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预谋出宫 ...
-
契子:
在通往岳国的官道上,以魏国的汝王苏时卿为首的队伍正往岳国前进,这魏国的王爷去岳国干嘛,当然,不是去打仗。而是去答谢,要说答谢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在魏国西部的兵队里出现了瘟疫。而此时,在魏国附近的吐蕃族乘机攻打魏国西部的河阳城,因士兵身染瘟疫无力抵抗,而救兵暂时未到,河阳城看似要保不住的时候,魏国附近的岳国这时出兵相救,替魏国保住了这河阳城。魏国向来都是走有恩必报路线的。就有了苏时卿前往岳国的一说。
正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一座名为宝黎殿的外面,隐隐能听到殿内窃窃私语的声音,那种压抑着似乎又有些争吵的声音给这个安静的院子添加了几分诡异。
连杏树上的小麻雀都感觉到不对劲,早早的飞掉了.
“以竹给我拿件便服来,一会要穿。”宝黎殿内,陶宜晴坐在椅子上,脸上满是胜利后的得意。
显然刚才争吵的是这俩人,以目前情况来看胜利的是陶宜晴。
“公主能不能不出宫去,太后和皇上知道了后果会很严重的。”以竹劝说着似乎在做最后的努力。
陶宜晴瞥了眼以竹道:“你不出去后果会更严重。”
以竹心里那个苦,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今天早上太后专门让瑾瑟姑姑来叮嘱公主今天魏国的王爷要来,要注意形象,不能满皇宫的乱跑,好好地呆在宝黎殿。公主倒好,还想着溜到皇宫外面去。也不知道倒霉的是谁。
不过回过头想想,今天汝王进宫侍卫肯定得增多,公主应该是出不去的。对,是出不去的。以竹自己给自己吃了个定心丸。
比起以竹,我们的陶宜晴公主可是心情大好,终于等到今天了。
原因是在上次出宫的时候遇见一道士,本来陶宜晴是想戏弄一下他的,谁知他把陶宜晴从小到大的糗事全都给“算”出来了,比如说:6岁尿床。7岁荡秋千时给掉湖里等等。
其他的就算了。要知道就是因为掉湖里被捞上来之后,那段时间整天迷迷糊糊,神志不清的,甚至连人都认不清。宫里的人还都以为她傻了呢,尤其是陶雅芙和陶雅客那俩姐妹,整天叫她迷糊蛋。
虽然后来神志清醒了,不过从此还是在陶宜晴幼小的心灵上埋上了一层阴影。
所以,当旧事再提起,陶宜晴不淡定了。
为了驳回面子,陶宜晴全都否认了,不过那道士还是蛮淡定的,递给了陶宜晴一张纸条,临走前还留下一句话:如若有空,就于三天后的酉时在小湖边相见,将解决人生一大难,逾时不候。
单单是这些,还不足以让陶宜晴冒险出宫,重点在那字条上。
言妃扭到脚,厨房太监小米掉水缸里。是那字条上写的,也是后来的确发生的事情。
陶宜晴出宫可不是为了给自己解难去了,得去问问那言妃扭到脚,小米掉水缸里的事是不是他干的。毕竟祥知未来是件罕事,岂能随意就知,而且那么巧就让她给碰上了。有问题。
言妃是没什么,自从扭到脚就每天营养大补的,目前以无大碍。
这太监小米就可怜了,胆小的小米掉到水缸醒来后,就活活吓成了精神粉碎性错乱,整天疯疯癫癫的。多好的一个人,就这样给毁了。见到了那道士得跟他商量商量小米的问题。
“公主衣服选好了,你穿什么颜色的。”以竹抱了一堆衣服给陶宜晴看。
陶宜晴瞅了一眼,“就绯红的那件吧。”
陶宜晴换好衣服就往外走,以竹急了。“公主今天侍卫增多,我们这样是出不去的。”
“所以我没想直接出去,走。”言毕陶宜晴转身走开。
“走?去哪啊,等等我,公主。”以竹急忙跟了出去。
“当然是去语妃皇嫂那了,她那么聪明肯定有办法的。”陶宜晴在为自己的决定暗暗得意。谁都知道今天汝王进宫皇宫侍卫增多,连个鸟飞出去都得被人盯着,更何况是人。这汝王也真是的,哪天来不行偏偏今天来,真是晦气。还有那个臭道士,选在哪天不好非得选在今天,考验智商的时候到了,还好够聪明。等见到你看怎么收拾你。
想到这陶宜晴心情大好,又加紧了前进的步伐。
这一主一仆,一前一后,往解语阁走去。
这解语阁位于离皇上寝宫最近,离后宫稍远的位置。而且是两层的阁楼。解语阁不似其他宫殿金石玉瓦。只是普通的阁楼,但放在金碧辉煌的皇宫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解语阁是语妃进宫之后,皇上专门给她建的,阁名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让皇上那么上心的一个人,却不受宠,让人很费解。
解语阁门前的小路是由小石子铺成,歪歪扭扭的通向门口,却不显杂乱,小路两边种了些简单的盆栽,仅此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主人喜欢简洁素雅的环境。
阁楼内部也很普通,简单平凡的装饰看不出任何的独特之处。要说房间内最独特的就数墙壁上挂的那副画了,画内是一女子一身简洁的白色裙袍,及腰的秀发随意的飘洒在肩头,绾了个简单的发髻,似有风吹过,几根青丝在耳边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风情,虽然只有侧脸,但不难看出也是位美艳绝伦的女子。手握一柄长剑随风舞动,有种飘逸的美感。画美人更美,画图之人可谓下了不少功夫。
阁楼内一位素颜蓝衫的女子立于窗前,静静的望向窗外。
“语妃皇嫂。”陶宜晴轻唤了声。
窗前之人闻声转身,一袭浅蓝色衣衫,一根丝带系在纤细腰间,三千青丝仅用一支簪子浅浅绾起。唇不点而赤,眉不描而黛。这随意的装扮,丝毫不显深宫怨妇的之色,到给人一种与世无争,清逸脱俗之美,堪称绝色。
“语妃皇嫂想什么想的那么入迷,连我进来都没发觉。”陶宜晴打趣道:“是不是在想皇兄呢?”
“就你知道取笑我”纳兰之语甚道:“今日你倒挺闲的,竟有空来我这。”
陶宜晴嬉笑,“哪有取笑,语妃皇嫂你敢说你没在想皇兄。”
纳兰之语睫毛动了动,“他近日还好么。前几日远远的看了他一眼,又消瘦了许多,是不是前朝的事太忙了。”
陶宜晴翻了个白眼,不屑道:“皇兄不知道过的有多好呢,再说有你这个军师在,他有什么好忙的”
此军师非彼军师。
每次陶宜晴来解语阁都会给纳兰之语带来关于皇上的最新消息,比如说,又为朝中之事烦心了;哪件事又钻牛角尖想不通了。
这个时候纳兰之语的聪明才智就发挥作用了,她也会帮着想办法,然后让陶宜晴告诉皇上以供参考。她的想法也是甚得皇心。这也是她在闲居无聊的日子里唯一的慰籍。
不过,唯一一点的是不能让皇上知道办法是她想出来的。
这就成就我们伟大的贤城公主陶宜晴,由于每次陶宜晴向皇上传达纳兰之语的思想时都以自己的名义传达。因此,皇上非常喜欢这个贤民爱国的妹妹,便赐封号贤城。
刚开始这贤城公主叫的陶宜晴有些心虚,后来慢慢适应了,再后来就理所当然了。
陶宜晴每次来解语阁都会去二楼,这二楼不似一楼那样四面都是墙壁,而正好相反四面通风,四周只有半米高的护栏,白色的帷帐收在两边。白天可以赏太阳;晚上可以晒月亮;雨天还可以观雨。站在上面还可以看到御花园的景色。
陶宜晴惬意躺在摇椅上,赏着楼下的风景。“语妃皇嫂,皇兄可真疼你,瞧这解语阁建的多有情调。”
“贤城你来就是为了取笑我?”纳兰之语故意绕开话题。
陶宜晴一听这话,嗖的一声从躺椅上蹦下来,一拍脑门“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什么正事。”
“其实也没什么事。”陶宜晴心虚:“就是想出宫溜达一圈。”
“.......”
“你不会也跟皇兄一样不让我出去吧。”
“.......”
“我保证出去不捣乱,溜一圈就乖乖回来。”
其实说起捣乱陶宜晴还是蛮心虚的,以前她也是可以自由出入皇宫的。
在宫外她也有自己的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去放一下风,美其名曰:户外锻炼。皇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支持也不反对。
“语妃皇嫂。”
“.......”
见纳兰之语迟迟没有回答,陶宜晴用手在纳兰之语面前晃了晃,“语妃皇嫂,你有没有在听我讲话啊,你看什么呢。”
顺着纳兰之语的视线看去,陶宜晴顿时明白了。
“是皇兄,哎?他身边的那位是谁呀。”
“今日魏国的汝王进宫,这个时候在皇上身边的应该是汝王。”
魏国!!汝王!!!那是多么敏感的字眼,不就是那个害自己不能出宫的罪魁祸首,害得自己为想办法出宫费尽脑筋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的汝王。
送上门来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人的动作总比思想快那么一步,陶宜晴看到那个罪魁祸首,那么一激动就冲了出去,她好像忘了,此刻她是在二楼的。
“宜晴”“公主”伴着二人的呼喊,陶宜晴“扑通”一声落地了,也算给楼上的二位一个回应。
先不说陶宜晴怎样,且说说皇上这边。皇上身边的确实是汝王无疑,在他来岳国之前就听说岳国的青城公主生的仙姿佚貌。岳国的国师曾在在她出生后看个一眼,说了句,生于月下视之;昭颜智齿,真国色也。更加证实了青城公主那绝世的容颜。
虽然真正见过的没几个,但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乎。让人忍不住一睹芳颜。所以在他办完事之后,借以参观皇宫为由,打入皇宫内部,看能不能见一眼倾城之貌。
就在他正与皇上交谈解语阁的独特的时候,突然有一物从阁楼上掉下来,众人一惊,待看清之后原来是一个人。
陶宜晴趴地上,扭扭胳膊动动腿,暗自松了口气,还好是摔在草地上,没有断胳膊断腿,只是有点晕晕的,阿弥陀佛,欲速不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