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始皇帝“焚书坑儒”,这里的“儒”应该为方士,而不是儒生,因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生多为污蔑始皇所说;至于焚书为愚民是不争的事实,“愚民”是法家的目的和手段,观点来自栗子的古代史老师。论点如下:
“入使民壹与农,出使民壹与战。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商君书?算地 》
壹在这里当动词讲,统一,唯一。民就是人民。所谓“壹民”就是在国家里面只要一种类型人民,除了这种人之外,其它人必须让他走投无路,改行变成这种人,如 果不能变成这种人,等待他的就是监狱就是杀头。即国家只要一种民:耕战之民——生产的机器与战争的机器。
1、国家只要一种民,就是耕战之民。平时你为国家生产,战时你为国家当炮灰。如果你不能作为这两种工具存在你就是无用之民。
2、国民只做一件事,就是耕和战。他的“禁使”之论,是要给老百姓一条“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 的出路。他的“刑九赏壹” 之说,是要造成“边利尽归之于兵,市利尽归之于农”的局面,以促使求利者耕田,谋生者参战。
所谓的“愚民”: 治国先以治民为要, 这是历代帝王所遵循的治术精要之处。 商鞅认为,治民之要在于愚民、愚心。主张:“遗贤去知,治之术也” ;又言:“愚心、躁欲之民壹意, 则农民必静” ;再言:“无以外权爵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则国安不怠。”
第16章 第三章 下邳项籍行冠礼 项梁杀人逃吴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