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美与丑。我今天所想表达的并非是一个人心灵的美与丑,因为那太深奥,必须通过长期的交往与经历一些挫折才能判断。我们来谈些浅显一点的——外貌上的美与丑。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心灵美比外貌美更重要”。无庸质疑,这是对的。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忽略“心灵”,只注重外表,这也无可厚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举个例子,有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这里不对女孩做详尽的描述是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有所差异,写得太细,就上少了许多想象空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站在湖边,用手承接飘落的雪花,就在此时一滴眼泪从她的眼眶滑落,它消失得太快,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可是她仍然忧郁的眼泄露了她的秘密。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任谁看了都会对那个女孩有怜惜之情,心中忍不住猜测她忧郁的理由。同样的场景,同样的衣着,同样的动作,甚至同样的神情,只是换一张脸,一张黝黑的、满是青春痘的脸,我想任谁也不会对她有怜惜之情,心地好些的也许认为是无病呻吟,可恶些的一定认为是精神错乱,如果遇上我这样爱讽刺别人的一定不会忽略“黑”与“白”的强烈反差,然后就忍不住为她“东施效颦”的行为感到惋惜。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相同的行为给人的感觉会相差那么远?以我的能力只能将其解释为这就是美与丑的差别。这些话也许使有些读者对我产生不满,或者正质疑着我的相貌。那就来谈谈我吧!我从来不是一个美女,这点我有自知之明,当然我也不算太丑,最多是中等偏下,具体形象就接近我例子中的那个后者。我在初中的时候看了《青出于蓝》就渴望自己长得像沈银河,可是对比了半天发现我与她根本是两种类型的人,苦恼了半年,终究认清了事实,便也不可奈何地打消了这个念头,从此开始立志于对心灵美的培养。到了高中,原想自己会成熟些,但看了《沐浴阳光》后为自己与金荷能相去甚远而捶胸顿足了很久,最后仍然以无可奈何而告终,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心地越来越善良。
想将自己变成别人,那是一种错误,因为一但没有了自我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想将自己变得美丽却不是错误,因为外貌的美与丑在现实生活中确实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见钟情为什么往往发生在俊男美女身上?俊男美女为什么总是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若女的是美女,男的是丑男,那就难免遭人非议,为什么遇上这种情况大家心中会闪出一句话——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我想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
人们渴望美丽就像人们向往爱情一样,不可能希望得到一份不完整的爱,所以如果已经拥有美丽外表却没有拥有美丽心灵的人是否愿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将自己变得更完美呢?反之,如果已经拥有美丽心灵却没有使自己满意外表的人是否愿意鼓起勇气改变自己,认同自己呢?把自己变得完美重点在于你愿意不愿意而不在于你能不能,尝试地跨出第一步,也许你所看到的是别样的人生。试一试吧!美与丑不过只是一个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