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几点补充说明 ...
-
备注一:强迫症患者某84统计过原著,枪占武器总数约三分之一,各种刀约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是坑爹装备,比如玩具锤,比如头绳……本文各种武器比例参考了原著
备注二:两点强调,七十二小时后全员爆颈是电影情节,小说里没有这一条。二是参与者可以用的物品有:自己原有的行李,老师发的,和岛上原有物品。所以不要怀疑委员长的拐子是哪儿来的,那是他自己带的。后文小正身上各种高科技物品也是他自己带的。
备注三:作为同人二次创作,我更愿意参考原著。原著里有很多技术上的细节设计的很周到,比如野外环境对人体的伤害,各种枪支的杀伤力等等。电影由于时长限制,很多细节都忽略了。不过电影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反面典型是那个山寨版大逃杀《饥饿游戏》,无论是逻辑,人物塑造,还是节奏把握,都不是一般的失败。
备注四:我说的原著仅限于小说。电影不是不好看,而是几个关键情节改动太大,看起来实在坑爹。
电影里,川田章悟小同志为了闹明白女友微笑的秘密,自己背着主动包报名参加大逃杀……你是杀人没杀够还是自己没死够?小说里,三村信使说单凭外表看不出项圈里的结构,不敢下手乱拆。电影里,三村对着镜子看了三秒就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结构!”整个一汤姆苏附体。还有电影里北野老师乱入,导致光子姐姐没能砍了圣母典子——老师不可以干预比赛进程好吗?!还有典子姑娘,你为什么那么圣母!小说里川田火拼桐山,一旁拼命往弹匣里塞子弹的那个女孩子上哪里去了!
不过电影也有改的不错的地方,比如班主任的过去,还有光子姐姐一边做面膜一边听广播。电影改动最大的地方其实是BR的起源,我觉得这是制片商为市场考虑,原著颇有影射本朝的意思。
备注五:文章开头,一个人写三遍:“我们要自相残杀”,此梗出自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