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三年前的中秋宫宴,是十五第一次见到那个长得很好看很好看的小和尚。
那时候她还是一个不知疾苦的女娃娃,凭着掌管舞姬人员流动的奉里夫人的一番喜爱,得了个伴舞的位置。
活在宫里的人,哪个不想抢着机会往上爬,就算是为了能吃一顿好的或者在领月俸的时候不受人刁难,也一个个的争的头破血流。
就像是一群在急着爬树摘果的猴子,十五这样想着,噗呲一声乐了。
十五占了伴舞的位置,自然就有些人不情不愿的被挤掉了,不过这不情愿只得偷偷的在心里想、在暗处做。
做的太明显,岂不是打了奉里夫人的脸?
十五打从记事起便在这宫里,不知父母姓甚名谁,不知生辰几何,更是从没离开过天舞阁这一三分地。
天舞阁是奉里夫人的住所,十五也不过是那个在别人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虽说屋子的主人对这燕子很是丰富的表现出了爱护,但燕子就是燕子,冬天到了自然就弃巢去另一个地方了,你不放她走,你也护不住她。
“小燕子”十五一副身体生的极好,用奉里夫人的话说就是天生是个学舞的料子,况且她学的极快,本身又努力认真,平日里累了痛了也不哭不闹,奉里夫人在宫里见的多了各型各色的人,当然是机灵乖巧的更惹人疼,于是她便力所能及的给予这个从小被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娃娃一些方便。
奉里夫人信佛,腕上带着一串老旧的佛珠,听说是入宫前她的母亲从自己手腕上摘下来送给她的。
信佛之人,自然信因果之说。而名字这种东西,因果大着呢。十五小时候一直被周围的宫女们“小娃娃”“小豆丁”“小奉里”的叫,没叫出个所以然。大了一些之后,新来的几个宫女见她肥嘟嘟的可爱,又会问她的名字。十五每次都会呆呆的看着对方,看的人家忍不住捏捏她的小脸,然后笑呵呵的忙自己的活去。
在十五八岁那年的夏末,奉里夫人生了一场病,恰巧赶上那年的中秋宴,病重之人自然不能主持排舞也不能到处乱走,于是在宫中每一处都张灯结彩的时候,奉里夫人叫上十五一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对着月亮念起了佛经。
那是十五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过节,她的耳边是缠缠的佛音,眼前是如帛的月光,宫里其他的热闹都如同虚妄,她突然想到自己还没有名字。
没关系了,我什么都有了,她想。
如果十五是代表着团圆的话,那我便叫十五好了。
说起来,不只是奉里夫人信佛,十五所在的整个大周国都笃信佛教。
距离皇都邺城最近的一座寺庙名梅峰寺,坐落于梅峰山山腰处,山顶建有一尊大佛像。梅峰寺建成年份已不可考究,于近三年前由官府添砖加瓦重新修整,更于同一年皇帝下旨将梅峰寺主持的师弟永静师傅奉为大周国国师。
民间有传闻说是皇帝某日郁结于心,令随行护卫于十五步之外待命,皇帝溜着溜着忽见远处山上梅景甚好,驻足观赏之际一僧人漫步走来邀皇帝竹屋一谈,随行护卫在竹屋外从辰时候到申时才见皇帝一脸喜意的被僧人送出,当晚皇帝回宫的第一件事便是下旨并赐给僧人靠近皇宫城中地理位置极好的一处宅院。
国师之名有了,作为国师出处的梅峰寺自然而然传遍街头巷尾,平日里的寺庙已经有许多固定的香火客,这将俗世事物一沾,更是不得清净,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趁着闲暇之际上山祈福,期盼好收成好姻缘好运气。这门庭若市的样子对于梅峰寺的僧人们来说,还真不知是喜是优。
而十五参加的那场中秋宴,正是永静国师踏入朝堂的第一年第一场宫宴,皇帝那时正是欣喜于大周国得一助力的兴奋期,特意遣人到民间搜罗各种僧人可能喜欢的物什,又嘱咐歌舞琴姬准备新的歌舞曲来讨国师的欢心。
这命令一出可难坏了管事夫人,大家平日里学的练的都是皇帝妃子大臣们喜欢的,谁知道清心寡欲的僧人喜欢什么样的呢?或许人家根本不爱看这些风尘气重的东西呢?宫里信佛的也不少,可都只是求个心静罢了,跟正经的和尚还不一样。
奉里夫人在天舞阁里坐立不安了两天,最后还是一咬牙找了教坊里负责排舞的嬷嬷,提起一种名为“天莲”的舞。佛教常有“花开见佛性”之说,此花即为莲花。跳此舞需舞者18人,分四层,正中一人为领舞,着红色,其余17人着粉色,舞至高潮形如莲花盛开之景,此舞源于南边一水乡小镇,正是奉里夫人的家乡。
终于寻到符合皇帝心意的舞,排舞嬷嬷喜不自胜的令奉里夫人安排18人练上这天莲舞,宜早不宜晚。奉里夫人有心让十五早日在宫里混出一些名堂,不至于始终在她的庇护之下,便想办法弄了个位置给她。
中秋宴之后,天莲舞很快在民间引起了轰动,茶楼里的说书先生对当日的情形描述的很是细致,就像是他也在席间看完了整场一样,他说皇帝的朝堂新宠国师大人对天莲舞赞不绝口,皇上给与舞姬众多赏赐,朝臣们更是称赞那领舞美貌无双如同仙子下凡。
事后,当奉里夫人问起十五,第一次在那么多大人物面前跳舞是什么感觉的时候,十五脑中一闪而过一双淡漠的眼睛,她怔了怔,然后笑了。
在皇帝面前跳舞和在排舞嬷嬷面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我可是看到了一个很好看的人儿呢。
我现在,应该是,很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