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长公主的亲事 ...
-
干干净净的街道上,刚经过一场春雨洗礼。蕴湿的空气里泛着草木的清香。不要说因为躲雨,货郎刚收了摊,卖胭脂的老板刚推走了小车,杂耍的艺人收了摊,珠宝香料的商人卷了铺盖,单是道路两旁林立的勾阑酒肆、茶坊脚店,也无处不昭示着这里的繁华。再细看时,亭台楼阁上衣着鲜亮的市民三三俩俩凑在一块,聊的热火朝天,探头探脑的望着南城方向。
远远的,宽阔的官道上,延绵数里的仪仗队鸣锣开道,气势恢弘,极尽渲染之能。
市民们窃窃私语,有这阵势的,恐怕非皇家莫属。
这里正是大隆王朝的都城,阳城。整个中原乃至整个华夏大陆最繁华的所在。大隆王朝建国迄今37年,目前是第二任皇帝阳朔正统28年,像任何一个新兴的王朝一样,两代君王马上得天下,却并不穷兵黩武,他们亲眼目睹了前朝的兵连祸结和人民疾苦,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建国以后,在农业上,他们奖励耕织,战前大片没有开发的荒地得到充分开垦,粮米充盈国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笼络了贫困农民的人心。尚武而不拘小节,即便是出身贫贱的下层士子,只要有才华,仍会得到提拔,虽然在建国过程中击杀了不少贵族,但笼络了寒门庶子的心。文臣武将,分权而治,政清官廉。士农工商,自由流动,尤其是商业,蓬勃发展。大隆王朝民风开放,有女子做官的案例;整个大隆王朝如春起之苗,一片欣欣向荣,俨然是一个盛世王朝的开端。
此时的正统皇帝身着紫铜鎏金绣黄色龙衮,脚踏钩藤缉米珠朝靴,搁笔砚台,靠坐在书房的龙椅上陷入沉思。贵及人皇,国泰民安,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后世子孙、黎民百姓,正统皇帝做人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恐怕做梦也会笑醒了。如果一定要问他的心事,全大隆王朝都知道是哪两件。
一个是百年之后的皇位人选,太子阳穆是自己与先皇后所生,从小就被立为皇储。只是最近几年,三皇子阳锐谦恭下士,贤名日隆,博得多方好感。皇后在皇上还是黄口小儿的时候嫁过来,那时候还没有大隆江山,跟着正统南征北战,安抚四方。患难夫妻,情深意重,自是不会轻易兴废立之念,但是也被喋喋不休的三皇子党整的头痛。他自己就是从皇兄手中夺取皇位,难保那些大臣不多想。
另一个是南北的边患,当年前周灭亡,天下三分,先皇阳广在原来封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隆王朝,占领了天下最富庶的中原。北有昭国,南有泰国,大的战乱没有,小的纷争却没断过。然而两朝君王忧民之苦,顾忌王朝初建,内乱方平,无力北征南下。
可是现在正统皇帝又平添了一件大烦恼事。原来两个月前,在阳朝的德政殿,南方的泰国迁使臣三跪九叩,高呼了正统的圣德,提出了两国结盟,平息纷争,以南方珠水为界,互通友好的策略。正统帝大喜,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接下来的话让这位父亲气的一鼻子灰。泰国使臣提出要让正统皇帝最心爱的四公主阳玉灵,也是大隆王朝的长公主下嫁泰国陵王。
四公主阳灵是正统皇帝和他最爱的颖妃所出,长相集合了皇后和自己的所有优点。性格除了颖妃的温柔,竟是聪敏沉静,睿智博雅,三分贵气,七分灵动,又很能揣度正统皇帝的心。如果是个儿子,就是皇朝继承人的不二人选,是个女儿,简直就是老爹的贴心小棉袄,他怎么舍得将女儿远嫁呢?是以五公主阳玉宁都指了婚,身为长公主的婚配却迟迟没有落定。
玉灵幼年体弱,遵照先母遗嘱,十岁的时候跟着母亲的师兄韦方道长去真定山学艺。
还记得玉灵临走之前,小脸上两行清泪:“父皇,儿臣舍不得父皇。”说完趴在正统腿上呜呜的哭泣。正统心都碎了,眼睛酸涩,只是一代君王男子汉岂能承认自己哭了?他只承认自己眼里进沙子了。看着娇憨的小女儿,想起温柔的皇后,这也是为了玉灵这孩子的身体好,宫中御医虽多,然而玉灵这孩子的体弱是先天的,多灾多病,不通过修行身体得不到根本好转。阳朔左右为难。
最终阳朔这个沙场纵横,见惯生死的马上皇帝在女儿的眼泪面前不堪一击,他咬咬牙下了决心,也不管曾经跟韦方道长的金口玉言,差点破了规矩,要收回成命了:“那咱就不去了,父皇为你找世上最好的神医,灵儿你就留在父皇身边。”开玩笑,自从皇后趋势以后,正统皇帝既当爹又当娘的好容易把个小玉灵拉扯大,现在乖巧可爱又会逗父皇开心,却要去给那什么韦方道长当徒弟。纵然那韦方有经天纬地之才又待如何,比女儿在自己跟前。
玉灵抬起头,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父皇,似是略微思索,眼神透露出坚定:“父皇,儿臣想好了,此次西去真定山,一则履行母后遗命,强健体魄,二则真定道长世称神机,儿臣不才,愿潜心向学,为我大隆江山尽绵薄之力。”
正统皇帝露出一个父亲欣慰的笑容,摸摸玉灵的头部,眼睛望穿虚空,皇后啊,咱们女儿自幼聪慧,又有如此志向,一定会学有所成,以后帮助太子振兴大隆江山。你该瞑目了。
六年后,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回到身边,跟小时候一样漂亮,举止端庄贵气,还带着师傅韦方道长的出尘脱俗的味道,让正统皇帝喜欢的紧。自从玉灵回来,连对太子穆和三皇子锐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这个女儿身上。玉玲是当之无愧的掌上明珠,千金之躯。正统私下里拿时政考玉灵,亦是对答如流,见解新颖。
正统皇帝出自帝王策略和对公主的保护,尽量掩饰对公主的宠爱。宫廷之中,斗争复杂,玉灵出宫六年也是在对她进行变相保护。尽管如此,朝中大臣皇亲贵族这一干人等没事就在揣摩皇帝,谁看不出来你正统爱玉灵公主胜过了太子和三皇子。
后史书载:玉灵公主其人,深谋有略,仁孝聪慧,承欢帝膝,国之瑰宝,举世无双。帝宠信非常。
所以泰国提出要讨长公主下嫁,无异于夺正统帝明珠,挖正统帝心肝,在心里简直等同要了半壁江山一样难受。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两个月前德政殿上,正统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着文武百官,俯视着泰国使臣,他不希望女儿远嫁,或者嫁给他不知底细的人;他委婉提出另外指一位公主,皇室向来有这种传统,找位皇室宗亲的女子封为公主,甚至自己其它的公主也可,但,绝对不能是他最心爱的四公主。
使臣赵舍人回到:“启奏隆皇陛下,泰国举国传贵国长公主聪慧贤淑,乃是王妃的不二人选,陵王倾心久矣。”正统帝心中盛怒,恨不得立刻把那个使臣杖毙。还有那个陵王,连人都没见过居然敢说倾心久矣,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更是一个皇帝,一个明君。他要为这国家社稷黎民百姓考虑。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了一个皇帝的威严,脸色却黑得吓人。
作为千挑万选出来的使臣,赵舍人会看不出隆皇生气?赵舍人又叩了一个头:“陛下,四公主乃皇上掌上明珠,金枝玉叶。若我陵王有幸娶到贵公主,必倾全国之力讨公主欢心。我皇愿意以岳阳、湘阳、楚丘三城为公主聘。”
底下里平威将军许度再也无法忍受,抢一步出列跪下:“臣许度启奏,和亲自古乃国之下策,我军兵强马壮,将士日夜厉兵秣马,思报君恩。”
正统示意许度退下,冷冷丢下一句:“贵使,你让泰皇好好考虑考虑吧。”言外之意,没有其它选择。说罢,拂袖而去。
正统帝回到后殿生气,三个城池虽然诱人,但是这种方式是要朕卖女儿吗?通商交好是好事,结亲是用最温和的方式实现两国利益最大化。许度勇气可嘉,但是打仗耗资巨大,还不是得管老百姓要钱。阳朔不是一个迂腐的君王,不会为了自己的贤名置国家百姓与不顾。但他要的是结亲,而不是和亲,要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
最重要的是,他要玉灵幸福。
贴身太监福公公禀报:“陛下,灵玉公主求见。”
正统帝一秒温和了神色:“快宣公主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