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风雨欲来 ...

  •   蒙城市最热闹的蒙城大道上,车如流水人如潮。一辆桑塔拉小轿车载着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不时地按响喇叭,慢吞吞地从繁华的蒙城大道穿过。中年男人虽然心情十分焦急,仍无奈地劝司机:“别按喇叭了 ,没办法的。”

      这是2002年3月2日,星期六。这个中年男人不是借双休日到蒙城市来游玩的,从他焦急的表情就可看出,他是有十分紧急的事情要办。

      这个中年男人可不是普通的人,他是中共白云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吴成。他这次到蒙城市,是应蒙城市纪委分管查办案件工作的副书记周海峰之召,来蒙城市纪委研究一项紧急办案工作的。周海峰在电话中只是说案件非常重要,非常急迫,并没有透露具体内容。正因为吴成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案件,是什么人的案件,这才不得不心急火燎地赶往蒙城市。

      蒙城市纪委六层高的办公大楼座落在蒙城市委大院的西侧。吴成常到蒙城市纪委开会和办事,对办公大楼的环境非常熟悉。办公大楼的一楼是□□接待室和举报中心,二楼是办公室、干部室、宣教室、调研室,三楼是书记、常委办公室,四楼是四个纪检监察室和审理室,五楼是执法监察室、党风廉政建设室、法规室、纠风办。今天是星期六,和其它一些机关不一样的是,市纪委办公大楼里虽然没有往日那种繁忙景象,但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人在忙碌着。吴成知道,这几年,中央和各级党委加大了反腐败和查办大案要案的工作力度,作为反腐败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的各级纪委的工作都显得十分繁忙和紧张。

      吴成一到市纪委办公大楼,就在二楼的走廊里碰到了周海峰。他迫不及待地问周海峰:“什么事这么急,要我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立即到市纪委来?”

      周海峰握了握吴成的手道:“先别急,到我办公室再说。”他回头对市纪委的一个干部说:“你到三室去一下,叫曾竣到我办公室来,就说白云县纪委的吴书记到了。”

      三室就是蒙城市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蒙城市纪委设有四个纪检监察室,简称一室、二室、三室、四室,是专门负责查办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职能室。按照分工,一室、二室负责查办市直各办、委、局和县处级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案件,三室、四室负责查办各县、市、区党员领导干部的案件。曾竣今年37岁,担任三室主任已经有五年时间了。曾竣一米七左右的身材,平时不修边幅,老是穿一身夹克衫,显得很随便的样子。但他却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善于从正常的事情中发现一些不正常的苗头,也善于从蛛丝蚂迹中发现有用的案件线索。五年来,曾竣所领导的三室在反腐败斗争中查办了一些在全市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曾竣的名字在全市的党政领导机关中也有了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就在周海峰和吴成刚到办公室坐下,曾竣就来到了周海峰办公室。他同吴成打过招呼后,顺手拉过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周海峰见曾竣到了,便清了一下嗓子,望着吴成,开门见山地说:“市委领导批示,要我们市纪委派调查组,立即对群众举报你们白云县委副书记汪显成的问题进行调查。具体情况由曾主任向吴书记介绍。”

      吴成听了一惊,愕然道:“市委不是打算提拔汪书记当县长吗?”

      周海峰笑道:“你的消息倒很灵通啊!”

      吴成说:“去年年底市委组织部已经对汪书记进行了考核,白云县的干部谁不知道啊?”

      周海峰随意问道:“你对汪显成当县长怎么看?”

      周海峰在给曾竣交待对汪显成的调查任务时,就谈到了汪显成是县长候选人的事。市委在提拔一个干部前安排对这个干部的问题进行调查,这种反差极为强烈的事,曾竣曾碰到过两次,并不感到奇怪,但在调查前听取当地一些领导、特别是当地纪委书记对这件事的看法,对他们即将开展的调查工作将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他用一种期望的眼神看着吴成。吴成却由于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不知该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踌躇半晌,才犹豫地说:“那是组织上的事,我这个小小的县纪委书记能有什么看法?”

      周海峰笑道:“好你个吴成!说话这么谨慎。”

      吴成尴尬地笑了一下,转变话题问道:“既然市委打算提拔汪书记任县长,怎么又突然要对他进行调查?”

      周海峰没有回答吴成的问题,转头对曾竣说:“你把那两封举报信和市委的批示意见给吴书记看看。”

      曾竣知道白云县纪委的吴书记来,就是要研究对汪显成一案的调查工作,因此将群众对汪显成的两封举报信带来了。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举报信递给吴成,说:“这是两封举报信,市委已在上面批了意见。”

      吴成接过两封举报信认真地看了一遍。这两封举报信都是用打字机打的,内容大同小异,反映的问题十分具体。归纳起来,大致反映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2000年汪显成在分管经济工作,负责出售208省道白云收费站的收费权时,将价值两亿余元的收费站仅以1亿元的低价出售给温州老板黄华山,从中收受黄华山贿赂1000万元;二是挪用财政周转金1000万元给情妇方若梅做烟草生意;三是在担任白云县常务副县长期间,利用分管财政工作的职权收受贿赂300万元,其中200多万元放在情妇手中,50余万元放在家中;四是插手基建工程,在市政府和市财政局等基建工程中收受贿赂200万元。这两封举报信的署名一为白云县财政局干部郑炎,一为白云县政府办公室干部方刚。

      在举报信上,市委批示的意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触目惊心。鉴于拟将汪显成提任县长,请市纪委立即派员赴白云县调查并将结果报市委。”

      曾竣见吴成看完举报信,眉头皱了起来,看来这两封举报信和市委的批示意见给予吴成很大的触动,因为这四个问题任哪一个问题调查属实,都够汪显成喝一壶的。不仅汪显成的县长要泡汤,而且极有可能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市委批示的意见也非常明确,就是在提拔汪显成任县长之前,将群众举报的这些问题调查清楚,以确定对汪显成是否使用。正因为如此,曾竣才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思想上的压力很大。他需要听取各方面对汪显成的看法。

      看到吴成从举报信上抬起了目光,曾竣介绍说:“市纪委常委将对汪显成案件的调查工作交给我们三室负责,今后还要吴书记加强领导。”

      吴成点点头说:“我们县纪委一定全力配合市纪委的调查工作。只是……”

      见吴成一幅疑惑的目光,周海峰问道:“有什么问题?”

      吴成摇摇头:“不是。我只是在想举报信的问题。”

      周海峰心头一动:“举报信怎么了?”

      吴成的目光瞟了一眼手中的举报信后说:“刚才我想了一下,据我所知,市财政局没有叫郑炎的干部,市政府办公室也没有叫方刚的人,我想这应该是两个化名。所谓郑炎嘛,可能是‘正言’的意思,而方刚则是‘血气方刚’的意思。而且,从两封举报信所反映的问题来看,其措辞、用语和所反映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郑炎’、‘方刚’应该是同一个人。”

      曾竣赞同地说:“我也是这个看法。”

      吴成接着说:“对举报信反映的这几个问题,我曾听到过一些议论和反映,但从没有这么具体,这么严重。我想,这一定是知情人举报的,而且这个举报人对汪书记的所作所为肯定很有看法,或者说同汪书记有什么过节。”说到这里,吴成皱着眉头说:“但他为什么又不署真名实姓举报呢?还有,他又是怎么对汪书记的问题知道得这么具体、这么清楚的呢?”

      曾竣说:“不署真名实姓举报,这个问题都好理解。因为现在汪显成不仅在台上,而且还是准备提拔的领导干部,人家还要担心汪显成的打击报复呢!问题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知谁是举报人了。如果我们能找到举报人,得知他举报这些问题的线索来源,我们的调查工作就好开展了。吴书记能不能从举报信的内容和语气分析出谁是举报人?”说着,曾竣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吴成。

      吴成想了一下,语气不很肯定地说:“分析不出来。”

      曾竣问:“你在白云县工作多年,又是白云县的纪委书记,多多少少了解汪显成的一些情况,你认为这两封举报信有多少可信度?”既然吴成也不知举报人是谁,曾竣便想听听吴成的看法,以增加一点感性认识。

      吴成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举报信所反映的这几个问题,我过去也曾听到过一些反映,并不都是捕风捉影。”

      听吴成说过去曾听到过对汪显成这些问题的一些反映,周海峰很有兴致地问道:“你听到一些什么样的反映?”

      曾竣对吴成的这一说法也很感兴趣。在一个案件调查之初,能听到当地纪委书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对即将开展的调查工作将是很有帮助的。

      吴成挪动了一下身子说:“比如说,对汪书记在白云收费站的出售和几项基建工程中以及在担任常务副县长时收受贿赂的问题,白云县的群众很早就有一些议论。”

      听吴成说群众很早就有一些议论,这是曾竣没有想到的。曾竣忙问:“吴书记是否知道群众议论的具体内容?”

      吴成摇摇头说:“具体内容有一些,不过我不知道是否准确。”

      曾竣望着吴成说:“不论是否准确,都请吴书记跟我们介绍一下吧!”曾竣边说边从公文包里拿出了笔记本,准备记录吴成反映的情况。

      沉吟片刻,吴成说:“群众对汪书记的议论,除了举报信上反映的问题外,我还听到了这样几件事:一是县财政局的江远鹏为了能当上财政局长,先后送给汪书记不少的钱;二是县人事局在建人事培训中心时,人事局长鲁克武给汪书记送了几万元钱,汪书记就给他们多拨款几百万元;三是汪书记在广电局建广电大楼时,通过给广电局拨款,把他的一个亲戚安排进了广电局;四是汪书记在担任副县长时,为了能当上县委副书记,曾用县财政局的公款到市里给一些领导送过礼。”

      曾竣心想:吴成说的这几件事很具体,这次到白云县,倒可以把这几件事查一查。

      周海峰听吴成说汪显成用公款给市里的领导送过礼,吃了一惊,忙问:“你知道汪显成都给哪个领导送过礼?”

      吴成有些迟疑地说:“我也只是听说在财政局的帐上为汪书记报过这样的开支,汪书记都给哪些领导送过礼,我就说不上来了。”

      曾竣虽然经常在各县市办案,同各县市的一些领导也有过一些交往,但由于汪显成一直分管经济工作,因工作性质不同,因而对汪显成并不了解。听吴成这样说,曾竣心想,汪显成既然是靠花钱当上的县委副书记,那么他的工作能力也强不到哪儿去。但是,市委这次又为什么还打算提拔他担任县长呢?

      周海峰的话打断了曾竣的思考:“吴书记你觉得汪显成这个人怎么样?”

      吴成有些不解地问:“周书记指哪些方面?”

      周海峰说:“比如说,像工作能力呀,为人呀!这些方面。”

      在案件调查之初,对这个调查对象作全方位的了解,对调查工作是有帮助的,曾竣认真地倾听吴成对汪显成的评价。

      吴成侧头看着办公室的墙壁说:“汪书记这个人嘛!怎么说呢?他是省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文化水平比较高,工作能力还是有一点的。他在乡镇工作时和担任县级领导干部后,也为党和人民做了一些工作。但他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是贪财,一个是贪权。因此,他在心里想的主要就是个人私利和职务升迁这样两件事。”

      周海峰听得一怔。对汪显成贪权的说法,周海峰显然还是第一次听说,便问道:“你说汪显成贪权,有些什么表现?”

      吴成收回望着墙壁的目光说:“周书记知道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江克锋和宣传部长潘永林吧!”

      周海峰不解地说:“知道,不过我对这两个人并不怎么了解。这两人同汪显成贪权有什么关系?”

      吴成说:“三年前,汪书记在任县委副书记前,江克锋和潘永林也是竞争者之一,后来被汪书记捷足先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三年前,他们三人竞争副书记最激烈时,有人向上级领导机关写江、潘二人的举报信,反映江、潘二人的问题,导致江、潘二人的落选。因此,江、潘二人都认为汪书记不是直接举报人,也是幕后操纵者。正因为如此,江、潘二人对汪书记一直耿耿于怀,三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周海峰试探地问:“你说汪显成贪权,并举了这一个例子,你大概也认为是汪显成举报的这两人吧?”

      吴成说:“其实,汪书记大可不必采取这种方法来获得县委副书记的职位。江、潘二人不仅在资历上比不过汪书记,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远远不如汪书记。”吴成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周海峰提出的问题,但从这段话里的意思来看,却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看法。而且,吴成的说法让曾竣觉得江克锋和潘永林能力和水平不行,他俩也没有资格和能力担任县委副书记。

      对有人举报江克锋和潘永林这件事,周海峰那年分管□□举报工作,因而还有一些印象,说:“因举报信反映的线索很抽象,我们当时并没有对江、潘二人进行调查呀!”

      吴成说:“当时虽没有对江、潘二人进行调查,但却对江、潘二人的升迁造成了影响,让汪书记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这些内情周海峰不知道,而曾竣就更不知道了。周海峰又问:“还有呢?”

      吴成继续说:“周书记也知道,90年代初,我和汪书记在白云县沿河镇工作时曾经作过搭档,当时,汪书记是镇党委书记,我是镇长。其中有一年,我领导镇政府在沿河镇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新修了一条横贯沿河镇境内的水泥路面公路,有效地改善了沿河镇的交通条件,推动了沿河镇经济的发展;另一件是组织农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提高了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但在向县委汇报时,汪书记把这两项工作都说成是他个人的功劳,我和镇政府好像都没有做什么工作。”

      曾竣在笔记本上边记录吴成介绍的情况要点,边在心里想:“吴成这样评价汪显成是什么意思?是一个纪委书记正义心理的表露,还是其它什么因素呢?”

      周海峰对吴成的这些说法也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奇怪地说:“你和汪显成在乡镇工作时是搭档,这个我也知道。不过,我好像听说,汪显成对你很不错,你同汪显成的关系也一直相处得很好。你在接汪显成的手担任沿河镇党委书记和进县委常委班子时,汪显成都是积极的推荐者。”

      周海峰的这段话,让吴成听了心里一惊,有些尴尬地说:“周书记连这事都知道?”

      周海峰末置可否地望着吴成。曾竣也望着吴成,认真地倾听吴成的说法。

      吴成义正辞严地解释说:“其实,我同汪书记也没有什么很深的私交。汪书记当年推荐我,也有他自己的考虑,有他自己的出发点。那就是我比较听他的话,对他的职位也没有什么威胁。再说,在我的职务变动上,主要还是组织的培养和决定,白云县的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请周书记相信我,在市纪委对汪书记的调查中,我会把握原则,注意我这个纪委书记身份的。”

      周海峰说:“我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对你有什么看法,也不是对你不相信。否则,我不会把举报信给你看,更不会要你来研究此事。”

      吴成有些窘迫,连连点头说:“我知道。”

      周海峰转变了一个话题说:“你当了几年县纪委书记?”

      吴成还没从窘迫中完全解脱出来,听周海峰这样一说,不觉一怔,不解地望着周海峰:“三年。怎么了?”他不知自己当了几年纪委书记同对汪显成案件的调查有什么关联。

      周海峰说:“那你应该对纪委的办案工作有所了解。我们这次要调查的是白云县在职的县委副书记,而且是准备提拔任县长的县委副书记。因此,这次调查的阻力肯定非常大。我分析,阻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被调查对象汪显成一旦得知我们的行动,肯定会给我们的调查工作设置障碍;二是有些涉案对象由于同汪显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不会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三是目前汪显成仍然在职在位、特别是有消息准备提拔汪显成任县长,一些知情人慑于汪显成的地位和权势,可能不会顺利地向我们提供证据和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把情况摸清,准备工作做细,就贸然进驻白云县,盲目开展调查工作,肯定不会圆满完成市委交给我们的工作。你作为白云县的纪委书记,对这些情况比我们更清楚。”

      吴成点点头:“这些困难肯定会有。”

      周海峰说:“我这次要你来,一是对汪显成的有关情况作一个初步摸底,二是要同你一起商量怎么搞好这次的调查工作。”

      吴成断然说:“周书记怎么说,我就怎么办。”

      周海峰摆摆手,制止了吴成的话:“你先把汪显成本人和他的家庭情况向我们介绍一下。”

      吴成想了一下,有些机械地说:“汪显成出生于1960年,今年42岁,毕业于省农学院,开始分配在县农业局工作,不久调县团委工作。后作为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下派到沿河镇任职,先后担任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党委书记。1994年白云县党政班子换届选举时,汪显成被提拔为副县长,分管财政工作和县政府机关工作;5年后的1999年换届选举时又提拔为县委副书记,分管经济工作。”看来吴成毕竟同汪显成多年共事,对汪显成的情况非常清楚。

      曾竣问:“他的家庭情况呢?”

      吴成说:“他的妻子杨丽珠,现任县档案馆副馆长,是白云县前任县长杨国保的千金。他们俩人大约是1985年前后结婚,生有一个公子,名叫汪洋,听汪书记说,是取妻姓的谐音。汪洋今年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现就读于白云县高中二年级,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他们现住在县政府机关大院1号楼东单元三楼。”

      曾竣问:“他家里没有其他人?”

      吴成说:“杨丽珠因为是嫁出去的女儿,杨国保没有同女儿一起住。汪显成的父母前些年曾来县城同汪显成夫妻生活过一段时间,不知是因为不习惯城市的生活,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后来还是回乡下去了。杨丽珠虽然担任县档案馆副馆长,但由于她是前任县长的千金,又是现任县委副书记的妻子,县档案馆对她十分关照,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照顾儿子汪洋的生活起居。因此,家里就没有请保姆。”

      周海峰问:“听说汪显成夫妻间的关系不是那么好,有这回事吗?”

      吴成说:“是的。”接着惊奇地问:“周书记连这样的事也知道?”

      周海峰没有回答吴成的问题,又问道:“你和汪显成共事多年,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曾竣也很想知道这件事的原因,便放下手中的笔记本,双眼紧盯着吴成。

      吴成摇摇头:“不清楚。其实,据我所知,前些年汪书记同杨丽珠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我记得他还在乡镇工作时,我常到他家里去,看到他俩的关系还十分融洽。就在汪书记担任副县长后,不知什么原因,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对这一变化,我也十分不解。”

      曾竣猜测着问道:“会不会是因为汪显成担任县领导后,瞧不起杨丽珠;或者是汪显成在外面有了情妇,被杨丽珠知道了,导致了两人关系的恶化?”

      吴成肯定地说:“据我看,第一种可能应该不存在。杨丽珠比汪书记小两岁,颇有几分姿色。虽然现在已经40岁了,但仍然显得相当年轻漂亮。据说,当年汪书记见到杨丽珠后,就被杨丽珠的美貌所折服,从而发动了追求杨丽珠的爱情攻势。老县长杨国保对汪书记的印象也很好,同意了汪书记同杨丽珠的恋爱关系。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老县长杨国保对汪书记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后来,汪书记调团县委和到乡镇工作,以及后来的提拔,其间都有老县长杨国保推荐或出面做工作的影响。可以说汪书记能有今天的进步,与老县长杨国保是分不开的。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汪书记都不可能因为自己当了县领导而瞧不起杨丽珠。至于说第二种可能嘛!……”吴成想了想,不太肯定地说:“这种可能大概有吧。”

      周海峰问道:“听说他们两人曾经闹过离婚?”

      吴成点点头:“是的。后来县委和杨国保都出面做过工作,所以就没有离成。”

      周海峰又问:“是谁先提出的离婚?”

      吴成说:“我听说好象是汪书记。”

      曾竣问:“吴书记知道他俩闹离婚的原因吗?”

      吴成一时没有做声。一会儿才说:“当年社会上对汪书记和杨丽珠夫妻闹离婚原因的议论有几种不同的版本:有的说因杨丽珠不尊重公公婆婆,引起了汪书记的反感;有的说是汪书记担任副县长后另有新欢;还有的说是汪书记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杨丽珠,导致杨丽珠红杏出墙。”

      周海峰颇有几分奇怪:“怎么?还有这种议论?”

      吴成看看周海峰,又看看曾竣,说:“周书记和曾主任两位也应该知道,社会上和官场上有些人对我们领导干部的私生活很感兴趣,只要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有各种说法满天飞。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依据。所以,这些议论出现了一段时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逐渐淡化了。”

      曾竣心中一片迷惘。按照吴成所说,汪显成同杨丽珠的恋爱和婚姻基础都是比较好的,而且又有老县长杨国保这一不可忽视的因素起作用,但两人的关系竟恶化到要离婚的地步,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别人所不知道的特别原因?

      曾竣问:“汪显成本人当时有什么说法?”

      吴成说:“有一次我到县里开会期间,一天晚上我到汪书记家里玩,正好杨丽珠回娘家去了。我俩在闲聊中,汪书记说到他和杨丽珠的关系问题时,只是说他同杨丽珠性格不合,感情不好,但说得吞吞吐吐,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我当时就觉得……”说到这里,吴成停了下来,好像是不便明说的样子。

      曾竣追问道:“你觉得什么?”

      吴成停顿了一会儿后才说:“我觉得他俩闹离婚,不像是性格和感情的因素。”

      曾竣想想,也觉得不太像。夫妻之间如果仅仅因为性格不合、感情不好而要离婚,那将是一个矛盾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而不是像汪显成夫妻那样突然发生,一发生就不可收拾。既然是汪显成提出离婚,却说不出真实可信的离婚理由,可见这里面一定有某种隐情。

      周海峰问:“你看,如果汪显成真的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就汪显成和杨丽珠目前这种比较特殊的关系来看,他会不会把钱存放在家里,交给妻子杨丽珠保管?”

      这也正是曾竣想问的问题,不知吴成是否能说出他所期望的答案。

      吴成说:“这个问题我还真不好说。”接着反问:“举报信上不是说有50多万是由杨丽珠在保管吗?”

      曾竣笑着说:“举报信又不是汪显成和杨丽珠写的,他又怎么能知道得这么清楚?”

      吴成说:“那倒也是。”

      曾竣问道:“依你看,杨丽珠对汪显成的问题是否知情?”

      吴成不太肯定地说:“毕竟是夫妻,又在一起共同生活,应该是知情的吧?而且……”说到这里,吴成斟酌着说:“按照一般规律来说,如果汪书记真的贪污受贿,他的目的应该还是为了家庭、为了儿子汪洋嘛!”

      照理说,吴成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按照一般规律来看,一些干部贪污受贿,都是为了自己和家庭的享受,为了给子女留下一份可观的遗产。

      周海峰问:“汪显成在白云县的人际关系如何?也就是说,市纪委这次到白云县调查,哪些人是可以依靠的,哪些人是应该回避的?”

      吴成有些为难地说:“这些问题我不好说。”

      周海峰鼓励道:“现在是市纪委找你了解情况,对组织你就实事求是地说。就是说错了,组织上也不会怪你的。”

      吴成沉默了一会儿,望着周海峰说:“周书记你也知道,过去我同汪书记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作为纪委书记的特殊身份,我也不在乎别人说我什么。但汪书记在白云县经营多年,很多单位和个人都从他那里得到过好处。他的关系不仅在乡镇和县直科局,而且延伸到县委、县政府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我们县纪委不仅要接受上级纪委的领导,更重要的是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这次市纪委到我们白云县对汪书记进行调查,且不说是否能将汪书记查下来;即使能将汪书记查下来,我如果因此而得罪了县委、县政府领导,我这个小小的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还怎么在白云县生活和工作呢?”

      周海峰正容道:“你的顾虑我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我这次要你到市纪委来,没有跟县委打招呼,并且选在双休日,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你放心,不管是这次我们同你的谈话,还是即将到白云县进行的调查,我们都会考虑你的处境的。”

      听周海峰这样一说,吴成好像突然想起来似的问道:“中央要求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的副书记担任,我市所属各县市区怎么还不落实?”

      周海峰一笑,调侃地说:“怎么?吴书记是不是着急了?”

      吴成尴尬地一笑,说:“不是,我主要是从工作的角度考虑的。”

      周海峰正色道:“中央虽然要求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的副书记担任,并不是说将每一名在职的纪委书记都调整配备为同级党委副书记,还要考虑这名纪委书记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群众威信以及干部提拔使用的其它一些条件。”

      吴成试探地问:“我已经担任了三年多的县纪委书记,周书记对我的事是怎么考虑的?”

      曾竣知道吴成说的是指他提拔担任县委副书记的事。按照有关规定,纪委书记由上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实行双重管理,一个纪委书记的提拔和工作的变动,上级纪委的意见至关重要。曾竣知道自己的身份,象这种事他是插不上话的。

      只听周海峰说:“这几年你的纪委书记当的还是不错的,至于说你担任县委副书记一事,我们还要同县委协商,听取县委的意见。不过,也请你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因为查处汪显成一案,对你担任县委副书记一事造成负面影响。”

      周海峰虽然说的很原则,但吴成从周海峰的话中已听出市纪委对他担任县委副书记一事是赞同的,因而心中十分高兴。不过,吴成并没有将高兴之情形之于色,说:“我十分感谢市纪委和周书记的关心。既然周书记设身处地的为我着想,我还顾虑什么呢?周书记刚才问到汪书记在白云县的关系,据我所知,汪书记在白云县的关系网络是十分庞大的。我刚才想了一下,他的关系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一是他的亲戚,包括老县长杨国保、杨丽珠,还有他的妻兄弟、妻姐妹等;二是他的同学,有不少现在都在乡镇和县直科局任职。由于汪书记担任了县委副书记,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同学会的会长;三是过去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很多人因他的县委副书记身份而来往比较密切;四是他的一帮朋友和弟兄。这些人的身份和情况则比较复杂,他们有的是党政机关干部,有的是企业老板和个体经营者,还有社会上的其他人,这些人或多或少地都从汪书记那里得到过一些好处。”

      周海峰说:“你说了这一大批人,就我看,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汪显成的心腹和密友。当然,我们在调查中对这些人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该回避的要回避,该分化的要分化,该打击的要打击,该采取组织措施的要采取组织措施。现在,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那些由于各种利益关系而同汪显成关系非常紧密的人。”

      吴成说:“我就从这方面作一些具体介绍。在这些人中,真正同汪书记紧紧联在一起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外,主要就是他的那帮朋友和弟兄。汪书记经常同这批人在一起吃吃喝喝,并利用他手中的权力为这些人办过不少事,这些人也可能回报过汪书记经济上的利益。”

      周海峰说:“这批人太多,你一时也难已回忆全面,回忆清楚。这样,你回去后,认真地回忆一下,把它写出来,交给曾主任,以便他在调查中掌握。”

      吴成回答:“行。”

      周海峰说:“你重点介绍一下他在县委、县政府班子中的关系。”

      吴成边思索边说:“现任县委书记马昌军是从外地交流来的,在白云县刚工作了三年时间,同汪显成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关系。前任县委书记、现任县人大主任彭海洲同汪显成的关系很好,而且彭海洲又是在杨国保任县长时培养起来的干部,因而同汪显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汪显成的提拔上彭海洲发挥的作用最大。我估计汪显成同彭海洲的牵连也是最大的。”

      周海峰问:“县长徐先达这次准备交流到外地任县□□,汪显成同他的关系如何?”

      吴成说:“三年前汪显成任副县长时,就是徐先达的助手,两人在工作上配合比较好。汪显成提任县委副书记和这次推荐任县长,徐先达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至于说两人有没有什么牵连,我没有什么把握。”

      曾竣问:“班子中有没有同汪显成关系不好的?”

      吴成说:“只有我在前面提到过的江克锋和潘永林同汪书记之间有些隔阂,其他人我还没有发现什么迹象。”

      曾竣问:“你看这次对汪显成的举报会不会是江、潘二人,或是他们二人中的一人?”

      吴成摇摇头说:“我不知道。”接着又有些迟疑地说:“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曾竣问:“还有没有其它情况?”

      吴成说:“除了班子成员外,还有一个人的情况我要向你们汇报一下,以便你们在办案中把握。”

      见吴成这么郑重其事,曾竣问:“谁?”

      吴成说:“我们县纪委分管办案业务工作的副书记金中杰。前些年,他通过汪书记将他的妻子从一家亏损企业调到县财政局工作,因而同汪书记拉上了关系,两人来往一直十分密切。我怀疑汪书记的有些问题,金中杰曾帮他出过主意,让他如何逃避法律和纪律的查处。这次市纪委到白云县调查,金中杰很有可能会给汪书记通风报信。”

      曾竣听了大吃一惊。这些年来因在各县市办案的原因,曾竣同金中杰比较熟悉,也比较了解,对吴成的说法觉得难以置信:“这个不太可能吧!”

      吴成辩解道:“怎么不可能?我前面所说的这些现象可都是存在的。”

      曾竣仍是满腹狐疑地说:“这些年金中杰在白云县主持查办了不少大案要案,在配合市纪委办案中也作了不少工作。可以说,金中杰是你的一名得力助手,也是白云县纪委一名不可多得的办案骨干和业务尖子。他是搞纪律的,从事纪检工作这么多年,不会这样不讲原则,不讲纪律吧!”

      吴成说:“我听到很多人跟我反映金中杰同汪书记频繁交往的一些不正常情况,有几次我还看到他跟汪书记等人一起喝酒、打牌。当然,金中杰作为我的副手,我也不希望他同汪书记一案有什么牵连,更不希望他有什么问题。但事实毕竟是事实,我必须向市纪委汇报清楚,对市纪委的调查负责。”

      周海峰说:“你们俩就不要争辩了。既然吴成同志提到金中杰的问题,不论他在汪显成一案上有没有问题,有多大的问题,我们今后都会查清楚的。但目前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看还是谨慎一点好。曾竣你在白云县调查期间,对金中杰要注意回避,防止跑风漏气,失密泄密。不过在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金中杰同志产生误解,让我们的纪检干部受到误伤。”

      曾竣点点头说:“好,我会注意这个问题的。”

      吴成问:“调查组什么时候去白云县?”

      曾竣说:“3月4日,星期一上午。”

      吴成说:“那就是后天?”

      曾竣说:“正是。同你们白云县的工作有没有什么冲突。”

      吴成说:“冲突倒没什么。不过……”

      曾竣问:“有什么困难吗?”

      吴成说:“你们去的这么急,我是在考虑以什么理由让金中杰回避,让谁配合你们的调查。”

      周海峰说:“这个问题你回去后自己想办法。”对曾竣说:“你把这次到白云县调查的方法和程序跟吴成同志通报一下,听听吴成同志的意见。”

      曾竣翻开笔记本,看了一眼后说:“这次到白云县调查,我们室除了李明达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外,我和副主任关峰、还有袁洪刚、宋晶晶都去。”

      吴成插话问道:“宋晶晶是就是你们三室的那个女同志吧?”

      曾竣说:“是的。因为这次到白云县调查,我们考虑到可能会有女对象要谈话,有宋晶晶在场要方便一些。而且宋晶晶是财经大学毕业的,对财务比较熟悉,让她参与查帐也比较合适。根据举报信反映的问题,我们四个人打算分为两个小组,关峰同志和宋晶晶一个小组,另外还从市审计局抽调两名同志,主要负责审计调查白云县财政局的有关账目。这个小组的活动公开进行。我和袁洪刚一个小组,主要就白云收费站收费权的出售、几个基建工程的情况进行秘密调查,看汪显成是否存在从中收受贿赂的问题。我们用公开的审计掩饰秘密调查,主要是防止汪显成过早得知我们的意图和调查方向,从而串供堵口,设置障碍,给我们的调查增加不必要的困难。”

      周海峰对曾竣说:“刚才吴书记也提供了一些线索,我看这些线索还比较具体,比较重要,你们在初查阶段的秘密调查中也要纳入调查视野。”

      曾竣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这个问题我还差点忘了。”说完,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

      吴成说:“曾主任的这个计划比较周密,我没有什么补充的。不过,你们的调查工作不管怎么保密,白云县就那么大的一点地方,要想瞒过汪书记,几乎是不可能的。”

      曾竣点点头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我们不过是希望能尽量做得保密一点,把消息封锁的时间尽量长一点。”

      吴成问:“能不能先将汪书记或者杨丽珠‘双规’后再进行调查?”

      吴成所说的“双规”,是指中央纪委《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案件检查工作条例》文件中的一项规定:对那些涉嫌违纪的党员,纪委已经掌握了他们的一些严重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了给予纪律处分的条件,但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调查的;或者涉嫌违纪的党员有串通、逃匿的嫌疑,以及可能有隐匿、销毁证据等妨碍案件调查的行为,纪委可责成他们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说清楚自己的问题。这一规定,就简称“双规”,或称“两规”。这些年来,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运用“双规”措施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一批腐败分子纷纷在“双规”中落马,“双规”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

      曾竣说:“你也知道,我们要‘双规’一名党员,必须要先掌握一些违纪事实及证据后才能进行。目前我们对汪显成还只有几封末经调查核实的举报信,还不能仓促启动‘双规’措施。”曾竣心中非常奇怪,不知吴成作为一名县纪委书记,怎么会连这种常识性的问题都不懂。

      吴成没有注意曾竣奇怪的目光,断然说:“好吧,那我在星期一的上午在白云县的白云宾馆等候你们大驾光临。”

      周海峰对吴成说:“县委马书记那儿就不用你去说了,我会打电话通气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风雨欲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