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朝中应对 ...
-
卫东生最近工作干得不错,镇北王的军队对餐桌上多出来的鱼干没表示不满。很多士兵都觉得,用鱼干代替糙米,太合算了。这半年可把他们这些大头坑坏了,吃的总是不够。但也们也怪不得人,主要是陈旭以身作则,他们吃什么,王爷也一样吃。埋怨什么?
这一日,右长史洪山来报:“王爷,已和布和谈妥,要求我军支持粮草十万石,自此二家休兵。并且布和还愿意用战马换一批粮草。”陈旭皱了皱眉,没反对。如今他也尝到手中有支舰队的好处了。
“粮食不要一次性全给,给我慢慢拖,最好拖几个月,让他们饿不死就好。”至于交换战马陈旭冷笑:“你看把十万石粮食给完了,他可会跟你交换?”
洪山一愣。
镇北王接着道:“我欲攻下京师,军队用粮优先。余者靠后。”
洪山想了想,问镇北王:“殿下,不若属下试探一下布和手下头人,看看他们可愿跟我军换战马?不过,他们的马肯定没布和手中的多。”
陈旭点点头:“这事,你去办吧。”
这时魏明远也来了,等洪山走后,他轻声汇报:“殿下,京师那边我联系上以前的亲卫了。有几个愿意在内应的。属下支援部分金钱,已经调到东城门了。咱们还用调曲飞左汉臣吗?我总觉得对京城下手太多,容易出事。”
镇北王心中大喜:“不错。军队如今可还缺什么没准备?我欲七日后出兵,长史你看如何?”
魏明远揉揉太阳穴:“在下尽力而为。”
魏明远是真尽力了,因为镇北王要奇袭京师,他就必须把军队拉到冀州边界,那里靠近京师,最是方便不过。但你也别把朝廷当傻瓜,你镇北王大幅度调兵,别人就发现不了吗?所以,他只能夜间行军。这么一来,又要速度又要隐蔽,又不能让军队怨声载道,魏明远这些天恨不能不睡觉。
“王爷,拖和台那边有些不对头,咱们分不分兵?”
“不必!一个月内,拖和台抢过高句丽的粮草够用。一个月后,我陈旭还怕他不成!”
自家殿下信心满满,自然能振奋人心。镇北王准备充分,朝中自韩英正式拉起大旗,就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益州是巴蜀,蜀道士难,难于上青天。无论韩英出兵还是不出兵,确实很难。高明谱他们不担心益州能打过来,他们的重点放在朝廷下属的州府。这些地方会不会反?有韩英带头,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姜宁就跟记明谱商议:“高相,咱们不能坐以待毙。不给韩英点厉害,就怕下边有人人跟风。由其是青州的那个。”
是的,姜宁不担心西北的凉州,最南边的交州,他担心陆丰这人。陆丰虽说出身贫寒,但现在可不是讲究家世的时候,这年头谁手中有兵,谁就是大爷。
高明谱文臣出身,他不知兵。不由问道:“这次下旨,他不是有点听令了吗?”
“哎呦我地丞相喂,这能一样吗?赵王都快打到他家门口了,谁知那赵王下一步是进兵充州还转道青州啊。自从汉王在豫州吃了大败。赵王却下了一州之地。汉赵联盟如今早就若有似无了。由其楚阳弄出的什么鱼干,如今凡有水军的,谁家不整。你说人家现在不人不缺粮的,谁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做?”
高相苦笑:“我也没想到韩英会反,调查清楚了吗?倒底怎么回事?”
姜宁摇头:“巴蜀太远了,消息回来要一定时间。但据我所知,他是在汉王遣使后反的。”
高明谱一锤案子:“我就知道龙生龙,凤生凤,他汉王生出个莽撞二皇子,自己还能好哪去?”
对于先帝身亡的前因后果,高明谱也查过。大皇子当时动手不多,主因是二皇子在宫门前劫杀。这事知道的人不少。这次再一对比他老子干的事,果然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益州不可能铁板一块,你再派点人去,跟心向朝廷的,先联系着。韩英可不能死,他家嫡长子我见过,其野心之大,甚于韩英。有韩老头在,我还不太担心他们跟跟汉王联手,若韩英没了,这事就不一定了。待天下太平之时,益州一纸诏书即可安定。”
姜宁问:“不是汉王遣使后韩英才反的吗?这样也能跟汉王走一起。”
高明谱冷笑:“世间事,谁说得准呢。”
“不如派死士杀了韩英嫁祸汉王,这样难道不比保韩英更好?”
高明谱所乐了:“姜尚书,你是大周朝廷的兵部尚书,不是反王!若我朝廷都要行阴诡之事,你教天下人怎么看?老夫早已想好,就定韩英嫡次子为世子,明日一早就下发圣旨。本相倒要看看,这韩英,倒底怎么做?”
姜宁膛目结舌:“韩英不是反了吗?”
高明谱笑道:“巴蜀难进难出,路途遥远,老夫尚未得到确切消息。”
姜宁囧囧有神,话说高相你这么干真不地道。比我的主意好到哪了~
看着姜宁发呆,高相道:“你说得很对,陆丰这人不得不防,我一会就下道圣旨,让青州水军在陆丰不在青州城时,节制青州。”说罢,还轻叹口气。“陆丰天天打仗,对青州倒底没时间管理。还是由水军代劳一部分吧。”
姜宁一时无语,以后哪个再说高相人老糊涂,好相与,我糊你一脸~
“姜宁,你说,我让白正代替田岳如何?”
姜宁大惊:“临阵换将,兵家大忌啊。高相怎么会这么想?”
高明谱轻叹:“徐州还在楚阳手中时,我尚能支持二线做战,朝中现在实着实太穷。”
高明谱对现在这种局势也很上火。西北凉州半羌半汉,朝廷年年贴补。镇北王打突厥,他也要贴补。充州叫任欢打得越来越差,虽说他后来联手自家女婿,把反贼都撵了,如今不要补贴了。可田岳就不要钱吗?
可田岳你倒争气些啊,我就看着你屡败屡战了。捷报一张没有。虽说不能换将,但高明谱还是决定,给他加二个副帅!要不说文臣一参手战争就坏事呢。高明谱觉得加个副手不用跟姜宁商议了,他是直接下旨。
令白正为副帅,任欢为副帅。至于充州,他派了御林军的左汉臣去管。
左汉臣临走前,手中拿的是高相要求支援粮草的最低指标。
高明谱觉得自己干得不错。不让临阵换将,老夫也没换啊。白正本就在田岳手下听差,如今不过高升一步。至于任欢,高相这回是顺便了,他只是想把人踢走,省着每次想换任欢,陈儒就跟他抗争到底!
陈儒其实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让任欢领着充州军。这主意是许大头出的,告诉他,死都不能让任欢出充州。陈儒挺信他的,所以高明谱多次上书,他都没同意。这回他是真顶不住了,问过许大头后,才同意任欢去豫州。
许大头虽说只会冲锋,但有中有兵,就能睡稳觉,这种事他太清楚了。可任欢干地太差,这事他也知道。如果调往别处还不好说,但豫州前线是什么?那里有小半是从充州过去的兵啊。任欢去了,只要不傻,还是可以做半个主的。权力也算不得架空。
于是等姜宁知道时,也来不急了。
老将田岳是什么人,他打了大半辈子,这次明晃晃的朝中不信他,如何不生气。本来他已经准备好了,正要跟汉王决战。这时候,任欢来了。
任欢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了五百护卫。初至豫州,也没直接到大营,他先联系自己以前的兵。
田岳能是能,但他接掌这支凑出来的队伍并不顺手。这里面有充州军,御林军,还加上本地豫州军。前几次攻防战,田岳一直在练兵。没错,就是练兵。其实他认为,打汉王不难,难的是把这三方队伍拧成一股绳,如指臂使。要不是楚阳那边出事太早,把老将军气病了,有些力不从心,他又要分兵,又要扫匪。早部队整合,开始反攻。
这会儿任欢来了,白正升副帅了。田岳再次郁闷一把。喝着药,他感觉,这次无论战事如何,自己也快不行了。无他,年岁过大,今年他已六十有三了。
田岳感觉是对的,任欢没走正常道,初至豫州就给田岳一个下马威。通过以前手下,把充州军近半六成人马收归入手。然后,才大摇大摆地去见田岳。
这事任欢干地实在把田大帅恶心着了,连瞅白正的眼神都不好了。偏偏你任欢得了好处,对着他这个主帅总得有点尊重吧。任欢没有,他来之间就想好了,高相把他打发过来,还一口气封二个副帅,不就是看着田岳火大嘛。他要是能把这家伙拍倒,领了前线大帅也不是不可能。至于说打汉王,任欢觉得,白正就不错,前头不就是白正打完乱匪回师后取得了胜利嘛。大不了,等他当了元帅,再叫白正好好干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