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课 ...
-
1.辛亥革命1911孙中山
戊戌变法失败1898
根因:1民族危机的加深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因:1新式学堂的发展
2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4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5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破产
6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导火线
武昌起义在湖南
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章太炎(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阵地:上海,日本东京
1894美国檀香山中国(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8日本东京同盟会(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简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核心:民权机关报:《民报》
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898京师大学堂——1912改为北大
1911.4.27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
1911.10.10武昌起义
1911.10.11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1911.10.12占领武汉三镇
2.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政体:总统共和制国都:南京国旗:五色旗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3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4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对议会负责)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必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5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性质
6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特指皇帝制度)的进步意义——意义
内容概括:1主权在民2自由平等3立法权:参议院。行政权:总统。司法权:最高法院。——三权分立4责任内阁制(防止内阁总理专制(防止个人专制)
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目的: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1912.2.12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1912.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革命评价: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2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历史功绩
3局限性: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