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昨夜东风全文 ...
一回忆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
一声“南唐亡矣”如平地惊雷炸响,轰塌了南唐所有人的城门,直直的压在了南唐的脊梁上,压垮了南唐后主的傲骨,也压的南唐百姓几欲窒息,背负国破家亡的仇恨。
远处狼烟滚滚,烽火四起。宋军铁骑呼啸而来,枪锋所指,草木皆兵。
南唐王宫,南唐君主背手而立,凝目远望。许久,他微微叹息。“赵匡胤……”
始是黄袍加身,便是天生注定的帝王命。
——重光,你万不能与赵匡胤为敌。
甚至还记得,那人说这话时侧着头的模样,微风拂过,墨发飞舞,衣袂翻飞间是熟悉的淡然自若。
——不能与之为敌?为何?
——赵匡胤这个人……
未完的话语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此时仍然贵为君王的男子居高临下的看着远处的硝烟默默思索,衣裳下摆在风中划过一个暧昧的弧度。
记忆又切回了那些日子——把酒言欢,策马奔腾。
彼时都还是年少的模样,一个不过是南唐风流皇子,一个不过是江湖落魄侠客,天与地一般的鸿沟仿佛注定难以跨越。然而,谁能想到二十二年后,彼此身份对调,一个跌落云端生死不由己身,一个荣登大宝手掌生杀大权。赵匡胤,若是你早知如此结局,是不是就会放弃那一袭黄袍?答案,只有天知道。
江南初见时,正是柳絮纷飞,烟花三月的时光,西湖朦胧,画舫如织,扬州城的名妓倚靠在船舷边,巧笑嫣然,未语便先醉了人心。风流书生坐于旁边,手持一壶酒,一把扇,明明是附庸风雅的行为却不经意间带出了一丝洒脱,给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再添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若是可以,重光,我不愿与你为敌。
“在下李重光,敢问阁下是?”少年的李重光风流不羁,天不怕地不怕,自在逍遥的很,举手投足皆是让人侧目的潇洒。
年仅十五六岁的少年,恣意飞扬,让人移不开眼,总是被人称作武夫的男子低下头,对于自己的粗鲁有些羞涩。“在下赵匡胤,涿州人士。”
“后周那个赵匡胤?”微微诧异,李重光持酒的手不被人察觉的一抖。
赵匡胤比他更惊讶 。“公子认识我?”
“当然,赵家一门名将,总归是盛名在外。”而且,这是极少的让那人忌惮的人。李重光收起诧异,举杯开怀而笑。“今日能认识赵公子一般的人物,可是在下的荣幸,敬公子一杯。”
说着,一仰而尽,涓滴不留。
“公子果然豪气!”赵匡胤举杯,仰头大笑。“别人总称我是一介武夫,今日公子不嫌弃就好。”
“怎么会嫌弃呢?”李重光微笑,拉拢尚来不及,怎么可能嫌弃。
“那公子不嫌弃,就称我为匡胤吧。”
赵匡胤,赵匡胤,若你早知日后结果,会不会后悔今日所为?一念之差,百世成殇。
二算计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同年暴卒。
同年,世宗亲自统兵北伐﹐中途病危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世宗这人,疑心颇重,因此才能不过小小一计就废了张永德这人。”赵匡胤哈哈大笑,眉目间是止不住的得意。“重光,今日大喜啊,多喝一杯。”
已经不是十五六岁的男子眉眼里仍是带着少年人的张狂洒脱,此刻的他勾唇浅笑,淡淡的儒生气息。“恭喜了。”只是这喜,毕竟不是他的喜。
“听说南唐的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了,此子当真心狠手辣啊。”赵匡胤似乎没发现李重光的叹息,仍自顾自的说着。“可惜这人也是命不长的,做事不留后路,年纪轻轻就死了。”
是啊,此子当真心狠手辣。李重光双目微湿,眼底泛起浅红,举手又是一杯。“这人,傻。”
赵匡胤笑着给他满了酒,应和着。“确实傻,区区一皇位值得如此么?”
“呵,生在帝皇家如何能得自由,便是不愿要的也得被逼着要。”李重光摇头,一口饮尽。
“重光说笑了,这帝皇家怎能是我等能猜测的心思。”
李重光双眼朦胧,眼前的东西尽皆是重影。“不能猜测,不能猜测。赵匡胤,你说区区皇位不值如此,那若有一天你被逼如此呢?”
赵匡胤扶起了他,闻言意味不明的笑了笑。
“只怕,你会更加疯狂吧......”李重光嘴里喃喃,声音低到不可闻。“孤家寡人,又有什么好?不如一个穷家子弟,只为一餐温饱,心思简单。”
赵匡胤没听清,侧头看向他。“什么?”
李重光双颊微红,眼眸迷离,顾盼间竟是比女子还要风情。“如若......你是女子......该多好......”这样便不会有这样大的野心。
赵匡胤心神一震,眼底划过暗淡的光芒。“重光,你喝醉了。”
说话间,唇却状似不经意的擦过了李重光的脸颊,风一样的掠过,不留痕迹。
“是啊,醉了......能够这样一直醉下去的话......”李重光毫无所觉,唇角带着恍惚的微笑。
“我带你回去吧。”赵匡胤轻笑,似是并没有在意李重光的话。
喝醉了的男子低着头,没有言语,墨色的发在风中轻舞,飘过目光坚毅的男人的肩膀,和同样漆黑如墨的长发缠绕在一起,夜色下划过暧昧的弧度。
“李从嘉,你比李弘冀还傻。”风中传来微不可闻的低喃,以及一丝不怎么清晰的嗤笑。
你是在嘲笑谁呢?
——在下李重光,敢问阁下是?
画舫上,少年浅笑,背后是烟波浩渺,天水一际。
原来这就是南唐的李从嘉。
彼时,赵匡胤站在画舫下仰头看着那风流不羁的少年想,原来,这就是李从嘉,南唐的六皇子。
坊间有传言,南唐李从嘉,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而在赵匡胤看来,所谓的传言不过市坊之言,尽皆夸大。仅仅一个名字,就告诉了本身后周臣子的他,他是南唐六皇子,这是多么蠢的一种行为。
赵匡胤从没想过,李从嘉的字,不是谁都能知道的,而李从嘉,也许就是想让他知道他是南唐的,六皇子。
三相忘
公元960年春节,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正月初五日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李重光站在城墙上,看着天际微白,星光渐暗。
他想,终于,要变天了。
——匡胤,给你皇位你会要吗?
——不会。
不会。呵,赵匡胤,你的不会,就是当你宋朝的皇帝!
说到底,李重光心里还是不愿赵匡胤走上这条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皇座的路有多难走他知道,可是,这天下,没有赵匡胤参与的天下,怎么能叫天下呢?
——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
以后,便没有李从嘉这个人了,你,叫李煜。
赵匡胤远远看着南唐的方向,想着李重光微笑的模样,就着月色便是一杯酒。“重光,原谅我。”没有足够的力量,你的眼里永远看不到我。
同样的月色,不一样的是赏月的人,以及酒的浓度。
“赵匡胤啊赵匡胤,你的眼里,装的是这天下。”李重光,不,现在该叫李煜,苦笑着抿酒,浅浅的一口,从舌尖苦到了心里。“我李煜,在你心里算什么呢?”
估计,也就是一个傻傻的皇子,不知世事。
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25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这一年,是宋建隆二年。
“确实该恭喜他了。”赵匡胤一身银光粼粼的战袍,站在军营外微笑着听着这个消息。然后,一挥手。“即刻拔营。”
总有一天,我会把这天下送给你。
李煜坐在皇座上,平时总是微勾的唇角此刻抿的紧紧的,眼底浮现淡淡的悲哀。鱼到了岸上,很快就会枯泽而死,现在的他,就是那条被人扔到了岸上的鱼。
赵匡胤征战南北,勇猛无敌,一将之名天下皆知。而南唐的李煜,政治上毫无建树,耽于宫廷享乐,沉迷于花间酒色。一南一北,对比鲜明,有识之士皆往北宋。
南唐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身为南唐皇帝的李煜,整日吟诗作对,无心政事。远在北宋的赵匡胤闻言,刚毅的脸庞上划过一抹心痛,快的无人察觉。
李重光,你既不要这天下,便我来帮你。
李煜怔仲的看着眼前关于痛斥自己苟安一角,耽于诗词的奏折,想起了当年李璟立自己为太子时钟谟的话: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果然一语成谶么?只可惜了钟谟,被李璟一怒之下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
赵匡胤不是个仁慈的人,但是因为南唐有个李煜在,他没有第一个攻打南唐。他想,南唐是个美丽的地方,很适合那个人。
南唐,烛光下的男子蹙眉批阅奏折,没有了往昔的微笑。而他的手边,是一封撕碎的信笺,信尾署名,匡胤。
既是决定了走这条路,那么两人还是相忘于江湖的好,以免来日沙场相见,不忍下手。
——若有一日,你我兵刃相向,只愿我两相忘于江湖。
一年,飞鸽传信一月五封;信使快马,一月三封。李煜从未看过。
赵匡胤或许懂得他的意思,却不愿就这样放手。他想,李重光这人,总是心软的。却忘了,李重光这人,心里藏着傲气,外看宽恕,威令不素著,内里却倔强要命,不肯认输。
公元965年,赵匡胤一月五封的信改为一月三封。一年后,三月两封。又是一年,半年一封。再一年,终于断了信笺。
看着几乎堆满一整个箱子的信,李煜拿起最上面的一封,时间是八个月前。
夕阳沉沉,暗淡的光线里,淡淡的墨香若隐若现,一纸雪白被火舌吞噬,逐渐蔓延到整个箱子,八年的无法放手,最终断在了这火里。
四唐殇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此时,赵匡胤四十六岁,李煜三十六,据两人认识足足二十年。
李煜身为一个皇帝,终归是不甘的。北宋国力日渐强盛,南唐式微,败落总是迟早。但他不愿败在赵匡胤的手里。
昔年的赵匡胤,对着李重光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委屈了这个南唐的六皇子。可现在,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北宋皇帝。
赵匡胤一个命令,他李煜便不得不遵从;赵匡胤一个不高兴,他李煜便得缩头缩尾。他,李煜,昔日风流洒脱的六皇子如何变成今日的模样?赵匡胤命他去开封,他不愿去,所以不去。
李重光的倔强,旁人不懂,赵匡胤也不懂。赵匡胤只觉得自己的威严被挑战了,一怒之下攻打南唐,似乎忘了当年自己曾承诺过,李重光在一天,南唐便存在一天。
疆域一年一年扩大的北宋,逐渐有了盛唐时的喧哗,赵匡胤作为君王,比李煜合格。
——赵匡胤这人,眼里看的是这天下,不是你李重光。
曾是皇太子的李弘冀告诫过李煜,但李煜以君子之交回了他,不曾放在心上。而今日,李煜终于明白,李弘冀比他看得明白。
赵匡胤听说李煜拒绝进开封,嗤笑着对满堂文武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人,也能有此傲气?”,言语间竟是不屑居多。
李煜却是荣辱不惊,对这明显是侮辱的话淡然以对。
曾几何时,在赵匡胤眼里桀骜不羁的李重光,成了懦弱的人?
公元975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李煜长立于朝堂之上,久久不语。皇座之下,文武大臣一片惊恐,主战主和吵成一堆。
这天下,终究是和久分分久和。南唐,是回不了大唐时的那种盛况了,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
然而赵匡胤仍不愿让李煜失了南唐,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一路打打停停,一场仗,竟是打了足足三年。
赵匡义告诉李煜,兄长病重。李煜的反应是浅笑一声,转指间就撕碎了那封信。十几年的皇帝生涯,李煜还是学会了怀疑,昔年的李重光,死在了登基的一刹那。
976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站在朝堂下的李煜,微笑着,没有丝毫的身为俘虏的感觉。赵匡义第一眼看见,便恍惚间看到了兄长描绘的画面,三月柳絮纷飞,一身潇洒的少年倚在画舫上,背后是烟波浩渺,水天一际,浅笑如烟的道:在下李重光,敢问阁下是?
李煜以为,赵匡胤是要这天下,所以最终还是破了南唐。可他没想到,赵匡义见他的第一句话是,李煜,兄长一心盼着你来北宋,可惜到死也狠不下心让你做一个亡国之君。
所以呢?李煜有些恍惚,想着这赵匡义做了皇帝,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他的话终不能信。
“既然兄长不愿破了你南唐,那便有我来做。”赵匡义手扶座椅,头戴皇冠,气势逼人。“只可惜,他死前也没见到你最后一面。”
李煜心神一震,唇间腥气蔓延,竟是不自觉咬破了舌尖。“赵匡胤......他何时......”
竟是问不下去了。
赵匡义垂眸,敛去神色。“兄长心病由来已久,非一日之寒,陈年旧痼,已是撑不下去。”
心病......李煜后退一步,满目伤痛。是啊,心病,这病果然由来已久。
赵匡义居高临上的看着李煜,以胜利者和痛诉者的姿态。“李煜,兄长念了你整整三十年,而你可有一日牵挂过他?”他冷笑,与赵匡胤相似的脸上是截然不同的神情。“即便是兄长攻打你南唐,也因为你而迟迟无法下手。而后不过是因为病重想要见你一面,你都推脱不来!若不是我,你现在只怕还站在你南唐的国土上,嘲笑赵家这个痴情种吧?”
“从今以后,你便在这里好好做你的违命侯,给我兄长守灵!”留下这句话,赵匡义摔袖离开。
李煜怔怔的站着,忘了周围的所有人和事,只记得赵匡义说的,赵匡胤到死也不愿他做一个亡国之君。
可当时的李重光是怎样的?——既然你赵匡胤要这天下,我便帮你夺这天下。
赵匡义,你终归是局外人,只窥见冰山一角。他李煜,不作为,便是对赵匡胤最大的作为。
费尽半生心思,最后落得一句“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赵匡胤,究竟是你欠我,还是我欠你的多?
两年后,李煜服牵机子,亡,葬洛阳邙山。
李煜走的那天,正好是七夕。赵匡义站在宫墙上,脚下是万家灯火,明明灭灭间烟花漫天。他想,兄长是否曾与李煜一起度过一个七夕?答案,无人知道。
三十年前的七夕,江南烟雨渺渺,少年的李重光站在桥下,浅笑间眉目如画,晃花了人的眼。他说,匡胤,来放一个河灯吧?
彼时尚是武夫一个的男子,笨拙的拿着笔,一笔一划的写着:愿重光无病无灾,安乐一生。
那个时候,赵匡胤想,重光,我定护你一生。
而李重光笑着,指着几乎铺满了河的残红,说,你看,昨夜定是起风了。
赵匡胤执笔的手一颤,长长的墨迹划过了荷花灯上精致的山水画,破开了那写了许久的心愿。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无端的,他想起了这句话。
河上,昨夜被风吹落的花随水逐流,轻轻漂荡到未知的远方。
————————————完——————————————
第一次在晋江发文,弄了好久,其中还丢失了账号一次......各位喜欢的就收藏一下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昨夜东风全文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