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012 中元节 ...

  •   近七月半,中元节将近。

      佛教中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得到六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饿的皮包骨头,不成人形。
      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在七月十五日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念《盂兰盆经》,才能救出你的母亲。”
      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习俗,又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鬼魂。

      而许德之所以对这个节日这么感兴趣,是因为这一天,妇女们可以出门到西泇河看人放河灯。
      《穿越手札》上说这里女人轻易不出门,唯一能期盼的就是亲戚家有喜事,跟着长辈们出门赴宴看看景,权当坐牢放风!

      “不行,中元节是好玩的嘛,再碰上不干净东西可咋办?”
      孔氏是一点都不想叫闺女离了眼前。中元节这天,她得操持祭祀用的东西,哪有功夫出去。
      看孔氏这么坚决,她也只能放弃了出门看看的打算,垂着头坐在炕上发呆。

      胖爹进来的时候,她正在寻思能不能学前人,偷跑出去。

      “阿醺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许德起身敛袖行礼,明宏大胖手摸摸她的头:
      “阿醺几时这么懂礼了?”

      这一个月,她一直怕真性情表露,会被人当做妖怪烧掉。不敢多说话,不敢多见人,紧守着规矩。
      可是她却疏忽了一点,明宏和孔氏,是玉喜她亲爹亲娘,礼数讲的太多,反倒生疑。

      想到这一点,她便仰着脸咧嘴一笑,一口白牙尽露:“爹爹不喜欢阿醺遵规守矩吗?”
      “爹没有不喜欢,只要你自在就好。”

      孔氏递过热手巾,笑道:
      “阿醺近来听话的紧,不似小时顽皮了。前几日,阿醺还给扈妈妈闺女的封了赏呢!”
      明宏听见闺女打点赏礼,倒是很惊讶。
      瞅瞅自己闺女,梳了个不似往常的发式,却比两个揪揪包更讨人喜欢,笑着捏捏她的圆脸:“咱闺女到底生的随你,怎样收拾都好看!”

      “老爷这是夸我呢,还是夸闺女呢?”孔氏脸色微红,低声问。
      明宏脸也微红,笑:“两个都夸!”

      孔氏服侍明宏坐下,又命绿萼捧上刚兑好的糜子桂花茶汤,“这是阿醺大舅舅着人送来的,在京城买的,说是比咱们这做的好。老爷尝尝?”

      京城一带一直流转:‘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房,光禄寺茶汤,武库司刀枪’,区区茶汤能和翰林文章相比,想来是极品美味。
      “阿醺吃过了吗?”
      孔氏瞅了一眼听见吃食就两眼晶亮的闺女,“这是发物,阿醺还伤着呢。”

      许德屁股挪过来挨着胖爹:“我好了,爹你瞅瞅,早都不用包着了。”
      说着就歪头往胖爹眼前凑。
      她的伤其实倒真好的差不多了,皮肉已经愈合,还剩红红一道肉痕,估摸得有些日子才能消退。

      “倒真是好的差不多了,以后可得留心了。”

      看玉喜盯着茶汤瞧个不停,孔氏便叫人端了清热的蜂蜜雪梨上来,“这个喝着更好,润燥。”
      许德捧着喝了一口,白白的梨子被煮的很烂,配着红红的枸杞,还有细碎的银耳,甜而不腻。
      就把茶汤抛到脑后了。

      明宏笑看着闺女发间摇晃的珊瑚流苏链,有些奇怪:“这珊瑚链,珠子这么小,不是我买的吧?”
      孔氏笑着去摸那链子,“你买珠子,专挑个儿大的买;买宝石,专挑最闪的买;买个金钗,就没有下来一两的。”她对自己夫君的眼光一直表示深深的鄙视。

      胖爹还有这爱好?
      转念想了一想,绿桑登记在册的首饰,琥珀珠子,红宝耳环,好像都是挺大挺闪的类型。她爹品味挺暴发啊!

      “这链子是我娘送来的,下月初一不是阿醺生日吗,母亲说要接阿醺去逛逛。三十早上我大哥来接,你可别忘了啊!”
      出了阁的女子回家省亲,得娘家人来接,没有自己跑回家的道理。
      重视点的,大舅来接,稍差点的也得派个侄子之类。有个男眷,路上也安全些。

      明宏略一寻思,道:“那事有眉目了?”
      孔氏笑着点头,指指玉喜,还怕她听见。

      明宏吃着茶汤,看闺女捧着青瓷碗喝羹,小脸白嫩嫩的,小嘴粉嘟嘟的,越发觉得可爱。
      “阿醺既然都好了,爹明晚带你去看河灯如何?”

      真的?
      “爹你可不许诳我?”
      “爹怎么会诳你呢。”

      出门和吃美食相比,眼下自然是出门比较重要,她来了一个月,连明家的大门都还没出过呢。

      “不行!”
      孔氏就急着拦她,“阿醺日渐大了,不能再随意跟着老爷出门了。还是老老实实拿几下子针吧!”
      拿针?刺绣?十字绣行吗……

      “阿醺才十岁,出去转转也没什么的,再说,整日困在院子里,眼界心胸能开阔到哪里去。你看看你那个外甥女秋芳,就是被你们所谓的孔家规矩给关坏了!”
      孔氏张张嘴,无从反驳。
      确实,曲阜孔家是儒宗,无论男女,规矩都极严。
      但孩子管的太严,确实有失于原有的天真烂漫。

      许德满怀期待,歪着头星星眼瞅着明宏:“爹,我是去呢,还是去呢,还是去呢?”
      闺女那崇拜且期待的眼神,让明宏成就感暴增,大手潇洒一挥:“爹说去,就去!”

      孔氏无奈,“既这样,扈妈妈不在,就让宋嬷嬷跟着。阿醺你且留心,别只顾着看灯。”
      许德当然满口答应了。

      转眼到了次日,明家男丁们,先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了祖先。
      许德从用过了午饭就穿戴妥当,还带了帷帽,等着胖爹回来。

      明家祖坟在黛山一带,这一来一往,明宏回家时已快申时。
      进门就瞧见穿戴整齐翘首以盼的闺女,当下衣裳也不换了,就带着闺女出了门。

      西泇河出峄县君山,往南流入邳州,是运河的一条支脉。
      兰陵这里多泉,多水,虽不像苏杭以水为路,但水路也占一席之地。今年知县就把孤魂道场设在了泇河南码头。

      码头上人们纷纷到祭坛焚香祷祝,穿着袈裟的和尚分列两旁,喃喃唱经。
      胖爹也过去敬了一把香。
      “知县今年把道场设在这也是有用意的,上月有只船从杭州北上入京,不知怎么回事就沉在了河里,一船十多人,都死了。听说里面还有好几个回乡探亲的军士呢。”

      许德听着有些怕,拉着胖爹的袖子,“爹,咱们还是去看河灯吧。”
      河灯简单,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彩纸做成的荷花“水旱灯”,水灯大多是为给那些冤死鬼引路,但也有一部分是祈福的。

      许德也买了一盏莲花灯放入河水中,看着灯漂漂而去,她在心里默念:明玉喜,机缘凑巧我占了你的身子,出于无奈,不能向你父母透露你已亡故的消息。不过你放心,每年你的忌日,我都会为你上一杯冷浆。愿这一盏灯,为你引路,通往极乐,再无苦痛。

      宋嬷嬷说起过,玉喜爹娘成亲多年一直没有养活下孩子,不是早夭,就是保不住胎。一直折腾到第六个年头,寻着一个擅妇女科的大夫,调理了一整年才平安生下了玉喜。唯一的女儿就这样没了,她是唯一知道实情的人,她却不能说。

      灯漂到河中,渐行渐远。倏忽便灭了,她回头看宋嬷嬷,嬷嬷把她拉起来,
      “水灯灭了,冤魂附在上面就是过了奈何桥了。姑娘心善,不论哪个冤魂托了这盏灯,都圆满了。”

      “爹,咱多买几盏灯吧,沉船的那些人,未必眷属都能找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等她们买了河灯,再回方才渡桥,早被一行人占了,为首的公子锦衣华服,长身玉立,光从背后看,许德就觉得这该是一个美男子。

      “咱们去下游吧。”
      明宏便领着她往下游去,许是明宏的声音有些大,那锦衣公子闻言回身瞅了一眼。

      放了河灯,许德便领了她往自家酒铺子去。
      刘掌柜早听了信赶出来迎接。

      酒铺临街而立,门头匾额上书着两个大字:明酒。
      大粗笔,顶天立地。

      许德扫了一眼,店里倒是清亮干净。
      “老爷,小姐,快里面请!”

      刘掌柜虽是个粗人,却十分知礼,眼见着东家身后跟了个年岁不大的姑娘,身边还带着老嬷嬷和丫鬟,虽遮着脸,但他一瞧便知是大小姐。早遣了伙计去知会自己婆娘。

      刘掌柜的婆娘闻说大小姐也跟着来了,忙带了闺女二丫迎出来。
      “咱们进去吧!”
      一行人刚要进铺子,背后却忽然传来一声凄厉叫喊:“明老爷,求您救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012 中元节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