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二 ...

  •   师父身居玉清宫主位,专管门派与其他武林门派的协作事宜,简单来说就是门派外交,是梅师叔的左膀右臂。其实我知道,门派盛传玉清上人不在意收徒教徒,门下两个弟子都不成器,倒像是一双儿女。我还知道,门派盛传玉清上人多年不娶,太清真人多年不嫁,莫非是有什么奸情不成。我还知道,门派盛传玉清上人将沈凉送到太清真人处教养,简直就像两人的私生女一般。
      沈凉就是我。
      不过这些门派盛传和我没关系,好在玉清宫独居一座山头,我除了每日由师兄接送来往太清宫找梅师叔学习吐纳,大半辰光都在玉清宫的山郊水麓弹筝吹笛,好不逍遥。
      梅师叔自从师父要我不再勉强之后,也不再传授我如何在曲调中凝集杀意,只教我打坐调息,强身健体。
      她每天似乎也很忙,除了处理门派各种事宜,和我说话,其他时候都闭着眼在太清宫打坐,但脸上也并没显示出过多的疲态。她年少成名,如今却也活过了四十几个年头,虽说修道之人无寒无暑,可岁月毕竟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如今的她走路片尘不扬,眼中精光内敛,几乎看不出任何锐气,然而不怒自威,让人很难把她和当年风姿飒爽地站在比武台上力压群雄的少女联系起来。若不是言语行动间始终保持的距离,我也几乎要相信门派盛传,把她当做一名慈母了。
      我从小不在父母身边,曾一度对偶然听到的门派盛传抱有幻想。那时我曾向师兄打听关于师父和梅师叔的各种八卦,比如入门派前俗家姓名,家庭情况,婚否,育否,对另一半的向往和要求等等,大概女孩子天生对这些问题有种不可理喻的敏感。大师兄起初讳莫如深,后来被我缠得实在烦了,便透露给我一些情况,比如:
      “师父俗家姓氏不知,似乎与江南叶家有几分关系。”
      “什么关系?”我问。
      “大概……有叶家血缘,但并非叶家子弟?”大师兄想含糊过关。
      “为什么有血缘但是不是子弟?”我锲而不舍。
      “……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再比如:
      “梅师叔真的姓梅啊?和江西梅家也有私生子,不,有血缘但非子弟的关系?”我想起武林掌故里说的“铁扇梅屏”,无比兴奋。
      “……不是。梅师叔出身小门小户。”
      “小门小户怎么会想到来修道?难道家里女儿太多了吗?可是那样的话,为什么要送最漂亮的来修道,师父说漂亮的女儿可以多卖,不,多换彩礼。”
      “……不是。梅师叔家本是酒坊,江湖误传她父亲手中有祖传秘籍,一个小门派逼她父亲交出秘籍,拿不出,就把她家杀光了。梅师叔当时生病暂住医馆,逃过一劫,事后便来投奔我派。这件事你听听就算,千万别外传。”大师兄一脸凝重。
      我愣了片刻。
      “啊……?是哪个门派!”
      “不知道,那个门派连同所有稍微有点关系的人后来都被一夜之间杀光了,没留一个活口,我出生的时候在江湖上已经销声匿迹。”
      “那你怎么知道这件事!”
      “……师父对我说的。”
      “喝多了的时候?”
      “……”
      沉默了一会儿,师兄把肉馅和胡萝卜泥搅到一起,开始包饺子的时候,我又问:
      “梅师叔的俗家姓名,师父有没有说过?”
      “……很好听,梅师叔单名一个恬字,取娴静美好之意。”
      “梅恬啊……”我听着这个名字,不知为什么若有所失。
      “嗯。师父还说,她出身酒坊,小名叫做醴儿,连起来就是梅恬醴。”大师兄一边把饺子捏成各种动物形状,一边认真地说。
      “……噗。”
      “嗯?怎么?”
      “没什么。”
      等饺子在锅里翻滚起来的时候,我盯着大师兄正在往蘸料里加蟹黄的手,问:
      “师兄,为什么江湖上的人都喜欢动不动就杀很多人呢?”
      “……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要开饭咯。”
      师父教出了大师兄这样只会说长大了就知道了的徒弟,真是失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