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猥狎【wěi xiá】

      【字义】
      猥:辱,鄙陋,自谦之辞。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狎侮。狎弄。狎昵。狎客(嫖客)
      【意义】
      调情的意思

      委蛇【wēi yí】

      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它的身子是紫色的,头则是红色的,长度差不多和车辕相当,特别讨厌雷声,每次打雷的时候都会呆立不动。

      《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 ;2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出处 《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探源

      委(wēi)蛇(yí),又名延维。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它的身子是紫色的,头则是红色的,长度差不多和车辕相当,特别讨厌雷声,每次打雷的时候都会呆立不动。

      《山海经(海内经)》有载。传说中,见到延维后而能活命的人就能称霸天下。

      《庄子(达生篇)》中说齐桓公曾经见到过委蛇,后来果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近代学者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它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像。含义蜿蜒曲折;拐来拐去,意同逶迤,《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 ;

      2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出处 《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出处.绵延屈曲貌。

      《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二十八字之间,委蛇曲折,含不尽之意。”

      清唐甄 《潜书·匪更》:“委蛇合度,是谓从旧。”

      2.曲折行进貌。

      《史记·苏秦列传》:“嫂委虵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司马贞索隐:“委虵谓以面掩地而进,若虵行也。”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腻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时始没。”

      3.迂远貌。

      《文绚嵇康》:“穆温柔以怡怿,婉顺敍而委蛇。”

      吕向注:“委蛇,长远之貌。” 晋成公绥 《天地赋》:“河汉委虵而带天,虹霓偃蹇於昊苍。
      4.雍容自得貌。

      《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笺:“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陆德明释文:“《韩诗》作‘逶迤’,云公正貌。”

      《隶释·汉冀州从事张表碑》:“委虵公门,謇謇匪躳。”

      宋苏轼 《谢三伏早出院表》:“遽蒙假借之私,得遂委蛇之乐。”

      清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便便腹高卧,委蛇复委蛇。”

      5.随顺、顺应貌。

      《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

      成玄英疏:“委蛇,随顺之貌也。”

      《庄子·庚桑楚》:“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

      《明史·吴时来传》:“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

      清恽敬 《博妇》:“虽然二君子者,委虵以适变,坚忍以藏用,期於复汉唐之祚而已。”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吾以为今日革命,不能不与外国委蛇。虽极委蛇,犹不能不使外人干涉。”参见“ 虚与委蛇 ”。

      6.神话传说中的蛇。

      《庄子·达生》:“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

      7.草名。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葳蕤》:“委蛇,此亦似是萎蕤,并俟考访。”

      【chán chú】蟾蜍

      蟾蜍 ,也叫□□há ma(蟆单独读má )。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mí wǎng】迷惘

      释义

      (1).迷惑失措。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及醒,红日已高,四顾并无院宇,主仆卧山谷中,大骇。见傍有一洞,水涓涓流。自讶迷惘。”

      徐特立 《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化教育》:“真正的科学就能够提高人民的自觉,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加深人民的迷惘。”

      碧野 《大海风涛》一:“我初次踏上人生的征途,人海茫茫,哪里是指引航向的灯塔?我感到迷惘。”

      (2).指蛊惑,使迷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他无意中把狐仙得罪了,那狐仙便迷惘了他。”

      (3).谓神经错乱失常。

      清吴下阿蒙《断袖篇·吕子敬秀才》:“ 吉安吕子敬秀才,嬖一美男韦国秀 ,国秀死,吕哭之恸,遂至迷惘,浪游弃业。”

      《清史稿·后妃传·太宗敏惠恭和元妃》:“上恸甚,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

      词性:形容词

      含义: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反义:它可以有很多个反义词,得根据语境来确定。(参考:透彻,领悟,光明·)

      【liè qie】趔趄

      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进退不定,畏畏缩缩。形容尴尬的样子。

      窥觑 【kuī qù】

      基本字义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探。~伺。~测。~视。管~蠡测(喻见识浅陋,看不清高深的道理)。详细字义 〈动〉

      1.(形声。从穴,规声。本义:从小孔或缝里看)

      2. 暗中察看。亦泛指观看 [peep;spy]

      窥,小视也。——《说文》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
      窥见室家之好。——《论语·子路》
      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蔽林间窥之。——唐·柳宗元《三戒》

      3.又如:窥觑(偷看);窥瞰(窥探;暗中偷看);窥欲(窥伺贪求)

      4.观察,侦探 [pry about]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窥父不在。——《聊斋志异·促织》 

      5.又如:窥究(深究察觉);窥圃(窥园。观赏园景);窥深(观察深入细致);窥睹(观看;观察);窥览(阅览;观察)

      6.伺机图谋;觊觎 [watch for one\'s chance]

      禁人之窥伺者。——清·黄宗羲《原君》
      数通史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以窥周室。——汉·贾谊《过秦论》
      自胡马窥江去后。—— 宋·姜夔《扬州慢》

      7.又如:窥图(窥探谋算);窥攻(伺机进攻);窥取(伺机夺取);窥朝(窥伺朝廷)

      8.企求 [desire to gain;seek for]。如:窥欲(非分希求);窥寻(仔细寻求;探索);窥算(暗算);窥隙(寻找疏漏)

      9.观看 [see;look]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

      [yìyè]肄业
      肄业是指在校学习没有毕业、尚未毕业、未毕业而因故不能继续学业,其中“因故”在现在中国大学中一般指的是:一科或多门学科毕业时不及格或不满足毕业要求、毕业时修得的学分不够、因为触犯校规被处分。

      [cháng yáng]徜徉

      ①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徜徉花市,美不胜收或在海边徜徉。

      ②彷徨,心神不宁:徜徉若失或心中无限徜徉。

      ③陶醉于某事物当中:徜徉于画中或徜徉在美景之中。

      1.犹徘徊。盘旋往返。

      《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徜徉,一本作“析惕”。

      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

      《文绚张衡<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徜徉而延伫。”旧注:“怅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
      《后汉书·张衡传》作“相佯”。

      3. 安闲自得貌。

      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 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宋陈亮《何少嘉墓志铭》:“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少嘉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
      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莳竹种松,分兰萟菊。日与诸耆旧徜徉于诗坛酒社,陶然有隐处之乐焉。”
      明张羽《秋日苕溪·道中》诗:“闲行无物役,洄沿自徜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