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楔子 ...
-
时间:不明,大概是很久很久以前
地点:大约是在东方的一片辽阔的疆域
宝冢山脉连绵百里,峰峦起伏,主峰宝冢峰高耸入云,似乎直通南天;除主峰宝冢主峰外,最高还有星、月、雪、花四峰,各有奇趣险要,平日里只见白云环绕山腰,不识山顶真容。山林密布,飞瀑奇岩,珍禽异兽,在所多有,景色幽险奇峻,天下闻名。
山脉巍峨高耸,地处中原,山阴处有大河“银河”,山阳乃重镇“兵库城”,扼九州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使得宝冢山脉在世人眼中无异于人间仙府的原因,却是立派于这山上的当世第一正道大派──“宝冢剑派”。
宝冢一脉历史悠久,创派至今已近五百年,为当今正道之首。
据说开派祖师小林一三(宝冢歌剧团创始人)本是一个江湖豪客,急公好义,布善天下。彼时天下初定,四方寇乱不绝。兵库占天下贸市之重,往来客商络绎不绝。欲进兵库,必过宝冢,加之宝冢峰险崖绝,故谋财害命之事时有发生,成为当时天下大害。一三祖师遂在同是江湖成名剑客的好友安藤弘(小林一三好友,音乐家)的支持下于宝冢峰上设宝冢山庄,广招天下豪杰俊彦驻镇宝冢山脉,为沿途客商行保护之责。宝冢匪祸遂绝,兵库城自然空前繁荣。
天下百姓对祖师此举无不称许。当时朝廷应时支持山庄发展成宝冢门,招揽天下正道侠士,一三祖师为钦点掌门。天子为表慷慨,将旧朝所藏内功经卷,功法典籍犀数赐予宝冢。一时投入宝冢门下的有志少年,乃至成名大家不占少数,或为瞻仰祖师风采,或为一睹秘法典籍。百许年间,几番江湖风雨,宝冢门虽不能独霸天下,倒也成了一方之雄。当初的山庄也在朝廷支持下扩建数十倍,主峰上的宝冢大殿规模甚至超过兵库行宫,朝日初升时在熠熠阳光下破云而伫。
然,宝冢汇聚各方人才,典藏博杂,分歧在所难免。派内分裂最盛时,甚至有四脉分峰之事:言传宝冢第六代弟子中的四个佼佼者在心法剑艺甚或正邪之见上分歧巨大,四人皆是武功大成又心高气傲之辈,谁也不服谁,一言不合,拉上座下弟子各占宝冢四峰,自成其派。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整整百余年,朝代兴替,宝冢在战祸下加之分力抗敌,几近衰落。
直到距今三百多年前。
那一年时值天下大旱,又逢北方外族侵扰,朝廷顾此失彼,百姓怨声载道。是时,天子昏庸,天下群雄遂纷纷揭竿起义。正邪两道门派也知天下大势在此一搏,故分别支持各路义军,依附各大势力。是以魔道猖獗,正派无德,天下大乱,战事一起,更是民不聊生。
当年的魔门众派之中不乏惊才绝艳之辈,风头最盛的当属当时魔教大派星阙门的少主,凤兰(原星组top)。
据说,此人辩才无双,趁天下大乱之际奔走于各大势力之间,分化游说,不依附于任何势力却又游刃于天下,不断挑起各大势力之间的纷争战事。在他的规划之下,势头最盛的八*路义军渐渐崛起,各占领地自立为王,周围无人抗衡,史称八王之乱。凤兰身挂八王军印,纵横捭阖。自此更是硝烟四起,民生凋敝,江湖飘摇。
据说,此人面如冠玉,每上战场必以面具遮面,以免己方兵将分心,对方兵将嗤笑;传言他曾化作女装混迹江湖一年有余,竟得魔门第一美女的名号,无人起疑。当年的正道大派东大谷谷主之女只因与之一面之缘,便念念不忘,不惜忤逆师门协助凤兰入谷盗得阵派之剑。
又据说,此人武功盖世,十岁习得星阙门所有外家武技,不借内力大败星阙门左右护法;十五岁打通全身周天,单骑独闯祁连山十八盗营寨,屠寨而归;二十岁内功修为臻至大成,独挑魔道十大门派高手,全胜,星阙门俨然成为魔教之首;二十五岁练成星阙门不传秘技幻陵琴音,约战杰尼寺四大圣僧,无伤而归,从此独步天下难逢敌手。。。一生自创无数武功要诀,书写成卷,无不集其武学造诣之精。有传言说,得其一部武学要义便可在一夜之间跻身一流高手之列。可惜凤兰死后,便谁都不知道这些武学密卷的去向了。
可偏偏如此惊世之才却热衷杀戮与战争,没有人知道凤兰分化天下不断挑起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就像没有人知道他写下无数武功精要却又不让其流传于世的原因是什么一样。但是,那一年,凤兰的的确确是死了。
传言宝冢门的越路吹雪(原花组top)当年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时的他还不是宝冢门第十一代掌门。一次下山历练回山后,他一改往日性情,变得沉默寡言,终日把自己关在藏经阁内,参详师门立派时传下的诸多古卷,之后便在宝冢主峰后山的“思过崖”闭关,这一关就是五年。
据说他破关之时,正是月圆之夜。那夜冷月高悬,整座宝冢峰便如白昼一般。忽而狂风大作,后山似有龙吟长啸,声震百里,听者无不变色。后,有淡紫祥光冲天而起,一声巨响。
众人思过崖上看见了须发尽白的越路吹雪,他面带微笑,身有清光,手持一把巨剑,缓步而来,众人骇然,以为成仙。
是夜,越路召集四脉主事齐聚宝冢主峰。在宝冢大殿中,他一柄巨剑叫四脉主事纷纷束手,后又晓之以天下大义,自此四脉归心,宝冢再次一统。
越路率宝冢门众人携剑下山,一年后,助前朝遗孤平成太子(明仁天皇友情客串)重夺皇位,击溃魔教,重安天下。
据传,那一年年关即近,越路与凤兰曾在华山顶上决战,两大正邪顶尖高手月夜雪地中激战一夜。谁也不知道大战结果。只是,一代魔君自此销声匿迹,魔教自此没落,而越路也再没用过他的那把巨剑。不过,越路吹雪武功造诣之高,手段之狠,一时间名动天下,宝冢门声势大盛。从那以后,他便是名震天下的宝冢门第十一代掌门,越路吹雪。时至今日,越路师祖仍是江湖人谈论不休的一代传奇。而通常,另一个名字也会被一起提起,凤兰。
天下既定,越路吹雪拒绝平成皇帝邀请入朝,率众人回了宝冢,正式出家,常年作道士打扮。之后,他合四峰主事之力震塌宝冢大殿,掘地十丈。众人这才发现,殿下十丈之地,竟藏剑无数。越路就地修立石壁,内藏宝剑,建立剑冢,以无上内力封印各个剑壁。是以,宝冢门正式更名为宝冢剑派。又重修宝殿,励精图治,大力扶助同门,严格挑选传人。分宝冢为花、雪、月、星四组,四脉主事为各组首座,责守宝冢四大主峰。越路师祖从那些无名古籍上领会所得,有神鬼不测之威,他独创内功心法《宝冢九诀》,作为宝冢剑派之无上心法,独步天下。师祖有言,宝冢剑派门人宜远离政事而阻战争,宜广纳百家而不袒唯一学说,宜辟门户之见而纳天下人才。故宝冢剑派有道有俗,有法有儒。宝冢剑派从此蒸蒸日上,五十年间,已是正道支柱。宝冢弟子艺成下山,或入朝为官,或入世为侠。二百年后,宝冢便已领袖正道各门诸派。朝代几经更替,宝冢剑派仍独立中原。
及至今日,天下南北两分,宝冢峰虽位于月、雪两国交界之地,宝冢剑派却超脱物外,并维持着各大势力平衡,守护着黎民百姓的和平。宝冢剑派下弟子愈千人,高手如云,声威显赫,俨然与“东大谷”、“杰尼寺”并称当世正道---道、俗、释三宗领袖。而现今掌门大地真央(原月组top),功参造化,超凡入圣,更是当世一等一的绝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