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二章:彭城(2) ...
-
彭城县公义隆是刘裕第三子,此年不过十一岁,已经挂着使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冠军将军等一连串头衔,留守徐州首府彭城。他年纪太小,眼前自然无法亲政,不过有手下代理庶务,也算保得平安。然而,专司财谷簿书的徐州治中从事史,是王廞的儿子、王弘的从弟王华;主持州人选用事宜的徐州功曹,则是王弘的异母弟王昙首。
无论一州,还是一国,最为要紧的职任里,总少不了钱粮与人。
何况如今是乱世。乱世里的变数,又谁说得清。
——故此,听到刘裕将令王弘去做彭城的太守,谢晦一双俊秀的眉,还是忍不住蹙了蹙。
这不是个正常局面,最起码,看起来不像。
他正想着,该怎么把话接着往下说去?但抬眼就见到大头目一脸愁苦,见他动了动嘴唇要说话,就似乎更加愁苦——只得转了念头,把刚刚理到一半的思绪和说辞,都重新默默吃了下去。
王华他不熟悉,王昙首他是见过的。那是位持重雍容的士人,却比谢晦自己还年少些,举止端方,永远明媚温和的笑,说话时微微倾身一低头,顺势垂下了眼,面上看不出喜悲。
据说,这个习惯,酷似他那才德兼备却偏偏薄命的母亲。
一干人等都陆续接了命令。要回撤的,便开始收拾行囊;要留驻的,也开始逐事接管。某一日谢晦觉得实在头痛欲裂,便在营里信步乱转,正迎面撞上两个人。
还未看清面目,对方之一就扬声笑道:“哎哟,是脱簪的姜后。”
这声音一起,谢晦便悟,其中一个必是咸阳、始平两郡太守沈田子。他定睛望向对方,正对上似笑非笑流转着、打趣般打量自己的目光,想起那日被万人围观的事,忽然缓过神来,面上微微一烫,口中却不肯输阵,也把声音一扬:“你这惑主的妲己,又来作甚。”
谢氏号称姜姓,沈氏自称己姓。沈田子闻言大笑。他与兄弟一样,也是刘裕从义熙起兵那会儿之前,便亲手带出来的爱将之一,谢晦当然有话反嘲。边上另一人瞧着,只剩默默摇头。——
那是对御马之术比耍嘴皮有心得多了的傅弘之,高祖是傅亮祖父的从兄弟,算是傅亮的族孙,只是中原大乱之际,先辈比渡江的傅亮一系,更经了许多磨折,处事也更通脱,或是终看透了什么。他年纪却同傅亮差不了多少,平日待人一般的忠厚平和。这时候他满心只愿着:眼前这两个年少些的僚友,千千万万别话赶着话、越说多越嘴快,硬把什么不着边际的笑话套到自己身上来。
沈田子笑了一会,却正了容色:“我是真要找头目说事,怕他不听,才又请了仲度一道。”
谢晦与他兄弟年龄相若,义熙六年以来也都相识已久,平素说笑惯了,难得见他不笑,愣了一愣,诸事百端,不知他这是为的哪端——却知道眼下全军上下都是烦心事,也没往心里去,微微笑了笑,点点头,示以自己明白,又低声笑道:“季友也在,仲度来得好。”
三人相视会心一笑,各走各路。
数日,刘裕令次子桂阳公义真为雍州刺史,领衔镇守关中。王修为首僚长史,主持府事;王镇恶、王智二人为司马,主持兵事;傅弘之掌钱粮、沈田子司兵卫;留选精手万人:看去均已妥帖。傅亮、谢晦等人,领幕府一道自城南陆路,水军则随沈林子于城北郊拔营,相互呼应,气势夺人。
关中父老叩马涕泣,终于不曾阻止这东归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