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买卖 ...

  •   第二天是星期日,一周就休这么一天,李晓虹还是依计划早早起床,做做早操,练了一会儿字。

      这时候想学些自己喜欢的知识都没办法,因为没书。

      乡里的书店不用说了,就有几本连环画。而县城,在几十里外的地方,前世第一次去还是小学时去参加作文比赛。

      那时两个老师也都人生地不熟,小女孩跟着男老师开始不好意思说。后来想上厕所时只记得到处都是长长的巷子,到处都找不到厕所,为了找个厕所,步行走了很远的路,把她憋的忍受到了极限,难受极了。

      前世李晓虹一向浮燥,那些优美的文字是工作后心静的时候才慢慢看的,记忆力已不好,具体内容都记不住。家里零散的几本书是马恩列斯的书,这时又适逢家闲,没有东西可以打发多余的时间,一个早上加半个上午李
      晓虹就觉得自己要闲得发慌了,咳,还是养气功夫不到。

      李晓虹觉得,回到过去,最痛苦的还不是物质生活的飞速下降,而是精神生活的贫乏,是连学点东西都没地方可学的空寂。

      姐品味的不是苦涩,而是寂寞,想到这句话,李晓虹有些风中零乱了。

      没有娱乐,没有书籍,没有对等的精神上的交流,特别是从一个网络生活成为生活必备,各类书籍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年代回来的人来说,真是一件可怕地事。

      家里的仅有的一些报纸也翻遍了,看报纸上的信息,社会的改革开放已是必然,报纸已在为此造舆论。

      不然去跟小朋友们做游戏?李晓虹摇摇头把这个念头晃出脑外,自己长了一个成年人的灵魂,无论如何也投入不了其中了。

      最后,李晓虹找出了家里角落里的书,找到太祖的选集,慢慢翻了起来。

      其实品得进去后,发现太祖的文字是非常好的。文字犀利,论点精当,用词精确,记得高中时课本上还选了他还好几篇议论文。虽然这对于习惯了后世丰富多彩网络小说的人来说,有些枯燥了些,可有胜于无。

      有事做时,时间就过得很快。

      妈妈的话没错,爸爸上午回家来了。

      听到外面自行车丁零零地响,夹杂着爸爸和人打招呼地声音,李晓虹就奔了出来。

      看到爸爸正推着一辆半旧的永久自行车进院子。

      他个子不太高,一米七向上一点儿,可身材挺拔,带着军人式的板正。而鼻子上戴着一付眼镜,把身上那种军人特有的阳刚冲淡了许多,显得斯文有礼。

      要不然妈妈这个经常在村子里跑着开会的村女工委员,也不会嫁给爸爸这个独苗。妈妈那个年代,独苗说明没人帮衬,都不乐意嫁的。

      “爸,你回来啦。”

      “虹她妈,我回来了。”

      两人间平淡地对话让李晓虹鼻子有些发酸,这是她的爸爸,一向对她慈爱有加的爸爸。

      这时候他身体还好好地,身体健康,四肢有力,正处于男人最美好地三十出头的年纪。还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背,还没有被病魔缠身行动不便。

      从来没有这一刻,她这么感谢满天神佛,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让她回到了这时,回到了父母仍健康的现在。
      她冲过去,扑进了爸爸怀里,紧紧地抱着爸爸。

      前世自己很少见爸爸,偶尔见一次,他又匆匆走了。所以小时候李晓虹对爸爸是有些畏惧的,也就亲近不起来。等到年纪渐大,作为一个内向的女孩子,又不好意思和爸爸表达自己的亲近。

      而李志军也不是会表达自己且感情外露的人,所以和爸爸的这个拥抱,却是有记忆以来李晓虹的第一次。
      原来爸爸的怀抱是这样的,宽阔厚实,像山一样安全。

      也许是被自己闺女难得一见地亲昵惊着了,李志军有些笨拙地拍着女儿地背,宠溺地说:“闺女,怎么啦,是不是有坏小子欺负你。来,告诉爸,爸给你去出气。”

      爸爸没事,仍然健康壮实,真好。

      天空这么蓝,空气这么新鲜,真好。

      “没事,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李志军掏出一把水果糖塞进李晓虹口袋里。

      “是想爸爸了还是想爸爸带的糖了啊?”

      “嗯,都想。”李晓虹从爸爸怀里出来,吸了吸鼻子。

      李晓路不忿都被姐姐占了便宜,赶快抱着李志军腿:“糖,糖,我的!”

      “好,你也有。”说着,李志军也抓了一把给李晓路。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抱大腿?李晓虹暗暗地想。

      “你看你两个闺女,都跟你这么亲,我白白在家天天侍候她们了。”

      “打醋啦!打醋啦!又酸又香的醋喽!”这时外面街道上传来卖醋人的吆喝声。

      一家人这时都笑了起来。

      李志军嘿嘿笑着说:“虹她妈,你不是吃我的醋吗,这不,外面有人在卖了。拿了瓶子让晓虹去打吧。”

      “去就去!”张梅英白了他一眼,对李晓虹说:“给,晓虹,这是两毛钱,咱们打一瓶。”

      “卖豆腐喽,卖豆腐喽,水嫩嫩地豆腐喽!”外面又有人在叫卖。

      “你看你运气真不错,一回来,卖东西的人都来了。要不就只能给你做水煮白菜吃了。”

      “可不是嘛,还是我有口福,你们就跟着我享福吧。”

      “我,福气。”李晓路含着糖,含含糊糊地说。

      李志军哈哈大笑,他一把抱起了李晓路,举到了头顶上,“举高高喽!”

      “晓虹,去看看豆腐怎么卖的。”

      “卖豆腐的,豆腐多少钱一斤啊?”

      “五毛钱一斤,用豆子换的话是一斤豆子一斤半豆腐。”

      回去告诉了妈妈,张梅英倒了些黄豆,李晓虹拿着瓶子,一家人都出来了。

      换豆腐的人拉着一个平板架子车,正车把朝下停在街道大路中间。

      “换得太少了,多些吧,一斤豆子能出好几斤豆腐呢。”

      “最多一斤六两。我秤给你高些就是了。”

      “两斤吧,如果可以我就多换几斤。”

      “大妹子,你也知道,有时候点卤点不好的话一整个豆腐都会坏掉。我也得要个功夫钱不是?”

      “你看现在还没人来,如果我买了吃着好,不就开了个好头,也给你做做宣传。”

      “好吧好吧,最多一斤八两,不换就算了。你可不要给别人说啊,给别人都不会再这么便宜的。”

      “成,你放心吧。”

      从南京到北京,真是买家没有卖家精。

      李晓虹知道一斤黄豆能出四五斤豆腐,这样的话卖豆腐的人对半赚都不止。可是,人家大老远拉着架子车跑到这里,不赚钱的话谁干呢?

      想到这里,她想很快就要收秋了,每年割麦和收秋的时候大家出的力气大,也都愿意做些好吃的。如果自己家也便宜些弄个豆腐,那一段应该可以卖得比较好的,自己家也能赚一些。

      最重要的是,卖豆腐只是一个开头,通过这件事,她一直想实施的一个计划才能更好推行。

      但是这个事,给她妈说不行。妈妈从来没做过买卖,一辈子都是个老老实实地农民,根本就没这个经商意识。反而爸爸在外面跑,见多识广,她得先争取爸爸的支持才行。

      于是,她悄悄把李志军拉到一边。李志军弯腰凑到她耳朵边,自己女儿说:“爸,你看这个卖豆腐的可赚得不少,我一个同学家是做豆腐的,他说一斤黄豆一般能做四五斤豆腐呢。他卖给我们才给一斤多。不然在秋收的时候我们也去拉个豆腐,回来在我们村上卖掉?”

      李志军诧异地看了看女儿,他只知道女儿学习现在非常好,人聪明,没想到自己闺女一阵子不见,还挺有些想法的。

      “一般收秋大家都乐意吃些好的,豆腐做起来又快又好吃,这是个好办法。只是我们家根本就没人有空啊。我得上班,忙得回不来,你妈妈还得干活。”

      “你看,秋收的时候我们小学就会放两个星期假,秋收我又干不动活,正好可以去拉豆腐卖啊。”

      “你这么小,怎么能行呢?”

      “小又怎么了,我都学过乘法计算了,只要你们再教教我怎么认秤就没问题了。”

      李志军又看了李晓虹半天,李晓虹静静不言,站得笔直任他打量。看女儿神情坦然,态度自然。李志军也有些心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六七岁的小孩在家里已是个小劳动力,帮忙带孩子、割草,放羊,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都能干。

      李志军就是觉得,有些舍不得,孩子还这么小呢,就想着帮家里挣钱,这是否意味着作为家长的自己不合格呢?

      于是李志军说:“其实你不用这么慌着挣钱,咱们家又不是养活不了你。”

      “我知道,可是我想去挣钱,我觉得蛮好玩的,再说你和爸妈挣的钱是你们的,我也想挣自己的钱。”

      “可是你这么小,个子也就比架子车高不了多少,能拉得动车吗?”

      “一个豆腐又没有多沉,放到车上就更省力气了。再说了,最开始我们也不用一下子买一个豆腐,就先买半个豆腐试试如何,这样就更轻了。”

      看女儿下定了决心,李志军最终勉强同意了,然后两人又合伙说服了张梅英。

      一问,卖豆腐的叫陈相,就在五里外的陈家村。一家人和他商量好了,等到李晓虹放假,李晓虹自己去拉豆腐,节省他的时间,为此,要按照一斤黄豆三斤豆腐的标准给,双方皆大欢喜。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买卖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