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二 ...

  •   开学之后,周巧言立刻感觉到生活变得忙碌起来,除了学校里的课程,她还报了个托福班,下个月也要开始上课。

      几天后,高中新生的第一次家长会召开。因为三年后的高考,班主任将和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学生未来的方向。

      会后,包括周康在内的几位家长被单独留下来开了个小会。这几位家长都是有意送子女出国留学的。这样的事每年都有,尤其是他们外院附中这种重点校,学生成绩好、素质高,很受外国院校青睐,同样的,本校学生能进入国外知名学府,学校也有荣光。所以,学校也很支持学生的选择。

      小会上,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围坐一桌,为他们详细分析了留学的利弊。有些家长只是脑袋一热,就想送孩子出国,具体问题完全没想过。即使是深思熟虑过的家长,如果没有经验,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告诉家长们,国外的学校也很重视学生在国内高中期间的成绩,所以,如果想申请到好的大学,高中的功课也不能松懈。

      “咱们这次只是个碰头会,”有些严肃的中年女老师扶了扶眼镜,说,“家长们回去以后也再仔细地考虑下,虽然是高中毕业之后的事,但是如果决定留学,从现在起就得准备起来了,尤其是打算去欧美国家的同学家长。”

      班主任扫视了一眼,家长们表情各异,各有想法。她接着说:“当然了,如果申请大学失败,还是可以参加高考,我相信学生们的能力,只要刻苦念书,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散会之后,有几个家长围着班主任继续问一些问题,也有几个皱着眉直接往外走。周康没有问题要问,留学是女儿自己的决定,他作为父亲,只要有这个能力,就会支持她。

      周康下楼,走向充当临时停车场的操场。

      几个男生在打篮球,旁边还有几个女生在看。

      周康掏出手机给女儿打电话:“甜甜,到家了吗?”

      电话那端的周巧言说:“早到了。爸爸,你们散会啦?”

      周康说:“刚散。晚上想吃什么?爸爸去买菜。”

      周巧言说:“爸爸你直接回家吧,我刚刚叫了外卖了。”

      周康说:“你不是吃不惯外卖的味道吗?还是爸爸做给你吃吧。”

      “爸爸,”周巧言说,“我要开始习惯不是你做出来的饭菜的味道了,不然到时要把你打包带去美国给我做饭了。”

      “哈哈哈哈。”周康笑了起来。

      周巧言对于和母亲一起生活过的房子,有一种近乎偏执的领域意识,基本上不欢迎别人到家里来,连同学都很少请到家里做客。保姆或是钟点工更是想都别想。这些年只吃周康烧的菜,近两年,她自己学着烧菜,虽然卖相不好,但味道跟周康做的如出一辙。

      转眼,周末的托福班一开课,周巧言更忙了。周康最近也忙,经常回家很晚。

      周巧言的耳朵里塞着耳塞,一边听着听力一边从地铁站出来。她家离地铁站不远,走路10分钟左右,周康给她钱让她打车上下学,可她觉得地面交通太容易堵,还不如坐地铁省心。

      周巧言想着回家再做两套题,她的英语基础一般,听托福的课程稍微有点吃力,只好靠题海战术,希望勤能补拙。

      正走着,听见身后有人叫她:“周巧言?”

      周巧言摘掉一只耳塞,扭头一看:“诶,蒋伟君,这么巧。”

      蒋伟君说:“我从老远就看见你了,走得还挺快。”

      周巧言说:“疾走也是锻炼身体的的一种方式。你也坐这趟地铁?你家在附近?”

      蒋伟君走到周巧言身边。他是周巧言的同班同学,不是初中直升,而是考进来的,这会儿刚开学不久,初中又没在一起念过,所以并不算熟络。蒋伟君瘦瘦高高的,还残留些初中生摸样。男生大多都比女生发育晚,蒋伟君便是如此,他并不显眼,比周巧言高点有限,因为瘦,看上去很单薄。周巧言就不一样了,他爸在吃上可舍得花钱,什么贵买什么,可能因为吃的好,营养足,周巧言发育得很好,才高一,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蒋伟君说:“我家在‘蔷薇花园’附近。”

      “‘蔷薇花园’?”那是周巧言家的小区,“我家就住蔷薇花园。你住哪栋?”

      蒋伟君一怔,说:“不……我家住在那附近。‘蔷薇花园’对面的那片住宅楼里。一般我说我们小区名都没什么人知道,所以我都用‘蔷薇花园’做标识物。”

      “哦。”周巧言知道那里,是挺大一片住宅小区,楼龄都超过30年了。房地产大热那会儿,有开发商看中那片地,想买,后来据说是土地归属不甚明确还是什么原因,便不了了之。

      周巧言知道她爸有钱,但她从没觉得家境一般的同学有什么不同,她甚至在小的时候偷偷羡慕过那些由妈妈接送、来开家长会的同学,虽然她知道同学也会羡慕她家那辆漂亮的汽车。但是她觉得,这两种羡慕没有可比性,任何家庭都有可能买好汽车,但是她不会再有妈妈了。这种失落直到现在都没消失。

      周巧言问道:“放学的时候从来没遇到过你?”

      蒋伟君说:“我参加了学校篮球队,放学后要训练的。”

      周巧言说:“那你回家太晚,你爸爸不会打你吗?”

      她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个男同学很贪玩,放学不回家,在学校附近逗留,有次他爸爸找来,在学校门口对他一顿胖揍,那天周巧言是值日生,离校的时候恰巧看见。从那以后,她对“别人家爸爸”的印象始终是回家晚了会挨揍。

      蒋伟君笑了笑,说:“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我跟妈妈生活。”

      周巧言说:“对不起。”又说,“我妈妈也不在了,我7岁那年。”

      “对不起。”蒋伟君想了想,又说,“没关系。”

      周巧言也笑了下,道歉和接受道歉一起说的感觉有些滑稽。她很少向别人提起她妈妈的事,虽然大家都知道,但她不想用这个话题博取同情。不过,当她听说对方也失去了一位亲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说了,并不是想说“这个世界并不是你一个人值得同情”,而是想告诉他“我们都同样失去了一位亲人,但是我们没忘记他”。没有任何理由,她就是觉得蒋伟君能懂。

      蒋伟君没有纠结令他们伤感的话题,说:“我今天也有训练,刚从学校回来。你呢?”

      周巧言说:“我报了个辅导班。”

      蒋伟君说:“你学习真刻苦。”

      周巧言笑了笑,说:“你呢?有没有上辅导班?”

      蒋伟君摇头,说:“上辅导班还要花钱,我妈挣钱养我已经很辛苦了。而且,我这个人,也挺贪玩儿的,不太爱学习。”

      周巧言说:“那你是怎么考进咱们学校咱们班?”要知道,外院附中对外招生的分数线挺高的,又因为是外语特长校,为了避免学生入学后跟不上英语课程的进度,所以对英语的分数有额外要求。而他们的英语班,又是他们学校分数要求最高的班级,即使是初中直升上来的,也不是谁都能进英语班,周巧言当初费了好大力气才达标。

      蒋伟君说:“可能我这人心理素质好,不怯场。”

      周巧言点头。这倒是了,有的人一进考场就紧张,发挥不出真正实力,而心理素质好的人,平时基础再扎实,说不定就能拿高分。

      两个人在蔷薇花园门口告别,周巧言进了右手边的高档社区,蒋伟君则过马路,奔回自己隐在一片灰色老楼房中的家。

      人跟人之间,相遇、分离,彼此只是对方路上的过客,在某一个结点分开,你往东,我往西。如果只是这样,该有多好。

      国庆长假之后的第一次月考,英语班的排名让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名字----蒋伟君,只有英语成绩拉开分数,以总分比班长低5分的成绩名列班级第二、年级第二。大家纷纷打听,这位新晋牛人是哪个学校毕业哒!

      当天放学,周巧言穿过操场往校门走,与几个拿着篮球的男生走面对面。擦肩而过时,蒋伟君笑着跟她打招呼:“拜拜。”

      周巧言对运动型男生并不太感冒,不过,出于对学霸的敬仰,还是很虔诚地回应了一个微笑,挥手说:“拜。”

      男生们很乐于为这种事起哄,笑闹一片。

      他们往体育馆走去,队长用手肘捅了捅蒋伟君,头向着校门方向甩了甩,问:“班花?”

      蒋伟君摇头说:“不知道,我是从外校考来的,跟班里同学还没太熟。”

      另一个同学凑过来,对他说:“等下次跟别的学校比赛时,把她叫来成么,这么漂亮的啦啦队,倍儿有面子。”

      蒋伟君笑了,说:“我只能说试试。”

      外院附中,跟他们市另外三所重点学校并称“脑男集散地”,说明他们的学生都是智商型的,运动则很一般,每年市里高中举行的各种体育类竞赛,他们学校都只是中下游成绩,篮球也一样,所以只能在场外找平衡。

      蒋伟君回头,看向周巧言离开的方向,把手中的篮球抛起来再接住,自言自语道:“不知道她喜不喜欢篮球。”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