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二十章 ...
-
杨佑听得李淮阳的话,心中又是一阵悲哀,有心欲控李淮阳残忍,但下命令的自己岂不是更加心狠手辣,痴痴抬手而望,已经清洗过的白皙小手已经变成了一片鲜红之色,杨佑神情不由恍惚起来,有些慌乱地看着手上鲜红,最终竟是有些痴狂地抬手在身上搓揉起来,那鲜红的颜色却是如何也搓不掉。杨佑的恍惚让李淮阳,婠婠看了个通透,李淮阳连连呼唤杨佑,然而杨佑却是置若罔闻,见状,婠婠心中愈发鄙夷起这个宛如女子般的太子爷了,心想,既然没有做好见血的准备,却偏偏还要上战场上走上这么一遭,这太子殿下是嫌自己命太长了罢!
杨佑的痴狂最终在婠婠的一个手刀打晕后戛然而止,繁星点缀在塞上草原的辽阔夜空中,低沉夜幕之下,杨佑一行的宿营地内只有正在借着月光巡游的士兵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呼吸声。杨佑在睡梦中回到了今日白天时的战场,浓浓的铁锈味在鼻尖挥之不去,她看见自己被人掐住了脖颈,看见自己在那突厥人的手下目光逐渐涣散,她看见一个突厥人冲着自己狰狞地笑着,手中弯刀宛如天上寒月,一滴滴浓稠的鲜血从刀刃上点点低落,带着一阵腥风冲着自己挥下,她看见一个年轻的男子为了护住自己,被那弯刀砍掉了一半的脖颈,最终她所有的视线定格在那飞上天空的头颅,那颗头颅冲着她露出一个格外狰狞的笑,那双眼睛中的怨毒像是想要将她生吃活剥,那颗头颅向她飞来,张大的嘴里一片鲜红。杨佑不自觉地发出一声惊呼,终于从可怕的梦魇中惊醒过来,迷蒙的双眼四向环视一番,见到师妃暄和婠婠依旧在身侧,她的心方才安定了些,她坐立起来,被晚风一吹方才发觉自己后背一层毛汗,脊背一阵发凉。
此时天空总、中明月高悬,点点繁星点缀于上,照的地面有些白晃晃的,士兵甲胄摩擦之声不绝于耳,微风袭来耳边似乎传来阵阵轻声呓语之声。杨佑微闭双目,却是没了睡意,过了一会就再次睁开双目,有些茫然地看着天,也不知过了多久,天空中的繁星渐渐暗淡,明月渐渐隐退,一抹红霞出现,旭日刚刚初升,随即绽放出万丈光芒,天空变明变亮,一日清晨却是再次来临。眨眨因为一夜未眠有些酸疼的眼睛,两滴清泪不受控制的从眼中滑落,杨佑揉揉眼,脸上茫然却已消退不见,此时她已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大国太子,日后君临天下的帝王,不怒不喜,不惊不悲,而不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杀伐决断,掌控生死,此时她虽还不是帝王,但对于生命,该漠视的时候,也只能漠视罢了。
日头正烈,茫茫草原上却是有血腥气息随风隐隐飘散传来。尚在滴血的剑锋在阳光下反射着寒光,被持剑之人用力挥出一个弧度,一个持刀竖劈的突厥斥候还未来得及看到自己的刀劈开眼前少年郎的身躯,却是脖颈一痛那柄寒光凛凛的宝剑在他脖颈划出一条血线,夺取了他呼吸。生命正在迅速流失的他无法相信自己居然就这样被一个孱弱的孩子夺去性命,那个家伙应该在他壮硕的身躯和高举着的屠刀下射射发抖才对,为什么?尚在圆睁的双目中满是不解与不甘,而他的身躯却没有了站立的力气,直直倒在了地上。当他倒下的同时,看到的是和他一样一具具尸体,有同队好友,也有那些敌人的。收剑回鞘,少年郎一脸淡然地抹去脸上溅上的鲜血,从惶恐不安到如今面不改色,也不过就是短短一个月的功夫。“传令下去,打扫战场,今日我们便回雁门。”倦倦挥手,少年面无表情地说,仅仅一句话,就足以让这个百余人的小队士兵们欣喜若狂,自从踏上这片茫茫大草原,他们所做的事就是杀,不论妇孺,不论老幼,只要是出现在视野里的突厥小中型部落,无一不是被屠杀殆尽。“殿下,我们就这样回雁门了吗?”一偏将听了杨佑的话,皱眉说。“此间李靖已与义城公主取得联络,义城公主已经同意给始毕传信言后方有变,新罗等国也早已想趁此突厥后方空虚之时对突厥开战,无论此战开或不开,为防老窝被袭,始毕都会回援,始毕奸滑,即便回援也不会带走雁门全部兵力,恐怕我等此次回援突厥必有一番血战了。”杨佑闻言,缓缓解释说。
那日在草原上李淮阳突袭一小部突厥人后,第二天杨佑就把这个千余人的部队打散,分为三部,一部由李靖带走,一部由李淮阳率领,剩下不足两百人由杨佑亲自统率,就连婠婠和师妃暄二女也被杨佑派去分别跟着李淮阳和李靖去了,为此李淮阳与李靖多次进言,却皆被杨佑所驳,于是两个日后顶顶有名的大将,只能由着杨佑去了。至于杨佑为何打乱部署,难道她能说是因为一位毛姓伟人的游击战理论么?总之杨佑如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路潜行,将突厥的大后方扰得不厌其烦。始毕可汗前线闻之,也曾多次派人围剿,只是派来的人要么找不到这个小分队,要么就是围剿者刚赶到一个地方,而杨佑一行却又从另一个地方冒了出来。只是如今前线僵持,始毕也不敢抽调大量兵力回返,这怎么办,无奈之下始毕也只能听之任之。且不言始毕对此是如何处理,这边杨佑在草原上闹腾,那边李靖也不甘示弱,一边派人继续杨佑留下的指令,与突厥王庭中的义成公主联络,一边不断截杀小部突厥援兵,李淮阳则一路袭扰突厥各部,三路分散,各自为战,突厥王庭也不断派人过来围剿,皆因兵力不足,又分散开来,故而劳而无功,一时间突厥后方风声鹤唳,焦头烂额。
这边杨佑一行三部人在草原上闹得天翻地覆,雁门关那边战事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雁门关内杨广已命人拆掉行宫,就地取材以加固城墙,一边不断派人突围求助,勤王之师陆续而来,竟是集齐二十余万人马。李秀宁所率之部,已与各地勤王之师汇于一处,由于是来得最早的一支部队,李秀宁部被安排作为前锋,统掌兵者为其父李渊。突厥方以逸待劳,粮草虽不算充足,但维持突厥二十万大军食用却也还能坚持三月有余,而隋军所部,却是事出从急,各部所带粮草亦是不多,再加上大军多为千里迢迢急行军而来,而格外疲累,与突厥战有半月之久,却是迟迟不见捷报,反而是折损颇多,且劳而无功。士兵疲累,将者也没了信心,全军已无气势,只得免战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