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晨起 ...


  •   永平廿一年,冬,大雪,冰封千里,北风不休……
      风雪,白梅,孤亭,一人……
      晨起,一阵北风紧,白雪从梅蕊中掉落,冷风携来一阵冷香,清透心脾,缭绕不去……
      桌边的矮几上,一把茶壶,在红泥火炉上咕嘟开着,白色的水汽随着风摇曳着。旁边摆着紫砂茶具,石桌上是一盘棋,黑白分明的残局,执黑,必败无疑……
      李辞左手拿书,右手执着黑子,凝神钻研着残局,于旁上的水视而不见……白衣墨发,俊朗的面容,深水似的乌瞳,冷峻的气质……
      小厮彦青是李辞的贴身随侍,端的机灵讨巧,此刻识趣儿的不打扰他,只一边儿静静地伺候。
      此处乃镇国公府的别庄,六年前,李辞征得父亲的准许搬过来住下了。一住便是六年,此间除了年节,再也没回去过。
      青山镇这个别庄,虽说是所有庄子里最荒僻的,但却是最大的。期间种满了牡丹花,看着极是富贵。但因偏僻,故而鲜少人来。往常花开花落,无人观赏。他来后,拔除了所有牡丹,改种了玉兰,池子里种了白荷,后院寝房满了梅,还有前院的菊花……
      李辞放下手中的书,挪开棋盘,将矮几上的茶盘端上来,看着一边发着呆,一脸深思的书童,并未苛责,云淡风轻的一笑,径自点茶。
      看着壶中清澈碧绿的茶水,恍惚着,透过这袅袅茶烟,仿佛要望尽这虚无的飘渺。
      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行云流水,风度天然。今日一早起来收集的梅蕊雪水,配上去年烘焙的白梅蕊。煮茶的炭火是上好的金丝竹炭……这样的茶,即便点茶手艺不怎样,也不会将茶糟蹋到哪里去,至少是尚能入口的。
      他的点茶功夫,不算高明。这样的一壶茶,虽然说不上上品,但是能入口。
      盖上盖子,文火半柱香时间,袅袅的茶烟腾腾而上,清润的梅香扑鼻,直扑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好香呀,鄙人来的正是时候呢!”清朗的男声从不远处的梅林小径传来。
      彦青惊喜转身,便见一黑色大氅的男子转身出了梅林,直往亭子里来。
      “周少爷,您来了!”
      来者吏部尚书之次子,姓周名礼,字躬耕,乃李辞之挚友,二人神交已久,乃难得知己。
      接过周礼递来的大氅,彦青很识相的下去了。留下李辞和周礼二人对坐。
      “彦青,给少爷我拿个杯子来!”周礼丝毫不拘束地坐下来,无视李辞那张冰冷的脸。
      李辞看也没看他一眼,径自从碧云拢中拿出两个通体碧绿,苍翠欲滴的杯子,满上茶,一杯放在离自己身边半肘远的桌上,一杯放在自己身前。
      “我说颂章,你能不能不要如此暴殄天物?这点桥溪可不是普通之物,这茶也是难得佳品,怎能每次都如此浪费?”周礼看着那只无人用的杯子,颇为痛惜地道。
      点桥溪是那对杯子的名字,出自四百年前茶圣千宗义之手,他一生仅雕刻了此对杯子,赠与自己心爱的女子。可惜红颜薄命,那女子被逼亲嫁与皇亲,不到白日郁郁而终。而那茶圣亦伤心绝望之下,一病不起。这对杯子本应随着那女子葬入陵寝,但那皇亲记恨妻子与茶圣的感情,故而将二人分葬皇城的东西,生不得相见,死不得相守。这对杯子则被千宗义的弟子寻回,代代相传!
      李辞端起茶,并不搭理他。周礼知晓他那脾性,也不见怪,径自取了茶壶,为自己斟了一杯茶,慢慢品着。不时瞥一眼他身边的那只杯子,心中又浮起了那抹疑惑。
      “颂章,一直想问你,为何……”他看向那杯茶……
      李辞不语,只是默默看了身边一眼,依旧冷漠的注视着虚无的远方,久久不语。
      周礼见得不到答案,心中也释怀。自从四年前结识他,结交日久,熟识他的性子。说好听点是清高自赏,说得直白点就是孤僻冷漠,对谁都凉薄寡淡,即便是自己的父亲。
      然熟知身世他的人来说,这样的他也不忍苛责。
      “瞧你这怪脾性,真不知道怎样的人会让你碎了这千年不变的脸!”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女子,能够让他疼进心里。
      李辞不言,静静品茶……

      早春三月的早晨,晨光微曦,春风依旧带着寒凉,这寒凉,挡不住生机。
      “姑娘,该起了!”眼看着已经卯时过半,拢翠轻轻在素锦帐子外唤起沉睡的女子。
      芙蓉如面柳如眉,肌肤赛雪吹弹破。
      此刻帐内的人眨着朦胧的眼,恍惚的神色,似醉似醒。
      “姑娘……”拢翠听见帐子里的呼吸声,便知她醒了,上前挂起帐子,又忙拿了里衣替她穿上。
      一阵忙碌,拢云和拢翠伺候锦苏起了身。
      “什么时辰了?”接过拢云递来的牙粉,簌了口,洗了牙,坐在菱花镜前,拿了篦子慢慢梳着头。
      “姑娘不急,现在洗漱刚好。”拢云接过篦子,替她通着浓密的青丝。然后手巧地挽了一个漂亮的百合髻。
      锦苏看着镜子里的少女,百合髻高高挽起,隐隐可见掩藏在岁月下的风华无双。
      “怎么想到梳百合髻了?”锦苏看了眼身后的丫鬟,问道。
      “姑娘……不喜欢吗?奴婢觉得很好看呢!”说着拿了钥匙打开首饰盒子,挑了几样首饰准备给锦苏带上。
      锦苏瞥了眼那几样首饰,样式不算很新颖,但颜色亮丽,不过……
      “拢云,给我吧!”一个年约四旬的妇人转进卧房,接过拢云手上的首饰,放进盒子里。又拿过篦子,替锦苏打散了发髻,手脚麻利地挽了个双平髻,又挑了对青玉水绿珠花带在两侧。胸前垂着两条乌黑的辫子,剩下的发披散在背后。配上两侧垂下的丝绦,显出十三岁少女的娇俏与灵动。
      锦苏看了看镜子里的少女,少了方才的清华妩媚,多了些灵秀俏皮,满意地点点头。
      “还是奶娘细心!”回身朝孙妈妈嫣然一笑,梨涡浅浅,俏皮灵动,令人心怜不已。
      “今日祭祖,实在不宜打扮的太过出挑,这样温和谦宜最好不过。况且姑娘生来一双好眸子,怎样打扮都有一股子灵气,甚好!”孙妈妈打开衣柜,从里面挑了一件霜色苏缎棉衣,袖口和边角嵌着风毛,高高的领子将脖子护住。下身一条水绿色百花曳地裙,整件服饰将锦苏装扮的温婉谦和又不失灵动风韵。
      “这样甚好,不出挑也不会坠了姑娘的脸面。”最重要的是也不会让那位心存不忿。孙妈妈含笑看着眼前的少女,如此年纪还未长开,但是隐隐已经可以预见今后的风华。莫怪正房那边心存芥蒂时时挑刺儿了!
      锦苏见差不多了,便叫了传膳,径自走出内室,往小堂屋走去。小堂屋从她起床那会儿便升起了炉火,这会子正暖和。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各样细粥和小菜并一碟糕点。
      “姑娘,太太身边的绿玉来了!”拢翠从外间进来,手上捧着见月牙色的雪缎披风。
      “进来吧!”锦苏坐在小堂屋用着早膳,拢云在一边伺候着。身边两个二等丫鬟含章和含翠在一边打下手。
      绿玉进来便见这七姑娘房内井然有序的样子,心中压下讶异和不安,规矩行礼道:“七姑娘,太太已经在往荣熹堂那边去了,嘱咐您直接过去就行,不用往正房去了!”
      “知道了,倒是难为你一大早跑一趟了,大冷天的!”放下筷子,接过拢云盛来的白粥,就着含章夹的小菜慢慢吃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细说的意思。
      绿玉是个机灵的,知晓现下自己不宜呆在此地,当下便机灵地告退。
      “含章,你去给绿玉姑娘点个火吧,这黑天雪地的,仔细摔了!”随意搅拌这碗里的粥,瞥了一眼绿玉。
      “是,姑娘!”含章将银筷子交给含翠,出门去取了一个灯笼,交给了绿玉道:“绿玉姐姐可拿好了,这外边还刮着北风呢,甚是冷的慌。倒是难为你跑了一趟。太太那边也有好多功夫要收拾呢,就不虚留你了!”
      “多谢七姑娘体恤,太太那边倒是无事了,倒是五姑娘那边还收拾着,奴婢这就先过去看看了!”行了礼,倒是规矩的退下。
      锦苏放下手中的碗,含翠递来漱口水,含章半蹲着端着瓮盂。孙妈妈拿过方才拢翠取来的披风细心地为她披上道:“姑娘此行须得谨慎,老奴看方才绿玉来意不善!”
      “我知道的,奶娘不必忧心!这么年,那些子人什么时候良善过?”拢了拢披风,对着拢云道:“这几日你便留下照看吧,拢翠收拾收拾,一会子在门口等我,奶娘和含翠跟着我就好!”
      说完也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便出了门子。含章在前面打着灯笼,含翠扶着锦苏踏着冬雪朝荣熹堂走去。
      此时荣熹堂难得灯火通明,远远望去,甚是辉煌祥和。
      “姑娘,怎了?”含秋见她停下脚步,不解地问道。
      众人停下脚步,锦苏一笑道:“无事,走吧,去晚了,五姐姐又该生事了!”
      哎,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一章晨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