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校尉: 三国时期军队中的校尉属于外军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比如霸府的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校官。直接隶属于领军将军,属于主力作战部队。校官可以领将军位,一般是杂号将军。中坚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在明帝时期不是杂号将军,领宫城内禁卫的内军,不常设置,在明帝时期校尉一般不领这三个将军位。司马掌权以后校尉隶属与护军将军,领护两将军地位相同,没有证据表示隶属关系,校尉地位同上。《史记》上说项梁起兵造反以后做了太守,自己的侄子做了裨将,所以笔者揣测此时项羽晋升为校尉了已经。还有这是以历史为背景的言情小说,而不是纯粹的历史小说。
(2)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司马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第60章 第二章 八千子弟兵渡江 东阳令史陈婴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