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四章(一) ...

  •   刚开学的时候三锦去过小百合家,那是个传统民家,四方都有绿葱葱的树木,离川森学校并不远。凭着记忆来到了小百合家门前,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个笑容温和的中年妇女,这是小百合的母亲。礼貌地打了招呼后,三锦脱了鞋,见大厅内空无一人,只是桌上还有很多吃剩了的水果瓜皮。“美子和她们都在她房间里呢,嘻嘻哈哈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小百合的母亲笑着这样解释道,边走过来收拾了桌上的东西。三锦道了声谢谢,走近小百合房间的时候,从里面爆发出一阵笑声,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伸手敲了敲门。

      正在里边玩笑成团的小百合好容易平息了嬉笑,下床赤着脚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白净的脸。叫了声“三锦”,赶紧将她迎进屋来,三锦瞧见小百合身后在床上笑趴着的几个人,可不正是文学社里的社员。顺手拉上了门,小百合打趣道:“三锦,我们都到了,你迟到了喔。”其实这个时间也不算迟到,现在是1点20分,距离约定好的时间还有10分钟,只不过是她们来的早了。小百合推推三锦,两人坐到床上,这时三锦才看到床上凌凌乱乱的放着几张纸,凝眸一看,是前些日子小百合拿给她看的写有诗歌的纸。

      小百合对三锦说道:“我想了想,决定还是让大家都读读再作判断,在樱花祭上咱该念些什么。你是高一新生,可能不知道,在以往几届里的樱花祭上咱文学社的表现可不差!”带有几分自豪的话说完后,想了想又补上,“好吧我承认这些都不是我原创的。”三锦看着小百合朝她挤眉弄眼,拿起一张纸,这些诗歌真的可以在樱花祭上念出来么。她实在难以置信。上崎户美似乎看穿了她的疑惑,笑着说:“我想三锦你低估了我们学校的雷点,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樱花祭本就是来玩的,所以念这种诗歌也没关系的。并且还给了你一个很好的机会呢。”说到最后嘴角往上勾起一个诡异的弧度,其他人都怪叫起来。

      后来三锦才知道那些笑声为什么而来了。小百合要求两个人对念,这样才能更加表达诗中的情感。三锦一直很想问为什么这里面没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最后还是忍了下去决定不说。不得不说,三锦对于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一直很好奇那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到底蕴藏了多少文人文化,单凭那精妙绝伦的古诗词,就能叫人沉醉其间。

      此时藤原和小香正在对读狄更生的《但愿我是,你的夏季》:但愿我是,你的夏季/当夏季的日子插翅飞去/我依旧是你耳边的音乐/当夜莺和黄鹂筋疲力竭/为你开花,逃出墓地/让我的花开得成行成列/请采撷我吧,秋牡丹/你的花——永远是你的!很容易看到,两个涨红了脸的女生最后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女女相念实在不难让人浮想联翩。其他人拿了个枕头故作发怒了,结果后来到了她们却也是如此。三锦始终没有说话,也许是没有机会,也许是她知道她其实和她们不是一个圈子的,只不过仅仅是因为都喜欢文学,所以才能聚在一起。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双膝弯曲靠在墙壁前,微微歪头看窗外的景色。小百合家的环境其实很好,因为四周环树,所以总感觉绿意盎然很有生机,阳光暖洋洋地洒下来,碎金落靠近窗边的一颗大树上,树荫照在地上供人歇凉。偶有小鸟停在横在柱子间的电线。见到呆呆的一言不发的三锦,小百合忽然觉得有点儿愧疚,都是文学社里的人,都是她请过来的,为什么独独会少了三锦?其实小百合也并非有意疏离,而是她感觉三锦本身存在感便不高,再加上她不愿搭理人总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很让人注意到她的存在。拍拍三锦的肩,三锦猛然从思绪游离中脱出身来,一见是小百合,嘴角扯了扯:“怎么了?”小百合将手中的纸递给三锦,笑容灿烂地说道:“三锦,樱花祭那天我们决定背这首,你要念的地方都给你打圈了。要记住是背喔,否则如果上去了咱是用读的可不是太丢脸了。”

      扫了眼手上的纸,是波德莱尔的《阳台》,这是首很美的诗。三锦点头。见她面色略有迟疑,小百合顿时了然,她又拍拍三锦的肩,道:“樱花祭的那天可不许有任何差池喔。我想三锦你肯定能非常非常完美的完成。我很期待着那一天三锦的出色表现!”

      从小百合家出来后,阳光有点儿猛烈,三锦抬头看了眼小百合的那个房间,又看眼手上的那张纸,心想着这儿离家也有点儿距离,来的时候是乘车过来的,回去倒不如走路,边走边背也不失为一种情趣。三锦不是天才,自然没有那种过目不忘的能力,对于从小就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三锦来说,从以前要用30分钟背下一篇课文到现在需15分钟背下,倒也是种进步,当然这是在以后都不会再忘记的基础上。这次的朗诵并不是所有成员都去,这点上三锦倒应该自豪,因为小百合的人选中只有她一个一年级的,想到这个心底却也乐滋滋的。因为是在整篇之中挑取一部分,所以要正篇都背下来,否则的话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了,也就失去了整篇诗歌的感情。

      “我的回忆之母,情人中的情人/我全部的快乐,我全部的敬意/你呀,你可曾记得抚爱之温存/那炉边的温馨,那黄昏的魅力/我的回忆之母,情人中的情人……”三锦喃喃着,想了一会儿觉得记住后试着背了一会儿,觉得还是不行,于是又读了几遍。这首诗歌在初中的时候念到过,不过那时只是匆匆一看并没有下功夫,在三锦脑海中的印象只是模糊的一片,并不深刻。念了又几遍,觉得差不多后再次开始背。背不出来时支支吾吾个半天,用脚踢踢地上的碎石子,没一会儿灵感就来了。虽然疙疙瘩瘩,但也勉强过了,于是接着下一段。整篇诗歌在脑海中先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便好,然后再下苦功逐字逐句地去背。

      三锦这样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