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疑似故人来 ...
-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起风了,他独处一屋,想去起身关窗户,却听窗外竹叶沙沙作响。他急忙唤道:小玉,是你来了吗?
他出门去寻,却不见人影,台阶上依旧葱郁青苔,她若能来,又怎会不埋怨他的忘恩负义。他进屋,却发现绿琴上的浮尘已被清风吹走。小玉,你会是那阵风吗?
他刚闭上眼,脑海中却闪过一个画面。道士将自己绑在她的面前,那时她以病入膏肓。又有谁知,他不见她,并不是心中无她。只是心存内疚,这份自责比起对她的念想来的更深。
负心这个词,如今都已成为他的代名词,整个长安都知道有一个叫李益的男人,曾对霍小玉许下山盟海誓,却娶了卢氏。但细节却被人忽略,那卢氏是他的妻子不错,但这个女人并不是他所爱,而是他母亲从中做媒。母亲一向严厉,但凡她做的决定,他一向只有听从的份。他心中不敢埋怨,只有照做。
在他娶妻的同时,霍小玉却憔悴消瘦独卧空闺。她与他相遇的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她自知自己是舞姬,纵使通诗文,善歌舞,但前来寻欢的客人大都是登徒子。
现在叫人想一想,都不禁要感叹岁月轮回辗转之间,对人伤害在所难免。小玉家原本是王爷府邸。曾经也尊享荣华富贵。她母亲曾是霍王爷家的歌舞伎,后来凭借自身姿色被王爷看中纳为妾。
也许正是因为母亲的经历,才不让她接客,卖艺不卖身。如果没有安史之乱,王爷就不会战死,这样王府一家老小也不会人作鸟兽散。人走茶凉,不得不要谋生!
后来她美名远扬,长安城里来见她的男人不胜枚举。可她一向洁身自好,虽然沦落烟花巷,可她相信终有一天,她会被一个人从这滚滚红尘中解救出来,不论去天涯也好,去海角也罢。
有一次她看见一首诗,内心激起千层浪。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她想起战死沙场的父亲,也怀念起从前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瞧见写这个诗的男人心中,流淌着一股柔情。那柔情不似前来观她跳舞时的虚情假意。仿若一只猛虎细嗅蔷薇,最轻柔的力量,却来自最硬朗的男儿。
她开始继续追寻他的诗,后来又读了一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她对他的好感又加深了一道。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明是血腥味极浓的战场,在他笔下却刻画出一副思乡图。如果不是心中有家的男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这世上高官厚禄的男人她见得多了,却很难见到对家有眷恋的男人。或许这样的男人能给带给她安全感。
她动用自己的全部关系开始寻找这个男人,从此李益这个名字,就成为她朝思暮想的人。也许是机缘巧合,她请人寻找的人中,有一个叫做鲍十一娘的。那女人正好也受了李益的委托,也想寻觅一个能够让自己逞心如意的女子。
鲍十一娘见李益诚心想寻有缘人,便对他讲道:有一女容貌倾城,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除她之外,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她这样的了。
李益听鲍十一娘对小玉的叙述,深深拜谢:一生作奴。死亦不惮。
通过十一娘的在中间联络的关系,他们终于快见了面。她母亲也是聪明的女人,知道油最滑舌的男人大都靠不住,单凭一人的片面之词,很难断定这李益到底是何品德,于是亲自上阵把关。
他对这次见面是用了很大心思的,毕竟霍小玉这个名字,早已响彻大街小巷。他特地派自己的书童借来表哥的青黑色良马和黄金马笼头,到了夜晚,他又沐浴更衣。他做足了准备工作,又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佳人难得,他也没有多大的信心能把握住这次机会。
好在他的表现让她母亲瞧入了眼,也许正是因为他没有底气,所以才更能打动人。她母亲对他说:素闻十郎才调风流,今又见仪容雅秀,果然名不虚传。我有一女,资质尚算不错。许配给公子,颇为相宜。
小玉在卷帘后,早就偷偷听到这一席话。那李益模样与自己心中所想丝毫不差,又写的一手好诗,她便确定这个男人能够值得自己相伴一生。
李益不知她躲在卷帘后,一门心思只想先过了她母亲这一关,于是就连回答她母亲的话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就会引起她母亲的不满。
我平生笨拙,承蒙您的看中,是我此生的荣幸。他这样回答她的母亲,她却偷偷笑了出来,他一定不知自己早已倾心与他,否则也不至于紧张成这样。她母亲当即命人摆上酒席,唤小玉出来,与李益见上一面。
他们过着锦瑟和鸣,恩爱如夫妻的生活。起初时欢爱,路走到了一半,她便觉自己身份卑微。正因为李益是一个有情有义,又颇有才气的男人,她仿若能洞穿他的后半生。
她躺在他的怀中,无不感伤的说道: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不能想象在情深意浓时,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把自己的担心告诉李益。色衰爱弛,这是自古以来就不断上演的爱情悲剧。她明白自己本身处在娼妓环境中,难免会被男人看得轻贱。
在这世上,她除了母亲之外便无依无靠。怕当母离了世,自己又如水上浮萍,随风飘散。这种被遗弃的感觉就如同班婕妤所写诗中的秋扇。
是因为太过深爱着李益,她才会生出这样的念头。含在嘴里怕融化,捧在手心怕摔坏。但越是这样,她就越能感受到以后他们的生活,或许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起初彼此靠近,在一点处相交,而后渐行渐远。
李益怎么会不明白她心中的想法,他对她讲道: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夫人何发此言。请以素缣,着之盟约。
这一番誓言,即便在今天听来,也是感人肺腑。对他而言,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在人世间寻一段真情。而现在小玉就是他要找的人,就算粉身碎骨他也不想与她分开。为了让小玉相信他并不是戏言,他还让婢女给他找来纸笔,将这誓言全部都记下来让她保管。经过他誓言为证,她终于安心睡了去。
他与她的爱情生活,倒是让我心之向往的。日常中的每一件物品,都能成为他诗中向她表达爱意。
但是好男儿应该心有未来,如果只满足于现在的小生活,我才要说小玉实在是亏本。当初小玉看上他的,不就是思乡情怀。试想一下,如果整日里窝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何须思乡呢?
也许看上这样的男人,就注定要下一场赌注的。只是她那时没看的通透,若能看清背后的凄凉,她也许就不会选择李益这样的男人。可人就如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她在这山中渐渐迷失,早已忘了下山的路。
他们日夜相伴两年后,他因为书判拔萃登科,被授予郑县主簿的官职,四月时要去上任。明明是喜事一桩,在她心里却觉得难过。
当他喜上眉梢时,她却对他说道:凭你的才学和名声,怕是想要嫁给你的人实在太多了。更何况你父母又是严厉之人,这次你回家探亲一定会为你成婚。恐怕之前你我的盟约不久之后就要作废了。
原以为她会为自己升迁而感到高兴,却想不到她竟然说出此番话来。之前的好心情瞬间烟消云散,他以为自己又做错了什么,急忙询问: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让你感到不高兴,你若说出来,我一定去改。
她并未接着他的话去回答,而是继续她自己的话接着说:都说男人三十而立,如今你才二十二,离三十岁还有八年。你与我再过八年的恩爱生活,然后你再去娶一个名门望族。到那时我剔去三千烦恼丝,只以青灯为伴,莫思黄沙。
他绝不能想象与他相伴两年的小玉,能说出这番话来。除了她之外,他的心就再难装下她人。她却还要他再娶别的女人,他就算铁石心肠,也绝不能做到让她削发为尼。
一想到她待自己如此深情,让他感动的流下眼泪:我已指天为誓,要与你生死与共。我只怕今生过完都不能满足于你在一起的时光,又怎会弃你于不顾。你只安心等我,八月时我必前来接你。
不负佳人,他一直都这么做的。如果不是母亲,他也许真会娶了她,白头偕老,不忘盟约。可这世上没有如果二字,他只能严格尊重母亲的规定,他娶卢氏,实属无奈。可这一切,他不能对她倾诉,他只能将这份歉意埋在心底。同时期待小玉能够早日将他忘记,再觅良缘。
虽然他未曾告诉她娶妻的消息,但最后仍是知道了。她本以为最坏的打算是与他共度八年后,他娶她人。她吃斋念佛,了却红尘念想。然而这一切都来的太快,她还没有来得及做准备,一着急就病了下去。
她却宁愿就这样死掉,每每想到他要与她人共枕眠,就会觉得连呼吸都是苦的。之前她不停打探他的消息,而有了消息后,又觉得还不如任他从自己世界里消失,当他没来过便是了,这总比知道他另寻新欢好受一些。
终于她认了命,相信这一切不过上天开的一个玩笑。以为付出真心就能赢得幸福,只是恨自己没认清男人的假面分身。她再也不去好奇他每一个新的动静,也不想知道他现在在哪一个角落,与谁甜言蜜语,又为谁写下情深意浓的诗篇。
但是她忘记,自己本就是名人,一颦一笑都会被世人报道下来。她没有秘密,于是李益的负心成了千万人指责的对象。这种背信弃义的男人就连道士也看不下去,未经她的同意便将他绑了起来。
当初离开她时,他信誓旦旦的许着承诺,说只等几月,他便亲自前来将她接回家。而再见她时,他却已娶了别人。他知道她是生了病的,但没想到病情如此严重。他的悔意比先前更多了几份。
原先的她连床都下不了,一听李益来了,立马撑着身体换好新装,还请求母亲为她梳妆打扮。她拖着虚弱的身体看着他,满眼的哀怨。
如果没有豪侠的相助,他断不可来到这里。就连他与别人成婚的消息,他都懒得跟她解释。她心中一想到这些,就更加疼痛。
你到底是有多讨厌我如今的姿态,从前甜言蜜语哄我开心,而今因为不爱了,就连欺骗都懒得表现。郎啊!你怎么就不能装作还爱我一些,这样我就是死去,也会好受一些。她看着面无表情的李益,心中这样想道。
当旧日里的客人知道她生病,前来看望。也自发捐助钱财,让她能够与李益好好地相聚。她看着那些与自己毫无关联的人,尚且能够对自己展现一丝好意,而她用心去爱的男人,却要被人五花大绑的才能懒看自己一眼,感叹世态炎凉,旧情难返。
她缓缓地倒酒,面对着他。却突然将酒杯掷地,像决裂般: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那么多的无奈与痛苦,从来没有想过要说给他听,也没有机会。而今她只觉生命已走到尽头,有些话再不说,将再无可能找到发泄口。
李郎,就算我离开人世,你也不见得就会好过。我死后必为厉鬼,让你的家庭不得安宁。她说完这些话后气绝身亡,就好像是要等着见他最后一面。
他看着昔日旧爱已成含恨而终,心里一定是不好过的。如果他对她不含半点眷恋,又何必痛哭流涕。两年生活就如同一对真正的夫妻,何况那卢氏,又不是自己后来移情别恋。只是母亲做的决定。
因此未必李益就是薄情寡义,最多只能算不敢反抗罢了,而封建社会中,像李益这样的严格遵行母亲安排的男人实在太多。未必都是无情无义之人。
那苏轼也爱着唐婉,不也是因为母亲要求他必须休了唐婉,他不得已也这样做。也未曾听说苏轼就是忘恩负义。
也许是因为小玉的死,让柔弱的女性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后人因为对她的同情,而将责任都怪罪在李益的身上。李益虽有错,但他的错绝不是自己一人造成。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他这首《有情》用情极深,因为再也不能与她相约,所以他也再无心思去欣赏良辰美景。在他心里,她永远是他的美好所在。
可这些,他都再也不能亲自对她说。他以为他能忘了她,而她却用死来惩罚他,让他这一辈子再难忘记她的容颜。
当他回到家乡时,也并没有与卢氏过上安稳的生活。因为小玉的死,让他一度的精神错乱,他分不清什么是幻觉,又什么是现实。他怀疑卢氏与人通奸,硬是休了她。而对于其他的小妾,他更是处处防备。以至于娶了三次妻,却仍旧恶性循环。
或许他心里一直都无法释怀,他时时不能忘记小玉临终前的警告。他总觉得她围绕在他的身旁,却又不得相见。
或许这就是不能爱你所要付出的代价,要用一生去偿还我欠你的一时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