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时局 ...
-
因为年纪的原因,几个师傅对胤禛的功课要求并不高,他几乎是闭着眼睛就能完成师傅的要求。多余的时间,都被他用来揣摩几个师傅的心态并博取对方的好感了。
几番试探下来,他发现近两百年的时间过去,改变了太多的事情,他需要学习了解的东西很多。虽然功课的内容和当年差不多,但师傅们言语间透露的观点和理念都和当年不一样了,这让他更加的担心未来的路途。
关于洋务,关于立宪,关于新政,关于……,统统都是全新的名词,他需要彻底的了解。这些,显然不是一两年时间能够完成的,好在,他现在的年纪还小,时间还足够。胤禛如是自我安慰道。
现实再一次击碎胤禛的想法,宣统二年三月十四,汪兆铭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入狱,震惊全国。
胤禛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气的牙齿格格的响。时局到底败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很快,对方入狱口占的绝句也传到了御前,看着“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胤禛有着强烈杀人的冲动。好大胆的逆贼,竟然敢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真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么!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人不能早些被发现,朝廷的控制力哪里去了?居然让几个混蛋光明正大的闹出刺杀摄政王的事情来!
丑闻啊丑闻!朝廷的颜面何存!朝廷威信何在!
一连几天,胤禛都非常关心这件事的进展,课余也不时的向几位师傅询问具体情况。几个师傅也只当他关心摄政王,倒是将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了他。
胤禛迟迟没有等到处决汪兆铭的消息,倒是得知这事民间反响很大,到处都有声援汪兆铭的人,连肃亲王善耆都出面为汪兆铭讲话了,摄政王一时间也不敢轻动汪兆铭。
胤禛对摄政王已然是深深的失望,在他看来,直接将人砍了示众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顾虑太多简直就是废物。而且,让汪兆铭的口供流出,那就是废物中的废物。因言乱政的事情还少么,居然不知道控制舆论,一点用都没有。明晃晃的的万言书啊,不知道要蛊惑多少不知情的民众!光是想想,胤禛就觉得要吐血。
最终的结果出来,汪兆铭仅仅是终身监禁。胤禛为此气得一整天吃不下饭。皇太后关心皇帝身体,又将胤禛叫到长春宫训斥一番,责罚了几个皇帝身边的人。吩咐张谦和要看好皇帝的身体。
回到寝宫,看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胤禛再一次无比痛恨皇帝的年龄,不到五周岁的年纪,放在哪儿也不能让人信任啊!想要实权在手,君临天下,还有得等呢!
事情还没完,陆续各种不利的消息从上课的师傅嘴里透露到胤禛面前。
湖北湖南都发生了饥民抢米的事件。
延吉有日本宪兵枪杀中国防火警察,无人敢管。
孙洪伊领着一群人又向都察院发起了国会请愿活动。
山东曲诗文领着一群人闹出了暴//乱,需要朝廷派人镇压。
……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无不昭显出朝廷的虚弱无力,控制力大不如前。胤禛第一次知道,中央政府已经没有多少军权,军队都掌控在各地的总督手中。各地的局势不稳,不时发生暴乱。更让他郁闷的是,民间报业的蓬勃发展,让朝廷无法再像当年那样控制舆论,各种对朝廷不利的消息能够很快的散布到人群中去。
如今的朝廷,已然是风雨飘摇,露出末世的景象。蓦然的,他想起附身那天摄政王的话:“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这真的不是谶语么?
不,不会的!胤禛很快调整好心情,上天让朕附身到这个小皇帝的身上,一定是让朕力挽狂澜,重振大清雄风的!一定是这样的!可是,老八是来干什么的?为什么朕会在附身的时候看到他?
想到自己的冤家兄弟,胤禛的心情又低落下来,忍不住牙疼。这个阿奇那,就没让朕顺心过,只会找麻烦!这次,你最好识相点,别给朕找麻烦。要不然,朕一样灭了你!你给朕等着!阴魂不散的老八,别缠着朕!
他完全忘记了,他也就是附身前见了胤禩一面,对方还什么都没做呢。现在也不知道人在何方,他考虑得是不是有点远了!
京城一处普通民居内,被当今皇帝心心念念的人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他歪了歪头,这到底是谁在想我?
“冬儿,你没事吧?夜了,别再看书了,伤眼。”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响起。
被称作冬儿的男孩从灯前抬起头,放下手中的书本:“知道了。娘,您也别做活了,早些歇息吧。”说着,男孩站起身来,走到母亲身边,伸手欲拿她手中的针线。
母亲躲开他的手,笑道:“没事,我做完这个再说,没几针了,李老板急着要呢。”
冬儿皱眉,劝道:“您这样更伤眼睛,要不我不读书了,去找份工作来做,这样您就不会这么累了。”
母亲顿时板起脸:“胡说什么呢老老实实的去上学,娘没别的愿望,就盼着你能好好学了。你要是不肯读书,娘,娘怎么对得起你那死去的爹!”
冬儿沉默半晌,才开口:“是儿子想差了,娘别生气,我会好生学的。”
“这才对。”母亲的语气缓和下来:“不要担心,娘有钱供你读书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坏消息越来越多,胤禛受的打击也越来越大,对皇太后和摄政王的失望程度也越来越高。于是,给皇太后请安的时间成了胤禛最难熬的时刻,他实在是对这个蠢毒又贪权的女人没有半点好感,连表面功夫都快做不下去了。
皇太后对此并不知情,为了培养母子感情,她时不时的将皇帝召唤过去陪她,并以她的方式疼宠皇帝。
被皇太后随时紧盯,胤禛的行为越发的谨慎了。
一年下来,胤禛有些灰心丧气,他已经接受如今的大清不符当年的强盛,可是每一次坏消息传来,他对朝廷的失望就会更深一些。
虽然师傅们会用“康乾盛世”“同光中兴”的荣光来宽慰小皇帝,为他勾画未来的美好蓝图。胤禛对此却没有太多的信心,他一直怀疑,如今的朝廷,能否支持到他成年?他无论如何,都是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
于是乎,宣统三年的祭典,胤禛是前所未有的诚心,他祈求列祖列宗,保佑他平安长大,顺利接过君权,重铸大清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