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灵猴访道 ...

  •   岁尽不知年,金蝉子再次步出那道飞瀑已经是一个甲子之后的事情了。
      他决定回灵山看看。

      信步走到东海边,金蝉子又看到了山巅上那块顽石。
      当年封印明珠的石缝早已愈合,顽石得了仙佛之灵蕴,却生出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之位摆布,又受了日精月华,早有感应。这厢金蝉子苦历一甲子修行,又因那明珠去了心中戾气,静心冥想,竟将那三教九流之道,杂糅贯通起来,法力未减反增,虽不能尽数通晓过去未来之因果,却能知吉凶,断祸福,修得那不生不灭之体,通天彻地之能。

      金蝉子知那顽石感应,即对顽石合掌,祝道:“往昔蒙你纳明珠镇心魔,又蒙你数十年于此长伴贫僧修行,贫僧与你,实是缘法至深,日后你为人身成大道,若果有何劫数,贫僧定倾全力相助,与你共进退!”
      祝告已毕,待要纵起云头,那顽石忽通体一震,轰隆作响,平地里也不知那来一阵狂风,将这满山枝叶,密密匝匝挡住了僧人的去路。
      金蝉子知是顽石不舍,便又回身,解劝道:“且休执念,凡聚散皆有命定,这山中洞府,虽甚简陋,到底是个洞天福地,又接了东海水脉,正是修行的好所在,一发留与你,果然不落沉沦,道心坚定,则贫僧与你自有重逢之日。”
      说罢,便见眼前枝叶顷刻散尽,露出那朗日青天,金蝉子与顽石颔首作别,显神通,径回灵山不提。

      山中岁月容易过,又不知过了多久,忽一日,那顽石迸裂,其内产一石卵,如圆球大小,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他本是天地精华所生之物,故生来会爬会走,也不同于那野畜愚蒙,虽初降人世,却知敬拜天地四方,又目运金光,惊动天庭。
      你道石猴何来这般造化,原来是金蝉子所寄于明珠内一股灵力,数十年间早化入石胎仙胞之内,虽是魔障戾气,却是佛门正源,故此猴生来骨骼轻盈,未修道而成半仙之体。
      那猴孕于顽石之际,便已知感应人言,彼时虽目不能睁,意识中尚是混沌一片,可那几句誓愿言语却是深深烙入了心中,他也不知那人姓名模样,脑海中总有个影影绰绰的人影,似近还远,似真还幻,只是看不清面目。
      也曾向满山狼虫虎豹獐鹿猕猿之属打听过那人相貌,都说是高华慈悲一个僧人,也有几个道法高深的妖魔认得是金蝉长老临凡,除此之外再道不出其他,石猴心中烦闷,忽又忆起那人言语,道是山中有洞府可修行,道心坚定,则重逢有期。他也不知所言洞府在何处,只听得一句“接了东海水脉”,便径往山中有水的地方寻去。

      一日,果溯源寻着那山间飞瀑,正待飞跃进入,又听得身边猴群嚷闹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出来不伤身体者,即拜他为王。”
      石猴听此言正中下怀,高叫道:“我去!我去!”话音未落,急切纵身跳入瀑布泉中,早看见那铁板桥与书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石碑,又见石壁上留有刻划经文,便知是那金蝉子所遗洞天福地,心中大为欢喜,他也不独占此处,跳出水外,领了山中众猴入洞,占了洞府,成了家业,自称为美猴王。

      自得了这般好去处,经年累月,石猴也自宽了性情,每日和众猴自在享乐,再不问其他。眨眼便是三五百年过去,一日正自饮酒作乐,吃得酩酊大醉,朦胧之间,忽见两个人拿了一张批文,走近前,不由分说便套上铁锁,将石猴的魂灵勾了去,踉踉跄跄,直走到地府之城。石猴虽有灵性,却不曾修持,魂灵被拘,浑身气力竟是半点儿也使不出来,他也渐渐酒醒,急睁眼看时,已到了幽冥地界枉死城中。
      石猴暗道声不好,猛忆起那花果山老猿曾说起生死寿数,此番入了幽冥,眼见就要打入轮回受苦,闪念间却想到了数百年前在顽石前祝告的僧人,失声道:“金蝉子,当日曾言若有劫数与我共进退,我今有难,你却又在何处!”言毕堕泪,那地府鬼卒却不管这些,扯了石猴便向轮回六道中推挤,石猴汗涔涔一声大叫,苏醒过来,却是南柯一梦。
      石猴定定神,见洞中众猴皆没了踪影,只一个缁衣芒鞋的僧人立在眼前,只是背对着他,看不清面目。

      石猴心下似有所悟,问道:“你是金蝉子?”那人不语,石猴又道:“方才莫非不是梦境,是你救我回生?”那人道:“是梦境,亦非梦境,你方才所见之景,乃是你未来之劫数,此劫普天之下,只仙圣佛三者能避,我今去西牛贺洲传道,特留步来看你,见你为享乐所迷,故与你指点迷津也!”
      石猴喜道:“如此说来,你是金蝉子无疑了!我自听你一番祝告,早晚只盼见你一面,为何却背对着我。”那人道:“非我不愿见你,只因你道心未开,灵台混沌,看不清我之本相,待你心性澄明之时,自然见矣。”说罢,倏忽不见,把个石猴慌得急跳下座来,用手去扯,却只捞得个虚空,只急得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恼得一时,渐定下心来,独自思忖道:“急也无用,他既叫我修道,我便修道去,等我修得澄明,他自然肯见我了。”
      主意既定,也便不再恼,唤了众猴,与他折枯枝,做了个木筏子,次日一早,便登筏撑篙,飘飘荡荡,向海中而去。

      那石猴为访道,漂洋过海,来到南瞻部洲,辗转几载,又至西牛贺洲。这都不表,单说那金蝉子数百年前回返灵山之事,他自离了胜境,在外游历多年,又在东海仙山中误了那些时日,心知如来早已勘破他金蝉脱壳之法,除了他尊者之名。待回转灵山,佛祖经已讲毕,众弟子菩萨也都回转各自道场去了,往日的须菩提尊者,眼前的金蝉子孤身跪于佛前,望向佛的眼神中少了咄咄逼人的光芒,却比往日更显得深邃而不可捉摸。
      如来望向他,叹道:“此一遭,你虽修得远胜往昔之大法力,也放下了心中乖戾之气,然你心中对佛法的困惑,却是不减反添。你于那东胜神州之境,见花草芬芳,动了欢喜之心,念及各门派杂学,又动了贪念嗔念,故入魔障,幸西海玉龙使法宝相救,就该尽心修持,怎在归来之际,又对那顽石动了痴心,竟发下誓愿,要与他消灾历劫,与他共进退,可知你这几句言语,又种下多少前因,又要招致多少果报?那顽石今已化出生灵,他若入了恶道,做出不仁,合该历千重劫难,那时你却如何自处?”

      这几句言语,句句打入金蝉子心中,纵是他智慧广博,此时也难做声,对石祝告之时,只一味依自家心性而言,从未想过这许多盘亘纠结之事,今得如来棒喝,竟也惊出一身冷汗来,又念及那石中生灵,虽为天地精华所生,却是感自家心头戾气而化,实不知会做出怎样事来,他定定心神,合十道:“誓愿既出,便难收回,弟子只尽心留意于那生灵,断不叫他入了恶道便是。”
      如来睁慧眼,早知晓过去未来之事,亦知金蝉此劫,再难分解,便道:“善哉,你且去罢,你既是轻慢我大乘佛法,立志要往外道去寻,也自由你。我也不收你神通法力,不贬你堕那轮回,但此时起,你已不再是我弟子了。”

      金蝉子闻言,也不哀求流连,他本性原自豁达,又因这般结果已早有预料,故只是虔诚地对世尊拜了八拜,又告辞了两厢护法阿罗等僧众,施然走下灵山,往那红尘中来。他也不再四方游历,遍观了四大部洲之内,寻得西牛贺洲一处好山,唤作灵台方寸山,在那山中遍植灵根草木,又摄来珍禽猛兽,造出神仙境界,又辟了一座洞府,唤作斜月三星洞,自家化作道人形貌,说不尽的仙风道骨清逸出尘,他却不用金蝉子之名,仍用灵山尊者之号,唤作须菩提祖师,数百年间,在那洞府中广收弟子,讲道谈禅,倒也清闲自在。

      如此诸般都好,金蝉子却始终惦记那东海仙山上的顽石,一日,命弟子们看守家业,自驾了云,须臾间便到了东胜神州傲来国境,依旧路访上仙山,寻得往日洞府,却见那石猴独自酩酊大醉于石台上,金蝉子慧眼观看,早知晓他便是那顽石幻化之生灵,见他蹉跎尽数百年岁月,便幻出些幽冥无常境界来点化他,不料听他梦魇中喊出“金蝉子,我今有难,你却又在何处”之言,竟是一惊,方了悟释迦所说因果之事,当年随性一句感恩许诺,竟在这石猴心中扎了根。
      金蝉子心念一动,早收回法力,那石猴自梦中惊醒,竟一眼将他认出,金蝉子只不与他照面,把那点化之言道明,便急纵上云头,却自觉有些狼狈,得道多年,竟在一只小小石猴面前失了威仪。
      他决意把石猴收入门下,只为让他莫入了恶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