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161、天意 ...
-
万历二十九年的十月初九,以于慎行为首的几个朝中重臣又同时上疏,要求皇帝册立大皇子朱常洛为太子,声言太子乃一国之根本,册立之后便可按照祖制,增加府中侍卫的人手,此次遇刺险险脱身,却不能够保证次次都会如此!若不及早册立,恐又多生变故!
而这其中,有一个人的奏折更是让他的手不由得发起抖,那是他曾经的恩师张居正临死之前留给他的一封遗书,上面写着:太子之位宜早立,大皇子洛恭谨贤德,乃国之福、民之福也!
皇帝翻看着一份份的奏折,朝臣们写的奏折他可以不管不理,可是,作为一代首辅,作为他的恩师所留下的遗言,他却不能够不重视!想到此处,皇帝只觉得太阳穴一阵阵地跳得他的脑子生疼,他揉了揉太阳穴,将恩师的遗书收入一个屉中锁起,然后起身便往郑贵妃的景阳宫而去。
郑贵妃正为刺杀一案闷闷不乐,原本她那日传那内侍去知会曹钦平,意思就是想借他的手来打压朱常洛,却不想最后竟冒出个什么“神火教”,又冒出个教主霸天,实在是闻所未闻,但偏偏陛下就一个“斩立决”便将所有的一切都划上了句号,这让她的心情如何能够平复!只一心想要借个机会找找那曹钦平的晦气,此际听得皇帝前来,立时飞鸟一般扑入皇帝的怀中,婉转娇声道:“皇上,你昨儿个可是一天都没来燕儿这里呢,想死燕儿了。”
皇帝见了她娇媚的样子,顿觉得舒心了不少,轻抚着她的秀发道:“燕儿有心了。”
郑贵妃看着皇帝的眉间尚有些愁色,于是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为难的事情了?”
皇帝开口便想说是为了立太子之事,想想又怕她伤心,其实上一回已经下过一次决心,可是事到临头,却又拖延了这一段时间,但这次,那是无论如何也拖不下去了,于是便没有说话,只是脸上却现出为难的神色来。
郑贵妃察颜观色,自知不是好事,于是便道:“陛下,可是为了立太子之事?”
皇帝见她已然猜到,便不再隐瞒,点头道:“正是。”
郑贵妃一把拉住皇帝的衣袖道:“陛下,燕儿不管,你当初可是答应了燕儿要立洵儿为太子的。”
皇帝于是道:“可是燕儿,上一回你说打个赌,若是洛儿他能够得胜归来便让他坐太子之位的。”
郑贵妃一听这知,被憋得脸儿通红,好一会儿方说道:“可是陛下,燕儿不管,十年前陛下就写下圣旨说要封我的洵儿为太子的。”
皇帝听了一愣,凝神回想了一下,似乎是有那么一回事的,于是便道:“那圣旨何在?燕儿你拿给我瞧瞧。”
郑贵妃心知那圣旨已被蛀虫毁去,可是眼前神形,却又无从推辞,于是磨磨蹭蹭地去拿了圣旨出来,一边说道:“陛下,你可是答应过燕儿的,燕儿不管,你一定要封洵儿为太子。”
皇帝未语,接过圣旨来打开一瞧,顿时目瞪口呆,指着那圣旨道:“燕儿,这、这、这圣旨怎么都成了一块烂布了,这上面一个窟窿接一个窟窿的是怎么回事啊?”
“陛下,那圣旨燕儿本来特意收在房梁之上,收得严严的,这些年来又从未打开看去,前些日子想了起来,却不想、却不想竟被蛀虫给蛀坏了。”郑贵妃于是说道。
皇帝听了郑贵妃的话顿时呆住了,好半晌,再又看看手中残破的圣旨,终于,他仰首大声说道:“天意啊,天意!”
郑贵妃愣道:“什么天意?”
“天意就是,这个太子之位注定是洛儿的,洵儿终归是与太子之位无缘啊,若是不然,为何凭我这些年的宠爱,你这么些年的筹谋,还有这道圣旨,他为何仍然无法登上太子之位!所以说,这一切都是天意,只是洛儿,才是注定要当太子的。”皇帝说道。
“不,不是的,陛下,不是这样的,你听燕儿说,只要陛下重新再拟一道圣旨,立洵儿为太子,那些臣子们必不敢说闲话的,若是有不顺从的可以杀一儆百的陛下。”郑贵妃赶紧说道。
“不”,皇帝摇了摇头道:“燕儿,天意如此,我又怎能不顺应天意!我明日,便会拟旨立洛儿为太子。”
“不!不行的,陛下!”郑贵妃听了皇帝的话,惊怒之间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深知,只要皇帝一下旨,那么从此以后,朱常洵便再难以被立为太子了,所以在这紧要的关头,她一定要不顾一切地争取,于是她说道:“陛下,你立洛儿为太子,又将置我母子二人于何处?陛下口口声声说喜欢燕儿,却如此对待燕儿么?洛儿一旦被立为太子,他又岂会善待燕儿,还有他的生母王皇贵妃,如今便已经整日骑在燕儿的头上作威作福,日后变成了母后皇太后,又会如何折辱燕儿?还有我的洵儿,以后又会受多少苦?这些、这些陛下难道不为我们母子多考虑一下吗?”
“这些,我当然会考虑,燕儿,一直以来你都还不明白我的心么?至于洵儿,我会封他为王,定然不会让洛儿伤害他,至于,你,你放心好了,我会封你为皇后的,他日你也会贵为太后,即使王皇贵妃被封为母后皇太后,你也不用瞧她的脸色,你要相信我,燕儿。”皇帝说道。
“不、不要……”郑贵妃泪如雨下,“陛下,无论如何,你不能够这样对待我和洵儿呀。”
皇帝眼见心爱之人这副模样,心中也如刀绞般疼痛,他轻抚着郑贵妃的秀发道:“燕儿,你的心意,我早已知晓,可是没想到,如今天意如此,我们不可以违背天意啊。”
郑贵妃仍是不肯,絮絮地讲着,一定要皇帝立朱常洵为太子,皇帝终于狠了狠心,将郑贵妃丢下,出了景阳宫,身后,传来郑贵妃撕心裂肺的哭声,但皇帝的脚步只微停了停,终于长叹了口气,又向外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