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树下 ...
-
池卿念是一名史官,但她并非是朝堂上的史官。
她记录历史 ,但她记录的并不是王侯将相 ,朝代更替的历史
她记录的,是世间百姓,鬼怪精灵的悲欢离合 ,属于世间万物的历史长歌。
时光荏苒 ,沧海桑田都已变了模样,唯有她与她的夫人南漱 ,依旧容颜未改,虽都是女儿身 ,却互相守护了百年 。
自从百年以前的那场劫难后,她与南漱便四处奔走,只求离了那纷争 ,寻得一隅偏安之地好能一世长安 。
又是一年风起时,她与南漱在书斋前的梨花树下品着新酿的清酒
柳絮因风而起,却不流连于画堂朱户,只在这书斋前院构一副诗意温婉的画卷。
邻家院子里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静央刚从山里的尼姑庵回来便踏着碎步进了池清念家院子,软声央着池卿念与南漱讲个故事给她。
南漱向来温善自然答应,便温笑的看向池清念,池清念被盯得无奈,屈起食指轻敲着楠木桌。
突然问那姑娘‘你方才..是从哪个尼姑庵里回来?’
静央道‘山里的灵恩庵,那庵已然建了几百年了,我娘亲说去那求愿灵的很。”
“自然是灵的很...我不妨与你讲个尼姑庵里的故事你若不喜欢可休要怪我 ”池卿念望着空中飘洒的柳絮,微微怅道
----------------------------------------
山里有一座灵恩庵。
一条小溪,从远古流来 ,将这座庵拥在怀里。百年如一日。
小尼姑在这庵里已然待了十六年了 。
舍去那段少不谙事的年岁,她每日都是在念经吃斋中度过。
自从她的师父下山云游之后,她最喜欢的便是坐在庵前树下的青石上 ,当年师父就是在这颗树下寻得她
那晚大雪纷扬,师父听到庵前隐约传来婴儿啼哭,于是提了灯出门一探,就瞧见那株被风雪染白柳树前,一个绿色清影一闪而过,而树下搁着一个白色的包裹,一个稚嫩的婴儿躺在里边哭泣,手里紧紧抓着一支木发簪。
当年正值战乱,因着当时已要断粮,尼姑们纷纷劝师父将这弃儿送往山下,可师父仍旧收养了她,只对尼姑们叨念着一句“救人紧要” 。
她时常望着这株柳树忆着师父说的话 在心里慢慢摹画着师父的模样
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 ,在青石上映下斑驳的花纹惹人生倦。
小尼姑昏昏沉沉,也辨不得南北东西,只觉得倦意深浓,便靠在青石上小憩了一会。
转醒之时,瞥到身侧的人,惊得她直起了身。
那人此时正定定的望着她,漂亮的眼里带了戏谑。
小尼姑愣愣地看着眼前的女人,好一会才结巴道“你..你..施..主..怎会在此...”
女子一袭淡绿纱裙,上边绣着银绿色柳絮,腰间系着白色腰带,长发散在肩头,眉目如画,妖却不带媚意颔首微笑时 ,便青丝摇曳 。
她盯着小尼姑呆愣的脸,忍不住低低笑了一声,凑到小尼姑身前 ,微热的气息在她的耳边轻吐愉悦而霸道的道 “唤我树烟罢这树便是我的寓所今日不期遇着你,多有冲撞了.. ”微风拂过,柳絮纷纷扬扬的飘向天幕,无拘无束。
树烟
小尼姑只听见了这个飘渺的名字
一时恍惚 ,微微失神
那日相遇后树烟便在这庵里住下了,也不客套什么,只与这的主持说自己是山下人家的女儿,因家逢变故,心绪纷乱,所以来此吃斋念佛以此静心。
树烟倒是真安安分分的地念了几天经 ,吃喝也都随着庙里的朴素。
直到有一天夜晚。
小尼姑换了供奉的香烛向禅房走去,十一月的风吹得小尼姑发颤指尖微微凉。
“小尼姑 ” 不远处传来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愉悦霸道
是树烟,小尼姑驻了足,顺着声音望向高高的藏经阁的顶
莹莹月光下,一个身着绿裙绣袄身段窈窕的女子正站在瓦上笑吟吟的望着她
“上来罢” 树烟又唤道
小尼姑望望左右,有些踌躇,树烟又是一声轻笑,翻身跃了下来,揽过小尼姑,足尖略点 ,凭空掠起 ,飞身上了藏经阁 。小尼姑从未这般放肆过,一双手紧紧环着身侧的人。
夜寒袭人忽地一阵风掠过藏经阁顶小尼姑打了个寒颤不禁蹙着眉在心里腹诽着。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
“ 人世诸多繁华你又为何来此苦修”树烟拉着小尼姑坐在瓦上 而后突然笑问
小尼姑愣了愣抿了抿唇嗫嚅道“十七年前..在庵前的树下被寻见,被师父收养,此后便在此为蓄发为尼。 ”
树烟低下头唇微微勾起 “为何是蓄发为尼呢”
“我...也是不晓得 ,师父让我蓄,我便蓄了。 ”小尼姑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有些迟疑。
树烟也不追问 ,只望着天际星辰。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星光照亮她脸上的似笑非笑,柔情与惆怅交织 ,编出一张暧昧的网。
等她回过头来时,小尼姑已经靠在阁顶边缘的琉璃柱上睡了过去,双手还是紧紧的握着 。无邪天真。
树烟伸出手,犹豫着,终是脱了她的僧帽,摘了她发髻上的发簪,她的三千青丝即刻倾泻肩头 。
月光之下,她清秀的眉眼隐隐透出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情来。
树烟微微愣,而后又看向那支发簪。这是一支朴素的黑色簪子,上面刻着柳条,简单古朴,却有着独特的神秘。她紧紧的握着这支簪子,突然将小尼姑圈进了怀里,将脸埋在她的发间,轻笑:
“终于找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