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洛关城 ...

  •   大宁安统十七年,四月二十。
      开阵承运酒已经尽数入喉,接下来的,便是千万子弟兵杀往战场,不胜不归。今话且道,海固王公孙政协助皇孙子桑聿集结江南兵马,四十五万海固军更名为延军,将会留下十五万兵士驻守江南,余下三十万人一齐往江北岸线攻去。
      江线为界,江线以南现已尽为复延人士;江线以北仍为大宁国土,对江南戒备森严。而如今向江北攻去的第一道关卡,便是坐落在江线口岸的重要城池,洛关城。洛关之后,便是延江线延绵分布的大区域城池,并称江洲十八城。
      前阵子,宁帝柏道成从江洲调遣了十万兵马驻扎洛关城,为的,便是不让这第一防线失守;江线以北的大宁国土,一共有三道防线:一便是江线口岸洛关城,二便是延绵多城的江洲一带,三便是皇城跟前的定疆城。
      “按属下拙见,如今北夷部落正值夺嫡争位的多事之秋,加上兵马稀少,物质贫乏,断不可能在此时此刻前来中原侵犯;殿下如今已经和宁朝吹响号角,战事,始终还是速战速决方为上策,万不能拖。”
      子桑聿沉吟了一下,终是点了点头。
      次日,延军开始点兵列将。
      从前延顺和年之前开始,这片土地便没有大规模地动荡过;就连十七年前的易主之事,也是一场外人不知道的战争。今日,阔别百年和平,这名子桑遗脉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举兵反宁复延,向着大宁皇权打响旗号。
      春夏交替之际,雨水绵延不断。
      三十万延军本在宽敞官道上行走,只是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便改为了走近道。近道不似官道那般好走,因为雨水,更是变得泥泞。
      到达江岸线驻扎营地时,又是下了一场小雨,人的心情也随着这阴沉天气而变得不好。子桑聿行走在军营之中,和连信一齐察看延军的练习进程。
      “现在延军和宁军之间的战事是一触即发之势,我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被推上这风口浪尖的位置,时常感到无力啊。”子桑聿走在前头,淡道。
      连信看了看她,叹了一口气。
      “殿下乃是前延唯一的希望,这场战事,殿下便是全军的精神支柱和领袖,想必第一次涉及战事,心中定会彷徨。只是现下殿下是不得不发,这仗也是不得不打了。”从小到大已经是十几年的相处,子桑聿的脾性,自己怎会不知。
      一个不喜争斗,不喜杀戮的人、一个女子。
      子桑聿突地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看连信。
      “义兄,你说我们可以夺回这江山么?”
      不管对着别人是如何的豪情壮志,这一个实际性的问题,一直缠绕在子桑聿的心里久久挥之不去。当着子民的面,自然不能认输;可是又有谁能读懂自己的害怕?
      连信心中一暖。
      “殿下别担心。现下海固王,顾樘,赵乾等皆是行军打仗的悍将,一定会辅助殿下早日得到胜利,夺回江山的。”
      “其实我更怕的,是以后的问题。”子桑聿背过手,看着台下洒汗训练的兵士:“到时候若真的天下一统,坐上了九五之尊之位,我该如何好好善待天下黎民?治国?虽然义父从小便教导我国策之论,可终究是纸上空话。还有,公主呢,柏倾冉怎么办?…与我而言,我是万不会丢下她,可是人言可畏,大家会怎么待她?”
      连信一怔。
      想不到背负了家仇国恨,她的心里仍旧记挂着那个人吗?
      前朝公主,若是进入新朝为妃甚至为后,皆是一大禁忌。她如今这般说辞,莫不是是想为以后的打算铺路?连信又是叹了一口气。
      “殿下,那时你为万人之主,天下之王,有何事,要惧怕旁人?”
      子桑聿听了,不禁一笑:
      “哈哈,义兄这一句话,倒是和陆先生的口气形似啊。”
      “这也是实情,只是不希望殿下被这些事情扰乱了心神。”连信微笑:“如今大军已经尽数在此地安顿下来,不知道殿下接下来的打算?”
      子桑聿嘴角上扬。
      “水战,是海固军的强势;我们大可以借此一击宁军,趁势往江北而去。”蓦地子桑聿脑里似乎闪过些想法,连忙转身回了营帐去,并唤人去叫尉级以上的将士前来一同议事。连信知她心里有了主意,也不耽误,迅速跟去。
      -------------------------
      大宁京城。
      韶府。
      准备午时,一辆马车从京城东门进来,一路奔驰,直到进了内城门,才稍稍地放慢速度。马车一路往城里赶,一直到了京都韶府门前,才拉着骏马急促停下。
      韶府门前的亲卫看到有马车来,再看到马车上下来的人,连忙去迎:
      “少爷,你回来了。”
      “嗯。”车上下来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面白无须,看着倒是年轻。他将手中的一些包袱行李扔给亲卫,“老爷在不在府里?”
      “在呢,老爷正在后院歇息,看鱼。”
      男子点了点头,当即便往府里赶,非常急忙。
      这个四十来岁的男子,名为韶冲,是韶府唯一的少爷。十几二十年前,曾在前延朝廷里当过官,只是大宁新朝之后,便退了下来,和老父亲在京都落户。
      而这韶府的老爷,名韶知远。十七年前,曾任职为大延右相,位高权重;而韶相唯一的一个宝贝女儿韶筝,更是嫁给了大延太子子桑统,为太子妃。同样的,子桑家一朝陨落之后,韶相便退出朝堂,对于世事不闻不问。
      今日,本是远赴外地行商多时的韶冲却突发地回了京城,没有丝毫的消息来报,愣是让安坐在府里闲逸的老爷韶知远惊了一惊。
      “你回来怎么也不差个人回一声?最近京城好像有些事情,平日里总见些御林军来来往往,你回来的时候可有什么意外?”韶知远毕竟是当过多年丞相,虽说是退下来好十几年,也没有去问过如今的形势、但是单看表面,也知道会有一场大风波。
      韶冲看了看周围的下人,挥挥手让他们下去。
      见四下无人,现又是个宽敞地方,不必惧怕被偷听的嫌疑;韶冲在父亲身边坐了下来,脸色有些紧张:“父亲,现下各城镇尤其京城消息封锁得严重,之前知情的人都被朝廷私底下处置了,所以您是有所不知。孩儿那时在江北一带行商,却是得了消息,江南海固王那边率兵起义,举旗为延…”
      韶冲还未说完,韶知远便大惊:
      “公孙政这是何意?天下之主,岂是他一介莽夫可当!”
      “父亲别急!”
      韶冲忙按住激动的韶知远,又压低了一重声音:“公孙政并非是以自己的名义起义。之前清祭节日时,江南承运城那边来了一场大规模祭拜子桑的仪式,而祭拜的主角,却是挂着太子统遗孤名头的一个少年!”
      韶知远当下一怔,只是不断在脑海里思索,不知说什么好。
      “太子…太子统遗孤?”
      “对。我有几个手下那时过了一趟江南,听说,那少年面容长得酷似太子统年轻时模样,举手抬足之间也颇有皇者之风。现正已经备受江南复延人士拥护,不日便会率领着江南子弟兵攻向江北,夺回故土!”
      韶冲说着,韶知远却是紧紧地拉住了儿子的手,正是不解,老父亲才颤抖地问着:“那个少年…是为何名?……”
      韶冲不解其意,只道:“听闻,是单字聿,意文笔的那个聿字。”
      韶知远愣了。
      -臣认为,子桑帝王家是从骨血里带出来的阳刚血性,毋须再取以气魄名讳以壮大血脉本身的力量。皇孙是子桑帝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如今盛世,臣希望为皇孙取一个文武兼济的名讳,不失大方,也不负皇家。
      -此举甚好,我也正琢磨着,却不知何字讳适合?
      -此字,意文笔之墨,作为大延未来的帝王,文治江山是他将来的必修之课。臣希望,未来的皇孙能有着殿下的睿智和圣上的英明,再加上子桑家骨血里的阳刚血性,这等,便是一个盛世之中该有的为人之君。
      -聿,子桑聿…好,甚好!以后我儿,便唤名聿!
      念及那段已经尘封了十七年的过往,韶知远那颗同样冰封了十七年的内心似乎又有了跳动的迹象。太子统遗孤,名聿,举兵反宁…
      “父亲,你怎么了?”
      “冲儿,务必要保他周全!这个少年,便是你妹妹和太子统的亲生骨肉,他是我的亲外孙,也是你的亲外甥啊!”
      “什么?!”
      韶冲也如同晴天霹雳。
      ----------------------------
      江南延军营帐。
      营帐之内早已掌灯数盏,屏退左右;前前后后站立着十来个军中将领,除去公孙政等将士大员之外,还有十个左右一定职位的将士在场。
      顾樘和赵乾二人亲自铺开了万里江山图,摆放着附近地貌的地形标志;待一切准备完毕方才退到一边,等子桑聿开口。
      “洛关城战役迫在眉睫。如今我邀了众将士前来,便是想听到众位对于这一仗的看法。大家先看一看这场战役的地形,一盏茶之后,给我答复。”一句话,客气得来却又尽显王者风度、即使是久经沙场多年的列位,也不禁捏汗。
      子桑聿随即便坐了下来,着人给每个将士上一杯茶,另又点了龙涎香。
      “信儿你看啊,如今殿下越来越会用那帝王之术了,握权,放权这些王者必须,她是每一天都在进展着成效。”一旁的连复,看着座上安逸喝茶的少女,不禁感慨:“你是和殿下一同长大的,很多事情,你比旁人更了解她;只是除了体恤她,你也要把握好自己说话做事的度,千万不能冒犯龙颜、否则日后,我连家便有结党营私之嫌。”
      连信看了看子桑聿,点了点头:“阿爹放心,信儿懂。”
      另一边,众将士们皆是一副深思熟虑之相,各自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漫无目的地喝着手里的茶。还没缓过来神,便见座上的人站了起来。
      出于条件反射,众将士也一并站起身。
      “自古以来,武将披甲不必行礼下跪;如今,我只是各位的后辈,很多事情都需要各位的提携指点、今晚又是向各位讨意见的,不必起身。”子桑聿笑道。
      众人面面相觑,见公孙政脸色,才各自坐回原位。
      子桑聿又看了公孙政一眼,随即移开视线。
      “一盏茶也差不多了,不知道各位看了这地形图,对于洛关战役,可有想法?”子桑聿先是看向那攻城大将顾樘。
      顾樘起身,作揖一拜。“殿下,顾樘有些想法,却不知道如何,还请殿下一听。”得了子桑聿的允许,顾樘方又继续开口:“洛关城是江北的第一道防线,守城大将正是大宁宁国公颜天明的得力部下,名石坚。此人打仗功夫不在行,但是守城的本领却是在大宁朝里数一数二好的。”
      众人沉思。
      子桑聿微笑,看回另一边的赵乾:“赵将军的守城功夫也不弱,不知道和这石坚相比,何人更上一筹?”
      赵乾听问,起身出列。
      “属下也曾听闻过这石坚的本事,只不过,属下和他守城的方法不大相同。”赵乾看了看子桑聿,续道:“听说这石坚守城之时,会将部下兵力分配于城中各道关卡口,以肉躯抵挡达到守城之效;危急时,更会遣派城中百姓出城去,减少敌军的攻打城池次数,以缓解援兵到来的时间。属下认为,此人守城本事虽有,手段却是龌蹉。”
      子桑聿微笑点头,不言语。
      赵乾作了一揖,道:“属下守城本事说不上高,但是守城之时,会尽所能地安抚民心,以求达到军民与城池共进退的效果。且属下会视能力允诺,若是超出属下可以完成的限度,属下定不会夸口答应守城之事!”
      铮铮血言,众将士不禁愁容:这般说话,若是这殿下不满可如何是好?不料,子桑聿倒是笑得开怀,连道:
      “赵将军是个顾全大局之人。”
      洛关战役的商讨一经打开,其他人便更是没有顾虑地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十几个人的意见虽是不同,却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互补,把计划完善。
      “属下认为,江面水战之时,我们大可以虚张声势,让敌军以为我方从江面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击,尔后,再将主力部队私下乘着小船快速过江,在对岸落脚。只要我军一旦到了对面,给敌人来个防备不及,洛关便如囊中之物。”
      “方将军你这话说得容易。只是那对面江岸什么情况我们从何而知?若是我军到了对面反倒被敌人拿住,那又怎么说?”
      “二位将军莫急。据我所知,那江北洛关城东南城郊,有一条小山脉矿区靠近江岸线,数年前已经荒废,因为山上野兽居多,故而少有人烟。大军大可在那里上岸,定不会让敌人发现丝毫踪迹。”
      “此计甚妙!即使有人前来,兵士们大可装作新矿区的工人,绝不会引起怀疑!果然还是顾将军有勇有谋,属下们佩服!”
      子桑聿看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来往,不禁淡笑。
      “各位将军已是讨论得有些时候了,不知道有何良策?”子桑聿大概也把他们得意见听了个明白,战略分配也隐隐有些眉目、却不说,让他们开口。
      公孙政站起身来,作揖:
      “殿下,属下认为此计可行。”
      子桑聿点头。
      “那么,众将士听令!”
      “属下在!”
      “即日征用江岸码头所有船只,给百姓留下借条,以用来我军渡江;介时,由顾将军带领三万人马乘大船在江面发起进攻,方将军带领两万士兵跟随其后混淆视听;赵将军及余下将军各带领两万人绕道渡江,往洛关东南矿区而去。余下三万人,留守原地,听候下一步的命令!现为四月二十,如今声东击西一计若能走好,务必要在端午之前把洛关城给我狠狠拿下!”
      “属下得令!”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洛关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