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幕 婚礼?尚香 ...
-
层层叠叠的帷幔飘动,璎珞之下飞扬的玉珪发出清脆的声音。
孙鲁班已经七岁了,她被侍女们簇拥着,走进香气萦绕的闺房,加入到笑声不断的女眷们中去。
如意娘让纤女往自己这边移动一下。
如意娘跟纤女坐在最角落的地方,侍女已经跟着乔靓去往内房了。
纤女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她飞快的用红绳结出一个又一个精巧优雅的绳结。她向来女工了得,不负她母亲为她取的小名。
没有人注意到11岁的纤女的得意技巧,她们都在跟童言无忌的孙鲁班谈话。
步夫人刚刚才又为君侯生了个女儿。虽然只是个女儿,可是步夫人依然荣宠万千,更不要说一直以来深得君侯欢心的孙鲁班。
所以人都忙着讨好她。
哪怕今天的主角其实不是她。
如意娘笑着小声夸奖纤女,然后眼神不自觉飘向了房间深处。
今天她们名义上都是来为孙仁献送婚的。
孙仁献是颂夫人生下的第三个孩子,孙策、孙权的妹妹,其它所有孙家子弟的大姐姐。小名叫尚香,今年已经25岁了。
她跟着两个哥哥和一家人熬过了那么多的苦难,锻炼出来一份坚韧的心性,磨砺出一份强悍的脾气。好多女眷都私底下讨论过这个喜欢跟一群侍女练武的大女儿能嫁给什么样的人。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答案了。
两天后,就是她要嫁给刘皇叔的日子。
刘皇叔的名字,如意娘自然是听过的。
她听过刘皇叔的经历,听过说他是一个卖草鞋的落魄子弟,也听过他有一个肌肤如玉般白洁的夫人,还听过他还有一个夫人,为了保存他的儿子落井而亡的事情。
【三姑母将要嫁给这样一个人?】
如意娘这样想,却没有问出口。她不懂得评判这个刘皇叔的好坏,她早就懂得了有些事情她不能说出口,她需要的是安静的呆在一边,机械而完美的执行家长们对她的指示。
【因为我是长女,我需要照顾这些事情,我也要懂得闭口不言。】
同为长女,那么孙仁献又该懂得什么呢?
如意娘看到了帷幔之后显示出的隐约人影。
她看到了乔靓朴素的青衣,也看到了萼夫人厚重又庄严的黑裳,还有角落里头,背对着所有人的孙仁献所穿的红裙。
气氛似乎有点僵硬。
【大母已经仙去七年了,自从大母仙去,为大母设下的宫殿就都给了小大母住。大母叮嘱过我们,要我们把小大母当是大母一样对待。三姑母于是夜住进了小大母的宫殿,日夜伺候小大母。
后来听说,小大母是不喜欢这门婚事的。可是君侯没听她的话。】
萼夫人终归是个侧室,是个妇道人家。
连颂夫人在面对别人逼婚的时候,也只能说一句“若如此,乃命也。”
更何况萼夫人呢?她能拿这个给予自己一切生活来源的,姐姐的孩子怎么办?
另一边,孙仁献又能怎么办?
忽然孙仁献走出来了。
她跨过满地的贵重布料,走过装满珠宝的箱子,视若无睹精雕玉砌的一切一切。
孙仁献站到了孙鲁班面前。
“大虎,听说君侯为你定亲了?”
“嗯,是周家哥哥。”
“连你都定亲了,更何况我呢?”
孙仁献惨笑,用着一张比哭还难看的笑脸,看着内堂每一位女眷。
是啊,连最疼爱的女儿也用到了政治婚姻上,更何况一个妹妹。
孙仁献转过头,看到了角落的如意娘跟纤女。
“听说顾家也要婚娶了。”孙仁献说“我们孙家到嫁娶年纪的,如意娘跟纤女也算吗?”
如意娘听到了,抱了抱紧纤女。
孙仁献就那样站在那里,眼神冰冷,让人发寒。
如意娘真的在发寒。
“尚香。”萼夫人低声道,沉稳而严厉。“你回来,不许胡闹。”
“我是胡闹,感情有人就不是在胡闹别人。”孙仁献说着,头也不回的走回内房。
人群有点骚动,很快又平息下去了。
归家的路上,如意娘还是抱紧着纤女。
“灰奴近日身体不好,本是不该让你外出的。”乔靓说。
如意娘愣了愣。
“其实也是想让你看看婚事,改改心情。不想尚香姑子。。。。。。”
“罢了罢了,你想知道顾家的事情吗?”
如意娘弄懂了,是说果然吗,与顾家的婚事,指的就是自己。
“顾家也是大族,雍先生任我吴国国相多年,长子邵更是与陆绩齐名的俊才,君候甚是看重。”乔靓的声音婉然,让人听之极为安适。
如意娘听到这些话其实该不悦,但是意外她没有,一点一滴都没有,只是安静,只是淡淡的笑着。
【我不比尚香姑姑。从父亲离开的那一刻,阿母和大阿母就不断教育我们要安分,要安静,要学会接受安排,我的家庭经不起任何一次违逆君候的后果,我的弟弟经不起我如此的折腾。】
“他的妻子两年前过身了。留下两个儿子。”
如意娘只是点点头,乔靓的话就戛然而止了。
“如意娘。”
“是。”
“你可知那是怎么一个女子?”
如意娘摇摇头。
“她是陆绩的侄女,也是顾雍妻子的侄女,也就是令史陆逊的妹妹,她叫玳,听说她的手非常灵巧,做出来的发簪连君候都感叹不已,大家都唤她‘巧姐儿’。”
“可怜这样一个好女孩,却因为陆家先年的离散,落下了病根。听说最后还是咳血而死。”
“真可怜。”
“是很可怜,江东大族啊,在乱世之中也养不好一个女孩儿。”
乔靓看了眼如意娘,眼神无悲无喜。
“如意娘明白,一直感谢大阿母的养育之恩。”
“要你感恩养育的其实从来不是我啊。。。。。。如意娘,我打听过了,顾邵会是个好丈夫的。”
乔靓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劝说,几分自欺欺人。
“如意娘知道,如意娘深谢君候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