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枯枝吐翠,黄鹂扑飞。
 幼童独自在井边,向下张望,冲着水面映出的隐约可见碧蓝色的天空发呆。忽然衣服被大力一扯,幼童一下跌坐在草地上,抬头就看见邻居家的小哥哥紧张得看着自己:“毛毛!你不要吓哥哥!井边很危险,阿爹阿娘没同你说过不要一个人到井边玩吗?”幼童愣了一下,才有些脸红地说:“小雨哥哥,我就是在想,井这么深,怎么搬得动呢?还是要等我长大了,才背的动?……”莫雨十分疑惑不解,细细问下来,才知道原来是那天毛毛经过学堂,模模糊糊听见个什么“背井离乡”之类的,这才疑惑起来,好奇着深入大地的井,如何竟能被背着离开家乡?莫雨听了毛毛解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抓住毛毛的手,说:“什么‘背井离乡’的!又不是真要你背着个井!……别呆在这无聊的地方啦!哥哥带你,哥哥带你去放纸鸢!飞的可高啦……”毛毛听及此,忙边点头边笑着说:“好呀好呀!毛毛最喜欢放纸鸢了,哥哥要让毛毛多放一会儿……”
 两个孩子兴奋地跑开了。
 仿佛被这欢快的步伐给感染了似的,井中,平静的水面漾起了圈圈涟漪……
 
 这年的夏日仿佛来的早了些,并且猛烈了许多。本该茂密的绿荫也实在是受不了和火烧火燎一般的风,佝偻着身体,萎靡得像不久于世的老人。沟渠中的泥早已皲裂,村里人又给井上提水的桶多加了两节绳。幼童已经成了一个青年。他将已经附上薄茧的手撑在井沿上,望着深不见底的黑暗,愁苦得说不出话来。积年的干旱如鞭子一般狠狠抽在他爹娘,村人,甚至他自己的心上。昔日的玩伴阿柱已经去参军了,其他的孩子也都随大人或四处帮工。在这样的凶年,长辈们帮不了孩子,更帮不了自己。忽然,一种久违的触感,划过他的脸颊,重重地坠入了井中。他伸出舌头一舔,一种苦涩的味道侵占了他的舌尖,如此鲜明……
 一个念头再也藏不住,他做了一个决定。
 深深地望了漆黑的井底一眼,他转身而去。
 
 踩在铺了一地的枯叶之上,他深深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厚厚得落叶软的很,有钱人家的软垫,大概也就是这样吧,他猜想。
 风刀霜剑总是不吝啬于给漂泊的人们添上道道皱纹。这些年,他走街串巷,居无定所,炎凉的世态使得正值而立年的他头发白得像是垂垂老矣。他停脚的的地方也是个小乡村。几个幼童在村口嬉闹,远远的还能隐约听见朗朗上口的童谣声。这让他回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这些年在外也就一日混过一日,反倒是童年的回忆愈发深刻起来。回想自己的爹娘,回想自己童年的玩伴——从井边拉走自己的阿柱……他闭上眼睛,任树上仅存的几片枯叶也落到他灰白的头发上。
 他在那个村子的井里打了一桶水,想洗个脸。清澈的井水中,他的脸起伏荡漾。他可以从井水中看见天,看见孤云,看见自己两鬓的白发……明明和记忆中井水所映出的一样。但他却总觉得这里的天,是带着灰色的蓝色,这里的云,是踌躇的云。
 他想回去看看。
 看看那永远一碧如洗的天空,永远自由快活的浮云。
 
 在年关将近时,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村子。银装素裹的村子十分热闹。
 他一路走过去,辨认着记忆中的样子:张大伯家的家,二婶的家,张老九的家……好像什么都没变。踏上无比熟悉的一条小路,仅凭着感觉走。不久,他就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口井。明明只是茫茫白色中一个隆起,他却好像见到了什么神圣至极的东西,踉跄地向它走去。扶上冰冷的雪,热泪再也抑制不住的涌出。心中不知是酸是苦的感情随着热泪,一起跌进了熟悉的井中。多少年前,亦是井边,兄弟在侧,父母常乐!
 这莫非就是离愁么?当漂泊在外时如无根浮萍,浑浑噩噩地度日,只有回到了久别的家乡,才让无数情思再次翻涌!
 他还看着在井边的雪空地上玩雪的孩子们,和记忆中的笑脸对比着,揣度着那是哪家的孩子。他看着这些孩子的笑脸,都十分的熟悉,好像岁月从未流逝,他和伙伴们还不谙世事……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这个衣衫单薄的人又在雪地里哭的人,好奇地问他:“老爷爷,这都过年了,您怎么不回家呢?”
 他愣住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幼时,小雨哥哥教给他的诗一下子跳进了他的脑中。
 还是当年的村子,还是当年的井。可是,当年的家乡,却好像已经悄悄遗失在了记忆中……
 可是,他的家,他的根,就在这里。
 他已经找回了这些年一直想找的东西。
 就在这里。
 
 张二婶出门时就看见孩子们身边有一个看着仿佛年过半百的老人,指着那口村里唯一的井对孩子们说“我喝着这口井里的水长大……后来我背井离乡……”一个孩子打断了他:“老爷爷,这井还好好的在这里呢!您怎么‘背井’?”老人看着他,微微牵起嘴角,笑道:“是啊,老爷爷老了,背不动了。所以以后我就住在这里,再也不‘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