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很多人你不与他接触,会因为陌生而觉得他神秘,但在接触后会发现他远比你不知道的时候神奇。
第一眼的印象有时是不准的。饱经沧桑的脸让老中医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左一声 “爷爷”,右一声“爷爷”的叫,他没有反驳也没有纠正,只是淡淡的听着我的尊重,抱以一笑。
离开东镇后,老爸告诉我,这个所谓的老中医还不到50岁,只比爸爸大一点。(看来我眼力不佳!/近视都快五百度了,能佳才怪!/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不过他似乎很大度的应该不会介意我把他叫老了,更何况是中医,越老越值得信任。(是啊!/谁像你,稍微涉及老的事情,你都好像要捏死人家似的!)
事后我很快就这样安慰自己了,下次去时记着改口就行了。但是不知记忆哪里出了错,第二次去了后我仍是叫他“爷爷”,或许是因为我始终认为老中医应该是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 “老人”。可是那个医生的模样真是平凡的很啊!平凡的让人很难想象他居然有如此精彩的人生。
杨医生四岁被父母遗弃,后来在机缘巧合下被送去少林寺(不论是在什么年代,这个地方都充满了神奇),但可惜因为他自小体弱不易为武僧,就跟随一个师父学医。
可以说他的前半生都在寺庙里面度过,没有尘世的喧扰,没有无谓的争斗,没有琐事的烦恼,在那片净土上潜心学习医术。与清风嬉戏,与鸟兽为伍,与天地共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踏着水雾穿梭在树林间,在草木的缝隙中寻找药材……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
老中医的师父活到了120岁,在师父圆寂后,他离开了少林寺。那时正是战争时期,不知道他是想报效祖国,还是抱着救死扶伤的信条,或者只是因为生计的原因,老中医决定随军从医,……军医不像普通的医生,他们没有时间慢调细理的给伤患诊治,战场上的士兵即使断胳膊断腿也不能放弃战斗。军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伤者上药止痛,让他们重回战场。所以与其说是治病救人,不如说是在和死神抢时间,多活一分钟,就能为捍卫祖国多尽一分钟的力量。十几年的军医生活,成天处于在战争中,每天都要目睹死亡,保持绝对警惕性,也难怪他看起来要苍老许多。
解放后,他结了婚,生了孩子,在村子里面安定下来给人们治病。原以为终于可以回归平静,但是随着□□庞大的冲击,又一场灾难开始了,连这样远离政事的一个小村庄也受到了波及。
听说,老中医家里有一套四本的 “天书”,是他的师父传下来的,无论是里面记载的珍奇药材还是医术,听说都是非常罕见的(搞不好还有上古时期的医学记载呢)。
书上面的文字被分开了记载,也就是说偏旁部首和字的另外一半被分别记载在四本书中(如果可以我真想看看那些书)。
老中医视这本书是传家之宝,据说里面记载了大量的药方偏方和珍奇的药材,可惜就在□□,四本 “天书”中的两本被毁了,现在所剩的只是不完全的文本。(那个“近代文字狱”毁了太多的东西,除了书本,还有人心吧!)
四本书分两部,第一部中留下了偏旁部首,第二部中丢掉了偏旁部分。
老中医他凭着几十年的记忆还可以看懂,可是除了他以外再也没有人能读懂这些天书。老中医说死时要把仅存的剩余两本和一大堆的偏方带进棺材。
爸爸是搞医药工作的,他游说了很久希望老中医能把土方子和书捐出来造福更多的人,但他始终都不同意。为什么,不知道!他没说,我们也没问。或许会觉得他自私,但是人们总会有他们想要保存的秘密!
他的子孙虽然都懂医术,可却没有他那种对医药的灵性。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等能够传他衣钵的徒弟,说是中医只收有缘人(我是没有那个缘分了)。可惜了!“有缘人”这种东西,可遇而不苛求。再过二十年,如果老中医期待的“有缘人”还是不出现的话,或许他真就会像他所说的那样,把他的医术和那些珍贵的医学文本一起带到棺材里去。
(回归正题吧!)老爸说明了我们的来意。老中医听后看了看我,指向桌边示意我坐下。
我忽然感到浑身的细胞都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