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李家 ...
-
皇后李氏出自李家,是李家现任家主的嫡次孙女。
百年书香名门在朗宇颇富盛名,也极富根基,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李家现任掌舵人——李鸿儒便是琅月最负盛名的大师之一,也是琅月最好的皇家书苑——才溢书院的前任院长。
李家桃李满天下,在李家全盛时期,朗月近八成文官皆出自李家,李家当时在朝中影响力可见一斑,就连那时刚坐稳太子之位的琅月皇,为了扩张朝堂影响力,做出一番事业,也不得不仅拜入李鸿儒门下,更娶了李鸿儒的嫡次孙,才顺利得到大多数文官的支持。
而琅月皇登位初期,李家的权势更达到了顶峰,李老以皇帝年幼,暂不能主持大局为由,“名正言顺”的把持朝政,所有事情,事无巨细,统统都要过问李老,除非李老点头,即便是玉玺盖章,哪怕皇帝当面吩咐,底下的人也不敢办。
那段时间,李老更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万般皆下士,唯有读书高”、“一入才溢,子孙无忧”,被人编为朗朗上口的诗歌传唱,就连三岁小儿也知道李鸿儒李老的大名。
不少地方甚至在当地为李老建立起生祠,把他和神佛一起供奉起来,每日祭拜,以求子孙能顺利进入才溢书院,飞黄腾达。
据说有些地方,李老生祠的香油钱远远超过寺庙。
也就是这个时候,琅月皇到了适婚的年纪。“成婚”意味着“成人”,就算李老再不甘心,也要将部分权利交还。
身居高位,握人生死的滋味尝过,有多少人甘愿就此放权。为了进一步巩固朝政,李老不仅在朝中大量安插亲信,连一向与文官不对盘的军队也开始着手,更将自己的嫡次孙送入后宫。
说起这个李家嫡次孙,那着实也是个人物。
李鸿儒虽说贪念权势,空有读书人的才华,丝毫没有读书人的风骨,但确确实实在才华上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李家嫡长女暂且不论人品如何,好歹也是琅月有名的才女,做过几首朗朗上口的咏春词。
李家这个嫁进宫来的嫡孙女,名声其远超其姐,原因无它,只是因为这李二小姐骄横无礼。
李家人脉不丰,继李鸿儒大儿子与二儿子一家意外而亡后,李家只剩嫡三子,这李三爷多年也只得一子一女。
然而在李鸿儒四十岁这年,李家恰好有了身孕。十月后,诞下一女,也正好在这一年,李鸿儒被上代琅月皇提为宰相,李家在琅月终于崭露头角。
“老幺,老幺,爹娘心坎上的包”。
李家所有人都将这个刚出世的孩子看做李家之福气,就连长李二小姐十余岁,一直自命不凡的嫡长女也对这个一母同胞的妹妹多有疼爱。
李二小姐就在这万千宠爱中长大,性子不出意外的被宠得有些无法无天,世家子弟中显少有没被她欺负过的,但碍于宰相权势,许多家都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直到李二小姐八岁那年顽皮爬树,一不小心摔断了左腿,这可得了,伺候李二小姐的丫鬟们都被李老重责,李二小姐更是在得知自己腿骨尽断,有可能落下残疾的时候,不顾病体,央人搀者,以护主不利为由,亲手将从小贴身照顾她的两个小丫鬟鞭笞致死。
据传那天,那两个无辜丫鬟的惨叫在李府飘了整整半晚,凄厉的求饶声吓得周围的人都睡不着,在那之后,与李家相邻的羊肠,入夜后都无人敢走。
虽然事后,李家对此多有掩盖,但最后还是在贵族圈中传了个沸沸扬扬,李家二小姐的歹毒之名最后在满朝文武中尽落得人尽皆知。
而李二小姐手上后,李家花重金广求神医,不知是否因为造孽太深,李二小姐还是落下些许残疾,走路时有些微跛。
从此之后,李二小姐的脾气变得越发古怪,不再参与贵族女之间的活动,而是变着法子折腾下人。
在那件事之后的短短一个月内,居然从李家抬出三十余具尸首,相传所有的尸体都血迹斑斑,甚至有几具抬出来时,淅沥沥的血丝从李家内院一直滴到乱葬岗。
本来这大户人家的下人多半是签了卖身契,就这样少个一两个,也没人会管。再则,不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盖,谁家会丧心病狂地卖子女,那些穷苦的人家能保住自己就不错,那儿还有闲工夫去找管被卖掉的孩子。
偏偏这事儿也凑巧,皇城郊区有户富庶人家,家中只有一个四代单传的男孩儿,全家人极为宝贝。
有一天,那孩子带着两个下人在家门口玩耍,突然觉得肚子饿了,就差了身边的婆子去厨房弄点吃的。那婆子深知主子受宠,小跑着进厨房,结果半路上不小心扭了脚。小少爷左等右等都没吃的来,就让身边伺候的丫鬟去催。
本来丫鬟不放心小主子一个人在门外,奈何那孩子作势要哭,小丫鬟怕惹哭了主子引来一顿打,又觉得主子就在自家门口,来去就这么几步路的事,便离了身。
结果,就这么几步路的功夫,那孩子就被拐子拐跑了。
那拐子见这小少爷长的机灵可爱,便动了心思把他卖给牙婆。偏偏这牙婆还没来得及训练这批“新货”,李二小姐就带人过来挑人,在一群瘦的像黄豆芽一般的孩子中,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漂亮的小孩子。
李二小姐那段时间痴迷作画,不是一般的画,而是一边用刀片在人滑嫩柔白的皮肤上刻花,一边享受着对方强忍着痛,却不得不含泪奉承她的快感。
那孩子被带回去,不到一天,便被满身伤痕地扔到乱葬岗。
恰逢那孩子家里人找了过来。
原来那孩子一失踪,家里人就发现了,快马加鞭地报了官,可惜天大地大,哪会那么容易找到。一连三天,官府都没有一点消息,这可急坏了孩子的家人。
家中幸存的长辈突然想起,有个远方的亲戚是朝中大官,便准备厚礼求了过去。偏偏此人对那官员有过恩惠,那官员是个记恩的,当即给知府写了封信,言辞中要求彻查此事,这下子官员不敢怠慢,不过两天的时候,就抓了那拐子,半天内,就知晓了孩子的下落。
此事距离孩子被卖进李家才一天,孩子的家人带着银两,满怀希望地来到李家,希望能说明情况后为孩子赎身。
结果,正好赶上那孩子被人抬了出来。虽然蒙着白布,可孩子的家人一眼就把他认了出来。
宰相门前,谁敢闹事?孩子的家人忍着悲痛,跟在家丁的背后,直到他们离开乱葬岗,才揭开白布,那孩子早就没了气息。不仅死了,还死的极惨,身上所有的肌肤都被人划开,浑身上下没有一分好皮,孩子生前还被在伤口上淋过盐水,十六根肋骨尽段,骨头渣子堆了满腹。
孩子的家人悲痛欲绝,收拾了尸体,变卖家产,拿着所有的钱财前去告御状,希望能为那惨死的孩子伸冤。最后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居然在早朝时顺利告到御前。
当时的琅月皇碍于情面,也碍于李家日益对朝政的影响,只能含糊道签了卖身契,卖身为奴,生死自当由主子定夺,李二小姐的行为虽遭人非议,但并无罪证可循。
琅月皇实在觉得愧对孩子家人,准备给他们一笔足够钱财,让他们能另谋出路,顺带把事情压了下去。
可是谁那孩子家里人都是烈性子,听了琅月皇的判决后,当场大呼李鸿儒为国贼,例数李家十大罪证,贪慕权势,目中无人,草菅人命。
说完后,一家四口,皆撞死在金銮殿内,以死明志,鲜血流了金銮殿一地,甚至没过琅月皇脚背,让琅月皇颜面大失的同时也让琅月皇暗中警惕。
可惜养虎成患,当时的李家在朝堂上已形成气候,尤其是李鸿儒弟子遍布朝堂,每十个文官中,几乎有八个来自才溢书院,而这八个人中,总有一个到两个位居高位,更可怕的是这群人对李鸿儒极为崇拜,对他马首是瞻。
这些,只是明面上的。
当时的李鸿儒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不知有多少教书先生受了李鸿儒的影响,难保证剩下的那么一到两个对琅月皇完全忠心耿耿。
这种情况下,如果轻易对李家动手,不仅会动摇国本,甚至相当于送了一个理由给他,让他有机会光明正大的谋反。
所以经过反复思量后,琅月皇下令禁传此事。并开始在琅月进行长达十年的武举选拔,想通过抑文扬武来分散李家的势力。
并且暗中派探子将此事传了出去,甚至以此事编成小话本,戏文四处传唱。
这样一来,李二小姐的名声是彻底臭了,在很多话本中,李二小姐甚至堪比妖魔,能吓哭小孩。所以李二小姐顶着李家的关怀,都无人敢问津,连带着李家,李鸿儒的名誉都带着一丝阴影。
直到现任琅月皇君战继位,李二小姐也没嫁出去。
那时的琅月皇空有名,被李鸿儒架空了实权。等到琅月皇到了大婚的年纪,李鸿儒一来想解决孙女的婚事,二来想为君战留有一个留着李家血统的孩子,好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三来,也是为了当年的事恶心一下君战。
所以,李鸿儒逼着琅月皇君战娶自己这个声名狼藉的孙女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