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颖嘉送葬去塞北,初遇福康安 ...

  •   抱颖嘉出皇宫的那人叫成伯,是娴妃的姑姑也就是先帝皇后的心腹,娴妃也只能指使成公一次,乾隆十三年,成伯死后,娴妃彻底失去了和颖嘉的联系,再没有别人知道颖嘉的身份,娴妃在内室设了一个长生牌位,早晚三炷香祈祷女儿平安,这三年来,一直是成公的儿子成公在教养颖嘉,成公请了教养嬷嬷和老师悉心的教导颖嘉,虽然颖嘉在深山学了很多年,但毕竟是书本上的东西,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这几年来,颖嘉一直在实践自己学到的东西,颖嘉还专门留了一块地叫白果园,把野生的雪莲花,灵芝和人参栽种到了,成公看着小小年纪的颖嘉苦笑着,有这样惊世的才华却偏偏是女儿身,否则入相出将都不在话下,这孩子是阿玛带回来的,定是那个大户人家抛弃的庶出女儿。
      颖嘉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明白了自己是在乾隆年间,是正史里继后乌拉那拉氏并不存在的女儿,颖嘉接收了把自己抱出皇宫的那人的势力也就是娴妃的势力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组分编,毕竟要改变额娘和未来弟弟的永璂的结局,没有金钱是不行的,在深山里学了那么多,还有现代工艺技术,老人家也是想让自己把这些技术带到大清,颖嘉陆陆续续的改变了娴妃留下的势力布局,有经商的,行医的,暗卫,杀手,工匠等等,又改了旗下铺子的记账方式,简单明了,这些一点一滴的,成伯都看在眼里。
      皇宫里也有颖嘉的眼线,颖嘉这些年一直关注着宫里的动静,直到乾隆十三年七月额娘晋封为娴贵妃,颖嘉知道时间快到了,额娘登上后位的时间就是额娘一生苦难的开始。听着宫里传来的消息,颖嘉也不得不感动,一出生就被送走的女儿,额娘还能如此坚持着一份慈母心肠,可颖嘉知道额娘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认自己的,自己贸然和额娘联系只会扰乱额娘平静的生活,何必多添烦恼,欺君之罪当斩啊,颖嘉一直固执的认为是乾隆害的自己和额娘母女分离,颖嘉前世是孤儿,今生好不容易有了一个额娘,却是不能认的。颖嘉拿出贴身悬挂的玉佩,这是成伯抱自己出皇宫的时候,额娘交给成伯的,正面刻着“乌拉那拉氏”五个大字,背面“景字娴之颖嘉”五个字,景娴是额娘的名讳,“颖嘉”这两个字是自己的名字,是成伯根据额娘取的名字在“景字娴”三个字后面刻上去的,颖嘉看了几秒钟后,又把玉佩藏起来了,这是颖嘉最大的秘密。
      乾隆十五年,额娘册封为后,后来额娘又有了永璂,五儿和永璟三个孩子,也不再每天想着自己这个生死不知的女儿。乾隆十六年的时候,六岁的颖嘉功夫已经小有所成了,乾隆十七年颖嘉从皇宫里把奄奄一息就要咽气的永玥带了出来,又顺手带出了舒妃的一件贴身玉佩挂在永玥身上,把永玥带来只是想试试自己的医术究竟怎么样,没想到还真把永玥治好了,其实永玥是被下了毒,再加上太医确认永玥已死,除了舒妃知道永玥的尸体不见了,没人知道永玥还活着,第二天,永玥的死讯传了出来,那个时候三岁大的永玥还不怎么记事,只是模糊的知道再也不可能见到额娘了,永玥也回不去皇宫了,永玥改名为舒玥,后来,乾隆十九年,颖嘉又命宫里的内线从棺椁里把还没有死透的忻嫔的女儿六格格救了出来,又把感染了天花的永璟从下葬队伍里拿一个死了的孩子换了回来,颖嘉把忻嫔和额娘的一件贴身之物偷了出来,万一日后相认也有证据,颖嘉给六格格起名叫和忻,永璟则叫弦璟,可惜的是,颖嘉没能救回自己的五妹,颖嘉赶到的时候已经咽气了,老六和忻、老十舒玥和十三弦璟三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小豆丁一起玩着。成公也不知道这三个孩子是从哪儿来的,成公也一样的请夫子教导这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中舒玥,和忻,在被颖嘉带出来的时候都三岁多点儿了,都大概记事了,弦璟那时候也快两岁了,虽然记忆不是很清晰,但也知道父母是谁,姓甚名谁。他们都知道各自的身世,知道是颖嘉救了他们,这几个孩子和颖嘉都玩的很好。
      颖嘉一边处理着杂事,一边抚养着这三个小孩子。这几年的时间,颖嘉旗下的生意大了很多,有的都做到了海外,颖嘉成功的制作出了电灯,肥皂,牙刷和一些上好的胭脂水粉保养品,几乎垄断了北京城女人的护肤品,颖嘉又收购了一些开不下去的铺子,利用现有的资源,整顿了铺子,可以说颖嘉手下的生意遍布大清,即使在塞北蒙古苦寒之地,生意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两间的铺子。
      和忻先天体弱,得用人参燕窝的好药养着,颖嘉就用自家白果园里的人参和雪莲加上少量的燕窝给和忻调养着,日子就一天天的过着,颖嘉想着,只要自己在乾隆南巡的时候想办法拖着额娘,让额娘没法子和乾隆一起南巡,就算是躲过了废后风波,只要额娘坐稳后位,十二弟是不会不明不白的死了的,至于未来的嘉庆帝,只要十二弟不是得行有失或是太过蠢笨亦或是一副病秧子的样子,嘉庆帝就没办法上位,包衣之子,除非乾隆的儿子都死绝了,才能轮到令妃的儿子。
      乾隆二十四年,十四五岁的颖嘉已经出落的很好了,云髻峨峨,斜插一支镂空金步摇,脸蛋娇媚如月,眼神顾盼生辉,雕花木簪,眉心一点朱砂,淡扫娥眉,肤如凝脂,白里透红,隐隐有那拉氏“满洲第一美人”的风采,成公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小主子,欣慰的笑了,颖嘉这个时候已经快到议婚的年龄了,可颖嘉高攀不起满洲大族,满洲大族也不会娶一个来历不明的商女,小门小户的人家又委屈了颖嘉,成公的年龄已经大了,没有几年好活了,成公这段时间感觉自己的寿命将尽,趁自己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给颖嘉安排一个好归宿,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牵线让一满洲大姓人家认颖嘉为螟蛉义子。
      颖嘉知道成公的这个想法后,“嘭”的一声踢开成公的房门,自己才十四岁就要嫁人了,还是未成年人呢,自己可没想过要在这古代和人共事一夫,“成叔,这个你不用操心了,成伯去之前和我说了我的身世,也留下了相认的信物,嘱咐我在十七岁的时候认祖归宗”,颖嘉说着还拿出了玉佩证明自己没说谎,成公拿着玉佩左看看又看看,都看不出来为什么是十七岁再相认,其实这是颖嘉瞎编的,是不想成公死不瞑目,颖嘉是不打算回乌拉那拉家认祖归宗的,毕竟不是乌拉那拉家的孩子,“小姐,成叔老了,看不到你嫁人了,也见不到小姐认祖归宗了,回了家以后要听话收敛点,不能干什么都肆无忌惮的,毕竟小姐将来是要靠娘家撑腰的”,成公认真的嘱咐着,颖嘉煞有介事的听着,点头致意,成公欣慰的笑了。
      两个月以后,成公过世,颖嘉和成功的儿子成均送成公的灵柩回塞北安葬,成伯一家都是从塞北来的,自然要扶棺回塞北,顺便在塞北找几味药材,京城的事就交给几个老管事暂时打理。
      颖嘉和成均到了塞北安葬完成公后,又在墓地守了七天就准备回京了。成均守孝三年,穿着白色的素服,成公养育颖嘉一场,颖嘉给成公守孝一年,穿着淡白色的素服,青螺眉黛,弃了珠花流苏,仅用一支雕工细致的簪子绾起青丝,淡淡铅华,浑身的素稿,即使孝服加身也有掩饰不住的风采。
      颖嘉让成均先回京城,颖嘉则是在天山上寻找几味难得的药草,在天山找了七天,颖嘉才终于找到了需要的素果和百草叶,还是只有区区几株,素果和百草叶都是少见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补血活血等多重功效,多用于百病缠身经年不治的顽疾。
      颖嘉在回京的路上,恰好遇上了一位掉队的受了重伤中了毒的士兵,看他年纪轻轻就朗朗风华,遮掩不住的风流贵气,估计是八旗子弟大户人家的公子,让颖嘉不经意间想起了杨云峰,那个拿钱打发自己,让颖嘉没脸再活着的男人,恨也好爱也罢,已经过去了,在京城天子脚下,有人好办事,看这公子有几分本事,说不定的以后能用的上,颖嘉又不想过多的和这个贵公子接触,谁知道这公子少爷安的什么心,万一以此要挟自己嫁人甚至是做妾就不划算了。颖嘉给这掉队的贵公子治好伤解了毒就马上走了,没多做纠缠。
      颖嘉没想到的是,在颖嘉给这个贵公子治伤解毒的时候,颖嘉的玉佩被这贵公子看见了,正面清清楚楚的刻着“乌拉那拉氏”五个大字,背面则是“景字娴之颖嘉”,这也导致了后来的纠纷,这公子看的一清二楚,可颖嘉不知道对方看见了。
      颖嘉离开之后,马上派人查这贵公子是谁,一查出来,颖嘉总算松了一口气,富察福康安,这可是个眼睛长在天上的人,乾隆宠臣,京城里还流传着“不识福康安,枉为女子也”的话,这样的一个眼界甚高的人,不见得能看得上颖嘉这“民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