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禅之一字 ...

  •   青山、绿水,郁郁葱葱的树林,人迹罕至的小径,一道道早已颓废破败的青石台阶。台阶旁零星开放着几朵雏菊,台阶上却已布满了青苔。

      此处看来真是人迹罕至。

      台阶不远处有一条蜿蜒绵长的小溪在静静流淌,有时几条小鱼倏忽窜出,又倏而不见了。林中有蝉鸣声声,时起时落,偶尔有鸟雀啁啾的声音穿插进来,反倒吓人一跳。

      乐平公主杨丽华就这样被一声鸟叫吓得一个激零。

      宇文娥英不由担心问道:“母亲,我们还是让阿福下山去叫顶轿子来吧。这路还长,母亲身体可吃得消?”

      杨丽华摇了摇头道:“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她拍了拍娥英的手,关切地问道:“你可累了?要累了咱们就先歇歇。”

      娥英淡淡笑了:“母亲不累,阿英自然不累。母亲,听说五姑前几日又来了?”

      杨丽华一声长叹:“阿五这次是将皇上彻底得罪了。”

      兰陵公主杨五娘自打知道柳述发配惠州的消息后便上奏自请除去爵位,请求能随夫迁移。

      皇上不允,好言劝其改嫁。

      兰陵公主再上奏折,所求如旧;皇上不愉,令萧皇后好言相劝。

      看来这位好嫂子也无功而返了。

      杨丽华看着眼前绵延而上的漫漫长阶,一分疲倦之感油然而生:阿五何尝想到会有今天?她是父王最宠爱的幼女,柳述是先帝最信任的附马,这一对天之骄子当日何尝懂得藏锋敛锷,懂得留有余地?这一对天真的夫妇得罪了多少不该得罪的人?

      象当今圣上、象杨素、象宇文家…… 如果不是当时柳述一再弹劾杨素,杨素也不会失去父王信任,也不至于倒戈相向,成了杨广的帮凶。

      当日踌躇满志的附马爷当然想不到有朝一日这天下会是杨广的,杨素会东山再起,再一次的位极人臣。

      但附马爷这次只怕是在劫难逃了。

      阿五倘要一意孤行,恐怕也难逃噩运。

      除了一声长叹,她还能说什么?

      但娥英却皱起了眉,柔婉地劝道:“母亲总是长吁短叹的,又不肯多说,凡事这样憋在心底也不是一回事。女儿虽然愚笨些,也毕竟长大了,您这回来这荒野之地,也是神神秘秘的。母亲您心中不知究竟在担忧什么?女儿想,五姑虽然倔强些,所求不过伴夫君流放。这也是一桩贞烈之事,于皇家颜面只有增光添彩。皇上不允,想来是因为兄妹情深,不忍五姑受苦,您又何必……”

      她看见母亲愕然的目光,不由讶然住口。

      杨丽华深深看了一眼娥英,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娥英,你该长大了。是母亲不好,将你保护得太好。”

      这世上有多少亡国公主是颠沛流离,身若浮萍?象陈惠儿,当年也是芳名远扬的公主,是多少王公贵族心目中趋之若鹜的佳偶?

      如今身侍父子二人,芳名成了臭名,还有何体面尊严可言?

      娥英却是个例外。

      她原以为她这一生纵然已被毁了,娥英却一定能安享荣华富贵。

      谁曾想,她有生之年还会再起风波?

      倘若她一朝势败,娥英可能独力面对?

      她张了张嘴,终究还是什么也没说。

      怎么说?该从何说起?该说多少?该怎样说才不会吓到这个心地单纯的孩子?该怎样说才能令她明白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母女俩携手慢慢行来,一路无话。浓荫庇日,清风徐徐,这一刻,山林静谧,只闻风吹树叶,飒飒作响。

      杨丽华但愿能扶着女儿这样走到天荒地老,走到生命的尽头。

      但一座幽静的红墙小庵已赫然出现在台阶尽头。

      绿苔斑斑的青石台阶,迤逦婉约的潺潺流水,红墙黑瓦的孤寂小庵,素衣简妆的一双丽人,这是一张多么富有禅意的画面。

      而禅之一字,岂非静寂中饱含跌宕起伏?

      杨丽华波澜不惊的面容上渐渐浮现出了种种情绪:有感伤、有愧疚、有思念、有欢欣。

      她握住娥英的手越来越紧。

      然后她听到“吱呀”一声,那扇略显破败的朱色大门在她的眼前徐徐打开。

      在一声“吱呀呀”的开门声中,宣华夫人悠悠转转地睁开了眼。她发现自己躺在一间简朴的房间里,房间里收拾得很干净,四壁和屋顶粉刷得一尘不染,床对面的墙上侍奉着一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画像,画像上的菩萨眉眼和善,姿态柔美;画前一缕清香正缭缭绕绕向上攀延,渐渐虚无飘渺,渐渐无影无踪。

      宣华夫人不由怔怔地呆住了:我莫非到了阴间?这地府里虽然简陋了些,倒也清雅。

      然后她听见有人在高声叫唤:“阿云、阿月姐姐,宣华夫人醒过来啦!”

      不会儿,她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看见两双圆溜溜的眼睛且喜且悲地盯着她,然后四行泪就从这两个小姑娘的脸上滚落下来。

      她不由一声长叹:“你们两个既来了,这一定不是阴曹地府了。我既然未死,你们就千万莫哭。”

      这一定是清心庵里的一间禅房。清心庵是皇陵不远处的一座小庵,往年陪先帝来祭奠先皇后时,她也曾在此处歇息。

      而这两双滴溜溜的眼睛是她的两个贴身侍女阿云、阿月的眼睛。这两人原是陈宫中的旧人,一同被俘来了长安,情谊非同一般。

      阿云爱笑,阿月心细,但此时两人的神情都有些严肃。陈惠儿不由奇了:自己不过昏倒片刻,为何这二人一付如临大敌的模样?

      再抬眼一看,她的心沉了下来。她看见一个圆头圆脸笑眯眯的年轻人正站在房间中央沉吟,看见她醒来赶紧行礼道:“太医院赵逸拜见宣华夫人。”

      原来如此。

      她示意两人将她扶起坐好,由着她们有条不紊地替自己梳理。她对自己的一头乌发一向很有信心,而孱弱的美人从来都有一种格外惹人爱怜的风韵。

      她端庄娴雅地微微点头笑道:“本宫早就听说你了,你是皇后娘娘最信任的那位最年轻的赵太医。”

      赵逸能得萧皇后的青眼是因为他与萧瑀是知己好友,而萧瑀,正是萧美娘最亲厚的那个幼弟。

      萧美娘终归是不放心自己,竟安放了这样一枚钉子在她身旁。太医院的太医,既有妙手回春的本事,也有杀人于无形的能耐。这个看上去分外和善的赵太医不知唱的会是哪一出呢?

      陈惠儿眼波流转,看似无意地瞟了一眼赵太医,正碰上他若有所思的目光。

      陈惠儿微微一笑,赵太医淡然颔首。

      陈惠儿声音婉转如莺啼,柔声问道:“皇上什么时候离去的?”

      沉默半天,才听见阿云期期艾艾地回道:“皇上走了有一个时辰了。”

      陈惠儿心里暗暗叫苦:这赵太医看来定力不错,她递的这个话头他竟然毫不理会。

      也只能徐徐图之了。

      她又问道:“皇上可受惊了?”

      这回赵太医避无可避,只得回道:“皇上福泽深厚 ,丝毫无损。”

      陈惠儿心里恨得直骂:有自己这个肉垫子挡在前面,自然是安然无恙,可面上却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抚胸叹道:“那本宫就放心了。”

      她知道自己抚胸长叹的样子很有几分西子捧心的柔婉风韵,而男人们最受不了的便是美人的愁苦柔弱。

      她看见阿月向她轻轻点头,便示意她们将她搀扶着下了床,她心里暗暗叹息:当年她贵为陈国公主时,何曾想到会有今天?

      她这作派,跟青楼里的红牌又有什么区别?

      她弱柳扶风地行到赵太医跟前,宛然一笑,轻轻说道:“唉,赵太医,本宫在昏迷中都在掂记着皇上的安危,这下总算放心了。只不知那刺客可捉拿归案?可查出他是受何人指使?”

      她的声音温柔得几乎要滴出水来,她在问什么已毫不重要,因为她的神情、她的姿态如此哀婉动人,是个男人都会放下心防,安慰一二。

      何况,她为她心爱的男人涉险,险些丢掉了性命,一醒来,担忧的竟还是那男人的安危。

      这样的女人,何等深情,而这个痴情女子的心上人,又何等薄情。

      这样的女人,岂不更令人生怜?

      她一双水灵灵的杏眼此刻已扬起了一层薄薄水雾,如泣如诉。她忍着泪,心思百转,可还是没忍住那最不该问的一句话:“皇上可说了什么?”

      陈惠儿心中都不由为自己击节叫好,她自信她的每一句话的每一个腔调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婀娜妩媚,充满了成熟女性的致命魅力。

      眼前的这个毛头小伙子能不动心?

      但赵太医的头一直没有抬起,陈惠儿声情并茂的表演就大大打了折扣。赵太医退后两步,躬身回道:“臣听说那刺客受伤逃脱,生死未卜。皇上走得匆忙,想来不久就会有话传来。宣华夫人您还应多卧床静养。小臣还需去查看小童的药煎得如何了,这就告辞了。”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陈惠儿默默凝视着他远去的身影,扬眉冷冷一笑。

      这个赵逸,倒有几分能耐!

      没想到那刺客竟然能逃出生天!

      这倒有趣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