而来。
      “躲在这角落里逍遥,怎不叫我?”她手中酒杯重重往案上一放,挨着那人坐了下来。
      那座上的锦衣少年抬起头来,目如秋阳,骄骄其灼,说不尽的英气傲意,却正是李世民。
      只见他英眉一展,笑道:“我看你风头正劲,实在不忍扰你。”
      辛衣白他一眼,手上已握了一物朝他掷去,李世民应势接住,低头看去那掌中之物却是一只玉筷。
      “这可是你的?”
      他笑道:“好象是我的。”
      “我可不用你帮忙!”辛衣眉一皱。
      “我可不是帮你,只不过,我觉得六只筷子插在那人头上,可要比五只来得好看些。”李世民举起酒壶,将辛衣和自己的杯子斟满,端起来,递到她面前,黝黑的眸子里灿若明星。
      辛衣接过酒来,一饮而尽,原本绷起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意。
      “你怎还在洛阳,不回太原么?”
      “暂时是回不去了。”李世民微微一笑:“我父亲被封为‘征辽督运使’,再过一些时日便要同这杨玄感一起,前往涿郡就任。”
      “征辽督运使?”辛衣抬头望他,惊道。
      “我自是随于父亲身边,助他一臂之力。到时战事一起,说不定我还会督粮前往辽东。”他笑起来的时候,很好看,就象那东升的旭日露出万丈光芒,“所以,你千万可不要打败战!若不幸让我撞见,你还有何颜面?”
      “我怎么会败?”辛衣一拍案,斜瞟他一眼。
      两人正在说笑,忽然听得上方一阵喧哗,只见杨玄感命人拿出一卷画来,于众人面前展开,一边笑道:“此画乃是我一位故人所画,如此妙笔生花,当拿来与大家同赏。”
      辛衣抬头望去,却见那幅画的上寥寥几笔,泼墨极重,画的是一只猛虎,俯于山崖之上,蓄逝待发,气势如虹,笔致波磔森森,如剑如戟,直欲破纸飞出,不由点头道:“好画!”
      “哦?好在何处?”李世民回头看她。
      辛衣道:“好气势,好笔力!可见画此画之人定然心怀抱负,是个英雄。”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我自小习过些丹青之术,略知些品画之道。自古画为上品者不是以奇巧取胜,而是于丰实中见深厚,疏密中见洒脱,清纯雅正而气韵流走,锋芒内敛而光彩照人。这张画,用笔过甚,着墨过多,反而有失锋芒。就好比那犬类披皮,强做虎,终失风骨。”
      辛衣听他侃侃而谈,不知不觉竟是入了神。
      “终失风骨,终失风骨……”忽然上方传来一人的喃喃自语,两人抬起头来,却见李密立在他们面前,眸子里的光芒明暗不定。
      “阁下是谁?”
      “在下太原李世民。”
      “李世民?”李密口中重复着这个名字,视线定格在那个风神俊朗的少年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深席散,满室的喧嚣化为了万籁无声。
      诺大的楚国公府里只有西首的房间依然是烛高灯明,只见那跳动的火烛映在那屋内两人的脸上,分外明亮。
      杨玄感轻叹一声,道:“玄邃,如今我能信任的,也只有你一人了。举大事,是成是败,便系于此间。”
      李密低下身来,诚色道:“当年若不是杨公,我仍是漂泊乡间的野人乡民,何能有如今的荣华富贵,此等知遇之恩,我永生不敢忘。”
      杨玄感点点头,脸上大有宽慰之色:“这些年,也为难你了。”忽然又长叹道:“当今天子多忌,大隋历且不长,如果天下生变,公与我孰后先?”
      李密答道:“决两阵之胜,我不如公。揽天下英雄驭之,公不如我。玄邃自当生死相托,为公尽忠。”
      “好!”杨玄感眼睛里尽是兴奋的光芒,站起身来,喜道:“我父亲果然没有看错人。”他目光穿透那沉沉夜色,落在那悠悠苍穹,而后又转到了李密的脸上,“玄邃,今日里所到的众人当中,你可觅得何英才良木?”
      李密抬起头来,那眸子里闪过的看不清是怎样的情绪,道:“满座英雄,玄邃却只见两人。”
      “哦?”杨玄感一惊,“是哪两人?”
      “那两个末座少年——宇文辛衣、李世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谁家末座最少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