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水患 ...
-
第九章水患
大水蔓延了碧璆河下游的所有村庄的时候,付奕宸和肖誉正在御书房里抵死缠绵那,你要问为啥是御书房?那只能说这个昏君着实是荒淫无道啊!自从那次仁轩王府付奕宸喝醉俩人干柴烈火了之后,肖誉就想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虽然俩人不能住在一起了,但是每天还能见面不是?每天下了朝,付奕宸从宫门前坐轿子回王府,半路再偷偷的绕到御书房南门,偷偷进去,这样肖誉下了早朝回到御书房,看似每天都在御书房里批奏折,但实际上是在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当然,有时他俩还一起商量下国事啥的。等到夜色迷离了,肖誉再悄悄把付奕宸送回去,这神不知鬼不觉的多好,还挺刺激是不?
这天早朝,地方八百里加急的奏折终于送到了肖誉的手上,看完奏折的肖誉气的一脚就踢碎了面前的书案。
“碧璆河洪水暴发,下游所有良田都被淹没,百姓流离失所。你们有谁愿意前去治水吗?”这可是个大难题,满朝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治水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谁愿意去呀,一个不小心再丧生在洪水里可就玩儿完了。而且天灾往往伴随着瘟疫,百姓暴乱啥的,一个处置不当,可就不是丢乌纱帽那么简单喽。再说那些想去的,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都是自己人,他们倒是想去,可是专业不对口啊,就是派去了也发挥不了啥作用。于是大家都沉默了。
“就没有一个能治好这水患的人了么!”
“父王,儿臣愿意前往。”付奕宸大声答道。
你要说付奕宸傻吧,他可不傻,他敢出这个头自然是有原因的。
早在昨晚肖誉就接到了关于碧璆河水患的密信,两个人一接到消息马上一起商量对策,他们都觉得这样的大事是必须派自己的人去的,而且得是稳妥的人,既要治了水患又要安抚了民心,还的让满朝文武没有异议,若是派的人不对,可能会使自己损兵折将到是小事,可如果解决不了事情就会使百姓暴乱,怨声载道,不利于朝廷的发展。
这思来想去当然是在璆西长大的苏尚书和薛侍郎最合适了,他俩不仅熟悉地形而且亲身经历过十年前的璆西水患,当时他俩还是地方官,本来治水有功应该被提拔入京的,可惜当时外戚当道小人专权,这样的人才不能被发掘任用。还是肖誉登基后整理以前的官籍档案才发现了这两个人才,提拔任用的。
现在该到了他们回报肖誉的时候了,可是他俩只是棋子,若是没有能掌权的人与他们一道恐怕免不了要受地方刁难和别人下的绊子了。到时损兵折将又治不好洪水就麻烦了。于是肖誉终于决定让付奕宸前去,他虽然年龄尚小,可身份特殊,一个王子前去地方治水、又有专人保护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再说他也是时候让付奕宸出去历练一下了,若这次治好了水患、安抚了灾民自然会让他得到民心,同时以付奕宸的才智,这样的远行未尝不是收买人心,培植势力的最好方式。他自然会派些亲信暗中保护他的,莫子初精明能干又与他熟知,带在付奕宸身边安全又放心。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所以,在这对伪父子的策划下,就上演了今天这一出戏。
“好!朕的儿子就该勇于担当,朕就派你前往,另派苏锦恬,薛荣采辅助仁轩王同往璆西治水!即日出发。”
就这样,在肖誉的安排下,付奕宸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开始了璆西之行。乘着车马越往南走天气就越发的炎热,好不容易挺过了闷热的气候,过了千祁山却又成了一片阴雨连绵、不见天日的天气。终于到了璆西时,眼前尸横遍野一片荒芜的景象惊呆了付奕宸,这让他的脑袋里立刻又浮现出了当日宫变之时那惨绝人寰的景象。但只是稍一心惊,他就马上又镇定了下来,毕竟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当日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孩童了,如今他带着大批人马和赈灾物资赶到这个地方不就是为了帮他们走出苦难吗?如果连自己都慌了阵脚,那这些还活着的灾民的未来要由谁去保障那?再说,朝堂之上有多少人都在等着看自己的笑话那,自己绝不能输!
终于,在两位大人和莫子初还有地方官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疏通了河道,泄退了洪水,修筑了堤坝,安置好了灾民。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整治下妥善解决了。我们的仁轩小王爷也终于是累的倒下了,这数月来的劳累,可差点没折腾死他,但他也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他看到了失去孩子的母亲,失去父母的孩子们整夜啼哭,看到无数失去家园的人们栖身荒野。他就置身于他们之中,每日吃着和他们一样的赈灾粮,与他们同甘共苦,帮他们重拾起生活的希望,带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段艰难地旅程使付奕宸在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以前没看过的和看不清的那些真实。一切积压在心中的阴霾都在温润的阳光下渐渐散开,那内心深处深埋着的前所未有的清明逐一铺展开来。他开始懂得了成长的真谛。
从此后他会彻底的离开肖誉的庇佑,在面向未来的路途中勇敢地站起来,独自去面对前路的风雨飘摇和荆棘坎坷,他会扛起属于他的责任,在举步维艰的朝堂之中开辟属于他的道路,面对着所有躲在暗处伺机而动的对手,他会将他们各个击破。最终,相信他一定能成长为一个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仁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