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迷蒙的观音山(二) ...

  •   得亏在自愿参与搜索的队伍中,有一个叫华春光的观音山所在地——清原县大柳公社的团委书记,他今天是趁五一假期陪同前来探亲的妻子到观音山游玩的。华书记由于担任领导职务,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且有临危不乱、处事不惊的素质,先前的集体搜寻行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他的协调组织中进行的。
      看到眼前的混乱场面,华书记提出了意见:“我们能找的地方基本都已搜索到。现在夜已经深了,我们又没有照明设备,大家也都又累又饿的一天了,再这样找下去,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不如大家先回去休息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大家再到这里集结。白天的视线好,也许能够找到。”
      “对对,还是明天白天再找吧!现在黑灯瞎火的根本看不见。”大家都很赞成华书记的意见。
      华书记随之又转向了郝丽娟她们:“你们几个王歆格的同学也抓紧和学校联系一下,看看王歆格有没有已经返回学校了,免得我们盲目。”
      “嗯。”几个失魂落魄的姑娘赶紧的点头。
      那时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经济还没有大踏步的前进,观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更新。虽说城市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但农村尤其是边远的乡村还停留在旧的体质时期。观音山由于还没有被开发,所以也就很少有旅馆、饭店等服务场所。通讯就更落后了,电话基本是每个村才有一部,且是手摇的老式机子,还是短距离的内线,要想打外线必须到公社邮电所才能打。交通也是很不方便,长途客车每天只有中午路过一次观音山,且停车点还距离观音山很远,要想出一次远门必须早早的到停车点那里等候。
      由于已经半夜,几个姑娘无处可去,好心的华书记夫妇便将她们一起带到了公社所在地自己的家中。
      到了公社驻地以后,几个姑娘要办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华书记的帮助下,来到了公社办公大院,找到了办公室里仅有的一部外线电话往学校打电话。但由于放假,且又是半夜,学校无人接,无奈她们只能等到第二天再打。
      华书记的住处,其实就是一间临时租借的简陋民房,只有一间卧室,做饭还要到院子里的简易厨房里去做。卧室里有一张临时搭起的双人床,外加一个简易橱柜、一张饭桌、两把椅子,其他的家具等物件一概没有。
      华书记的妻子赵新宇是邻近公社一所小学、初中联合在一起的“联中”数学老师,今年两人刚结婚。平时他们俩分居两地,只有节假日小两口才能团聚到一起。这次是赶上五一放假,小两口便利用这难得的假期到观音山风景区游玩。
      由于是深夜,郝丽娟一行四姐妹已无法找到就寝和吃饭的地方,善良的华书记夫妇便在自己家中简单的下了点面条招待她们。由于家里只有一张双人床,华书记便让几个姑娘同自己的妻子挤在那张双人床上,自己则到公社工作人员的单身宿舍凑合了一个晚上。
      由于王歆格的失踪,几个姑娘哪里还能睡得着,一晚上都在不停的“烙饼”,还不时的会传出阵阵抽泣声。
      好不容易捱到了天亮,几个姑娘饭也顾不得吃了,脸也顾不得洗了,早早的便来到公社办公大院,等待着华书记前来开门,以便给学校打电话确定王歆格是否与学校取得了联系。
      “饭还是要吃的!只有吃饱了饭,有了足够的力气,才能开始下一步的行动!”华书记劝解几个姑娘先去吃饭。
      “我们不饿,我们只想早一点给学校去电话,看看格格姐是否已经回到了学校。”郝丽娟期待的眼神看着华书记。
      其实华春光心里明镜似的:观音山距离东城大学有二十余公里的路程,王歆格怎么会舍近求远的不与一起来观音山游玩的同学联系,而自己跑回学校去呢?但看到几个姑娘那充满幻想的眼神,华春光委实不忍心去打破她们的幻想。
      给学校去的电话终于打通了,接电话的是一位教务处的女老师,她应诺先向教务处的领导汇报一下,然后再查询一下有无王歆格的消息,最后再给郝丽娟她们回电话。
      只一刻钟的功夫学校那边就回电话了,打来电话的是教务处的处长孙殿秋。孙处长告知郝丽娟学校没有人见过王歆格,也没有任何人与王歆格联系过。同时又再次详细询问了一遍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指示郝丽娟她们继续寻找,还要将寻找的结果随时向学校反馈。
      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几个姑娘又再次陷入了自责与沉痛之中。尤其是庞淼和葛翠翠,从昨天失去王歆格的音讯那时起就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的自责,后悔不该将自己的包裹让王歆格来背,以至于让王歆格累的跟不上了队伍,从而导致了王歆格的失踪。
      人命关天。作为观音山风景区所在地的公社党委得知了这一情况后,决定授权已熟悉情况的公社团委书记华春光同志协同郝丽娟她们继续寻找。
      得知公社党委委派自己的丈夫继续负责搜救工作,妻子赵新宇特向自己的学校请了假,也要加入到继续搜救的队伍中。
      华春光与郝丽娟等一行六人骑着自行车,首先来到了距离观音山风景区最近的村庄——大柳公社宝丰村搬救兵。
      宝丰,源自于风水宝地一语,同时,还隐含着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隐喻。传说这里的祖先原是一群逃避追杀的避难者,他们来到这深山老林本是为了避难活命,却不想这里不仅景色好,且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处不为世人所知的世外桃源。从此,这群避难者便在观音山客居了下来,并开始了他们务农耕作、繁衍生息的山林生活。
      宝丰村虽算不上是什么大村,却也是有着二百多户人家、一千五百余口人的中型村落。观音山中心区域的农田林地除东部和西南部是邻村的以外,其余大都是宝丰村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