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无。 ...
1993年,20多年前的事了。响应国家政策,大批青年赴美留学。黎珞瑜孤身一人带着四岁大的孩子来到纽约,为了逃避那桩不幸的婚姻,也为了自己在艺术上的修行。
她先去拜访了住在时代广场周围的同行们。在时代广场第七第八大道之间有一座住满艺术家的大楼,在那里她遇见了曾经在美院教课的老师马克,还有来自中国的画家陈。她也打算在那儿租房子,但附近的那些成人商店让她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她的女儿可不能被这些东西受到影响。
那时的时代广场周围还未完全“改邪归正”,周围还是不太安全的,有个中国画家在附近被歹人打死了,而且这里距郊区的疗养院还有大段距离,最后她选择租在了疗养院附近了一家民房。
当时在纽约的艺术家们大都聚集在苏荷区、东西格林威治村还有西十四街一带和布鲁克林。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家,她不觉得没和他们做成邻居是种遗憾,艺术本来是独立的,谁不是关着门创作,出来偶然见面打声简洁的美式招呼,便各奔东西了?即使是真挚的画友也不会是互道家里长短的邻居,艺术家们除了搞艺术之外似乎就不会再关注其他的琐碎。
黎珞瑜租了两间房,一间做画室,另一间自己住。那时她初到纽约,在艺术界还未崭露头角,所以搞艺术还得靠家里支持,开支这方面自然得省。恰好邻居家的一位美国老太太特雷西,和善亲切,特别喜欢乔小言这个孩子,有时为图方便,黎珞瑜会把自己的孩子扔给老太太照顾。
平时她除了吃饭睡觉,大半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画室里。画的那些画快堆满了整个画室。她从没卖过画,也没去找画廊,更没有参加展览。有时她想她这般努力画画做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许她天生就不是追名逐利的那块料,那些作品也被当做自己的孩子般对待,她是舍不得卖掉自己的孩子的。
黎珞瑜在纽约长居,寒暑假的时候会带着孩子回D城。她极不愿意见到她名义上的丈夫乔振声,而黎老爷子又惦记乔小言这个孙女,她不想回去,干脆就让侄子长兴来接妹妹回去。
在1995年的时候,那片艺术家集聚地发生了巨大变故。迪斯尼集团承包了时代广场的整建工程,他们不得不搬离此地。当然艺术家们肯定要保护自己的工作地方(而且像这么便宜的地段在纽约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后来找律师诉讼,告政府罔顾人权欺负艺术家。开庭那天,黎珞瑜去了现场,第一轮败诉,庭上气氛沉寂而颓败,有两个西班牙画家太过愤怒,用母语骂了人。
后来他们在时代广场发起了demonstration,她也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一趟。当时8岁大的乔小言也吵着要去,无奈她只好抱着孩子举着牌子,混在了人群里。她记得清楚,那时4月的一个细雨天,走在街上,浑身湿透。乔小言是个乖孩子,带着帽子不哭不闹,咬着手指头睁着无辜的眼睛看着这群吼叫的人。
游行结束以后,事情不了了之,那些居于此地的艺术家也差不多都迁完了。后来她在纽约有幸见到了陈,陈告诉她,再没完整无缺见过坚持到最后的那群人。
黎珞瑜回了郊区的画室,此后她很少去过纽约的市中心。只是偶尔会去看看前辈们的回顾展,比如她最尊崇的两位大师卡拉瓦乔和伦勃朗。
后来马克来看望黎珞瑜,把她的画作推荐给了画廊老板詹姆士。詹姆士对她的画一见钟情了,他苦心孤诣地劝说她,最终她同意在westing画廊展出自己的部分画作(进入商业领域)。两人在艺术见解上也有一番交谈。詹姆士与其说是个商人倒不如说是个有远见和势利的艺术鉴赏的行家,他的一番见地在某些程度上获得了黎珞瑜的认同,道同志合,这样一来,他们成为艺术盟友。当然仅限于艺术方面。
从那以后,从不卖画的黎珞瑜也从自己的画里得到一些收入,她的一些画作也全权交由了詹姆士打理。
1998年,经过詹姆士等策展人的策划,她的画展在纽约的艺术圈内造成了不小轰动,不仅是在华人圈内,她的画作也得到了外国同行们的认同。经过几场成功的画展,她在纽约初露头角。
一年后,她决定画一幅十米长的联画。勾勒出草图,是平塘镇的全貌,时隔多年,她还将那里的一景一物记得清晰,但这么多年过去,不知那里是否变得面目全非?
她的作品和画框还有颜料挤占了她的画室,后来她不得不租用面积更大的画室。那时叶静秋因为精神状况不太安定,被家人送往美国治疗,作为她的老同学,她担当起了照顾叶静秋的任务。
99年,叶静秋的精神情况有所好转,便想拿着画笔重新作画,她用的就是黎珞瑜的新画室,在这里诞生了叶静秋的成名作《空洞》。
同年乔言在社区学校上八年级。那时乔言受特雷西女儿朱莉安的影响,开始对电脑感兴趣起来。朱莉安是个戴着细框眼镜的知识分子女性,精通电脑,听说在调查局工作。乔言那时每天会到特雷西太太家去串门,为了可口的苹果派,也为了朱莉安教授她的电脑技术。
乔言在那时开始看柯南道尔和希区柯克,这是受珍妮弗女士的影响,每次去朱莉安阿姨家的时候都能见到她,珍妮弗很乐意把自己收藏的探案集给这个孩子看。
在纽约五年,千禧年跨年的时候她再次带着乔言去了时代广场。彼时广场已经大变样,红灯区和老楼被拆去,换成了百老汇歌剧院和闪着荧光的广告牌。人潮汹涌,她牵着女儿混在人群中,等待着水晶球的降落。她问乔言,是否还记得几年前的游行。乔言摇摇头,一脸迷茫,看来她早就不记得了。她不再问,恐怕现在女儿也不需要母亲的怀抱了。
即将到农历新年,家人让她今年回去。她带着女儿回国,应付完了家宴,偷偷地去了一趟平塘镇。她是如此希望能再见那人一面。
大年初一,十里八乡的人到镇上来赶集,人山人海,一片热闹景象。她走在清溪桥上,镇上变化不大,景致如初,这让她不免回想起当年事。她也曾经在这座桥上画过画,画里的人全是她。
走在拥挤的街上,无意间瞥见的画面酸了她的眼,那人牵着她的女儿,旁边走的就是她丈夫,一家三口,携手而行,原来她的家庭是如此幸福美满,看到这景象,她也该放下了,可是心里头泛酸,再也找不到慰藉。
此后十年间,她再也没勇气去偷偷看她过。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纽约的书,想起了就想给黎珞瑜写篇番外,这只是个大致的回忆录,关于她的故事,我讲不完也说不完。
就这样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无。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