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过年 ...

  •   四四的生日过去后,富察静雅就开始操持着过年的事儿,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四四要在清宁宫煮祭肉的大灶前祭灶神,供品多达32种。晚上,弘历本来是要在礼部值宿的,不过亲王、郡王、贝勒等大员在内廷有值宿任务的,也都给假回家祭灶,以级别较低的大臣代替值宿。富察静雅早早就把祭品准备好了,弘历带着一家大小送了灶神后,把祭灶糖和饼恭敬地取了下来,待到摆家宴时给大家分食。

      小年过去了,大年夜还会远吗,不过清朝的习俗和景娴那个时代不同,大年初一才是正日子,三十这天是不用庆祝的,正月初一就要举行隆重的元旦庆贺大典,除在御殿受贺外,还要在清宁宫举办皇帝内廷家宴。

      自从景娴上次经过四四万寿的家宴后就对皇宫的家宴没了好印象,景娴其实不喜欢古代贵妇虚情假意的社交,说一句话就要在心里过几道弯弯绕绕,想想就累人。

      由于景娴是新进门的没有吉服,高汀兰是新晋的位,富察氏就赐下布料让景娴和高汀兰新作吉服,颜色款式也都是一样的石青色,绣五爪正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富察静雅的吉服虽也是石青色,但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这就看出嫡福晋和侧福晋的不同来了。

      不过在景娴看来,倒没什么不同,石青色还真不是什么好看的颜色,吉服的款式又宽松肥大,是在是谈不上好看。除了石青色的,富察静雅倒是还赐下了些好看的颜色给景娴,景娴挑了水红色橘色和湖水绿的让容嬷嬷吩咐下去做新装。景娴本人倒是喜欢素淡的颜色,不过这个身体的主人好像是喜欢明媚大气的,景娴的长相确实是适合这类颜色,不知不觉的也开始喜欢做些明亮喜人的颜色的衣裳。

      大年初一这一天,富察静雅带着景娴和高汀兰一大早就到景仁宫给熹贵妃请安,遇上了同样来请安的弘昼的福晋吴札库氏和两个侧福晋章佳氏崔佳氏,熹贵妃给赐了坐,也就一块闲话家常起来。

      熹贵妃随意的问着:“永琏也长大了不少吧,听弘历说,这孩子很是聪明。”熹贵妃这个年纪,也不过是问些孩子的事儿。

      “回额娘的话,永琏是像爷,聪明。”富察氏回答道。

      “恩,要说弘历的子嗣还是太少了。”熹贵妃转而问向吴扎库氏,“永壁可还听话,本宫可是有点想这个小孙子了。”

      吴扎库氏答道:“额娘可别说了,这小子真是能把我闹腾死,我们整个王府都围着他转,又让王爷惯着,差点没宠上了天。”吴扎库氏是个难得的活泼性子,和弘昼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景娴也喜欢她,毕竟可是她最早期的牌友。

      熹贵妃被她逗得笑着说:“永壁倒是有趣,和他阿玛小时候一样一样的,赶明儿抱进宫来让我瞧瞧。”弘昼是熹贵妃一手养大的,情分比起弘历来还要亲近几分。

      景娴一直在那安分的待着当壁花,没想到熹贵妃突然问自己:“景娴的身子可还好,都嫁给弘历一段时间了,怎么也不见有好消息?”

      景娴答道:“娘娘别开景娴的玩笑了,景娴才嫁给爷多长时间啊,再说现在有永璜陪着,景娴过得很开心。”

      熹贵妃对景娴倒是有几分好印象,这个媳妇看着可不想富察氏那么软弱,让那个高氏都爬到头上去了还装贤惠,于是便说道:“永璜也是个可怜的,早早的就没了亲娘,你可要好好照看才是。”

      景娴笑着说:“哪敢不仔细的呢,永璜真是聪明可爱,景娴喜欢得紧呢,恨不得他是我肚子里出来的才好呢!”

      高汀兰在一旁听着不敢出声,就这样被熹贵妃晾到了最后。不一会儿弘昼的额娘裕妃过来了,裕妃和熹贵妃的关系自从在潜邸时就很好,想是身份差不多又同不得宠的缘故。期间吴扎库氏和景娴都说了几个笑话逗熹贵妃开心。等到家宴开始,熹贵妃也没给高汀兰一个好脸色,这让高汀兰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面上还是不显,只道是为了弘历忍下了。

      家宴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有点像现代的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节目虽然没断过,不过大多是歌舞,这时候京剧还没开始兴起,看得人也是昏昏欲睡。终于熬到了晚宴结束,看了烟花这才回府了。

      回府后已经是半夜了见小永璜还在等着自己,容嬷嬷她们也是没敢睡,就到小厨房大家分工合作包了饺子三鲜馅和猪肉馅的饺子,等饺子熟了就把自己和永璜的那份盛出来,把剩下的给了容嬷嬷她们,让她们领了今年的红包后就让她们下去吃饺子了。

      景娴给永璜夹了个猪肉饺子,给永璜讲着笑话:“米饭家族和包子家族打架,米饭人多势众,见了包着的就打,饺子馄饨生煎无一幸免。粽子逃到墙角,无奈之下把衣服一脱,大叫:看清楚,我是细作!”本来景娴想讲饺子与肉丸子的那个,那个更应景,想到永璜还小,只能作罢,想着哪天用那个去调戏下小乾子。

      永璜听着好玩,便央着景娴再讲一个。景娴于是讲到:“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涨三次,一古脑儿赶上坡。谜底是一种食物,永璜猜猜看。”

      永璜没见过饺子是怎么煮的,自然不知道谜底。就问道:“娴额娘,是什么呀,永璜猜不出来。”

      “你现在吃的就是啊,你看这饺子是不是像一只只白鹅呢,下锅之后等水开了就要加凉水,等到三次之后就可以出锅了。”

      “娴额娘欺负永璜,永璜又没煮过饺子,怎么能猜得出来嘛。”永璜小包子嘟着嘴说道。

      景娴又情不自禁的捏了小包子一把,小包子被她养的脸上已经有肉了,手感真是好极了。景娴又给小包子讲了几个谜语,小包子已经可以答出来几个了,景娴心想皇家的孩子真是聪明,她五岁的时候还在和邻居的孩子玩泥巴呢。

      弘历今天自然是宿在富察静雅那儿,大年初一这天没人敢和福晋争,不过福晋心里好不好受就没人知道了。富察静雅躺在床上看着她的丈夫已经熟睡,想道睡前弘历对她所说的话:“汀兰性子柔弱,又为额娘所不喜,以后在额娘那,你多护着点她。”若不是今天是初一,这位爷怕是早就宿到高氏那儿去了吧。罢了,还奢求什么呢。富察静雅转了个身,没人看见她偷偷拭去了眼角的一滴泪。

  • 作者有话要说:  科普一下祭灶的习俗,就不占正文字数啦。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
    祭灶
    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请灶君吃吃喝喝,贿赂灶神,让他醉饱上天,不要议论人间短长,回来时最好带点儿钱来分分,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更重要的是为了祈福。
    祭灶的时间各地不一,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民间还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举行祭祀。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 “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 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里都是又甜又粘。供毕,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祈求他在玉
    祭灶
    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无灾愁”。祭灶果则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来,即将新购来的灶君神像贴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糖瓜)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祭灶节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作糖瓜、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祭灶糖、祭灶汤
    河南人祭灶历来由,民间传说,月亮属阴,灶君属阳,故“男不祭月,女不祭灶”。但安阳等地,也有家庭主妇主祭者。祭灶日晚上,家家用豆腐、粉条、白菜、海带等作成“祭灶汤),老灶爷牌位前,再供上用糖糊或麦糖饴制成的芝麻酥,“祭灶糖”,“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于祀时以糖饼粘神口使勿言”。还烙制十八个火烧,并用公鸡一只,夹其两翼,放在灶神前,将一些草、豆放在一边以“秣神马”。主祭者先将酒洒在鸡冠上,燃香、烛于神案前,并燃放鞭炮,口念祷词,内容多种多样,为求助祈福之语。将灶神像从墙上揭下,用灶糖轻轻在其嘴上抹一下,于纸马上焚烧,高呼“送灶爷骑马升天”,祭祀便告结束。
    填仓
    全家老幼便一起享用祭灶糖、饼和共进晚餐。进晚餐多用面条等素食,不食荤腥,讲究吃得越多越好,称“填仓”。年关
    中国成立以前,祭灶节后也是贫苦人家难过的日子,称作“年关”,地主多派人到穷人家讨债要帐。难以还债者只好躲出去,“躲年关”,年三十贴了对子后再回家,俗有“年三十儿贴花门”之后外人便不可进家的规矩,称“要命的祭灶,救命的春联。”
    年事准备
    过了祭灶节,民间认为“神煞上天,百无禁忌”,婚娶也不用选日子,二十三日后至三十日前均可。因此,此时举行婚娶大礼者颇多。祭灶节后各家各户开始卫生大扫除,二十四日便称作“扫尘日”,洗澡理发,以“扫年”、“扫尘”,同时置办各种过年食品等。民间儿童唱的“迎年曲”称:“二十三祭灶倌,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去买花,二十九去沽酒,年三十儿都捏鼻儿(包饺子)”或“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剃精细儿(理发),二十八剃憨瓜(理发晚了),二十九装香炉(准备祭祖),年三十儿贴花门儿:(贴对联,挂年画),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作揖儿(拜年)”。
    祭灶饮食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祭灶歌谣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祭灶对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一, 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二, 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回宫降吉祥。横批:四季平安。
    ---------------------------------------------------------------------------
    推荐大家玩一个游戏,皇后成长计划2,里面还有我们的景娴姐姐哦,富察福晋,小乾子,弘昼都有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