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
-
诸余寒小时候所在的小学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终于没有了。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因为诸余寒总共上过两个小学,其中的一个还是健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是因为诸余寒所生活的村庄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理位置——夹在两个小学的中间。这就好比两个人谈恋爱突然有一天出现了一个第三者两个人就不能和平相处了。为了抢夺生源,两个学校的领导经常会放出一些猛料互相取笑,互揭老底。活像两个当街叫骂的泼妇。其实,这个办法也没能让学校捞到什么好处,只不过是两败俱伤罢了。
诸余寒天生就有一位严父,从诸余寒懂事那会儿开始,此严父就以老子自居了。有一段时间诸余寒还一直以为父亲就是道家开山鼻祖老子,不过他还是谦虚的称呼父亲为爸爸。就因为有了这么一位严父,所以诸余寒刚上一年级那时的考试居然没有零分的,要知道以前他的一些哥哥和很多小伙伴拿着零蛋回去那可是家常便饭的,气的严父通常会很铁不成钢地骂几句。不过,诸余寒那时也只是拿了个比零分多一分的成绩单递给爸爸,他却露出那久违的微笑说,不错,比你那些哥哥们有出息。
在诸余寒上小学那几年,快到开学的时候,两个学校的领导和往常一样来到诸余寒所在的村庄督促学生去注册报名,顺便说说他们学校的好,损损那个学校的坏。他们来的时候是要做很多准备的,以免遇到撞到一块的那种尴尬局面,不过那些年他们就撞到过几次。那时候,凤凰小学的名头比较响亮,很多家长都知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古话,明显这话就有些接近他们的想法。诸余寒的爸爸就不用说了,他连“飞上枝头变凤凰”这一句都略识一二。知道这么多古语,这让诸余寒更加坚信爸爸就是老子了。这时,他也就不那么谦虚了,甚至还自负了起来。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古诗的下半句,让同学们补上上半句,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老师点名让诸余寒来回答这个问题,诸余寒豁地站了起来,环顾四周说,老子懂。他听到周围同学的窃笑,老师似乎也笑了一下说,那你说说。诸余寒说,老子懂,我不懂。这时同学们都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起来。就因为这事,下课后许多同学都围过来取笑诸余寒说,你,老子谁啊?诸余寒趾高气扬地说,老子,我老爸。一个调皮的家伙说道,是你大爷吧!哈……哈……哈……同学们大声地笑了起来。诸余寒毫不留情地把那家伙暴打一顿就回家了。
另一个小学明显在取名上就吃了大亏,居然叫酸梅小学,这也难怪,因为学校的教学楼正前方就有一棵很大的酸梅树。相传古时候,也就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一位苦读书生,就是在酸梅树下日思夜读终于考中了状元,闻名乡里。许多异姓家族恨不得马上改成他姓,想要沾沾他的书香气,早日金榜题名。酸梅小学的校长在说道这一典故的时候通常会压低声音地加上一句“不蛮您说,学校的选址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的。”搞得很多家长都情不自禁把身体压低了一下,恐怕漏掉了些许自己不知道的不详之情。不过,多么神秘的事情听多都会令人产生厌恶的,况且酸梅小学这几年都没人考上市重点中学,这让很多家长对学校的办学质量产生了怀疑,甚至对康熙年间的状元励志故事也不那么感冒了,毕竟年代已经久远了。
酸梅小学的有关领导似乎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在讲学校典故的时候,围拢过来的家长不是那么多了。但是酸梅小学的领导始终秉承“有传说的地方就永远让人充满好奇,有历史的韵味就一直充满魅力。”这一宣传理念。他们不辞劳苦,日夜查阅古书,收集史料,终于证实了康熙年间酸梅树下苦读的书生考中状元后,举家迁往京城,官运亨通,享尽了荣华富贵。退休后,想要荣归故里,安度晚年,落叶归根。不料回到家乡后,放眼百里还是一片荒凉蛮夷之地,顿发慈悲,自发腰包,选址酸梅树下,建起私熟,大公无私地取名为和自己同名的岳海书院,广收门徒,亲自传道,受业,解惑,学有所成的弟子有的闻达官场,有的满腹经纶。要不是清朝后期,国家内忧外患被迫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很多弟子早已扬名海外了。
历史终究只是代表着过去,适合用来回味,并不适合用来炫耀。诸余寒的爸爸觉得凤凰小学的升学率比较高一些,所以决定把小余寒送到这所学校读书。诸余寒的家族在当地也算是有些名气的书香门第,因为他爷爷对古书略有研究,很多乡里乡亲遇到文化上的事儿都会向他的爷爷讨教讨教。就因为这一点许多家长也就把自己的孩子也送进了凤凰小学读书。这当然有很多诸余寒要好的小伙伴,司晨飞就是其中的一位。
诸余寒的家中一共有七口人,然而这个数目依然会减少。诸余寒的妈妈对诸余寒上学这事很有意见,但在他丈夫那只能作为参考。她认为这选学校就好比选儿媳妇,得看出身。明显她想让诸余寒去读酸梅小学。这说明了女人天生就喜欢把什么事都往爱情方面扯的本性,也表现了女人天生就想嫁入豪门的贪婪。她会嫁给诸余寒的爸爸,完全是一个意外,假以时日过后,日久生情就白头偕老了。
诸余寒刚上学的第一天正好是星期一,学校照例要举行升国旗仪式。诸余寒在操场上努力地睁大双眼想要寻找他在电视上看到的天安门升国旗时警察叔叔对着站的粗大旗杆,没有找到,他很着急,因为如果没有旗杆的话,行注目礼时不知道向着什么。他忍不住回过头去问站在他身后的司晨飞,你看到旗杆了吗?
司晨飞小声地答道,什么?我看到了一个鸟巢。
“奏国歌,行注目礼!”这是学校广播的声音。刻意地把升国旗这一项忽略掉了。小余寒很不自然地举起右手面向着主席台上肚子明显比他爸爸的大的多的男人。
回去后诸余寒来到爸爸的房间问他,为什么学校没有一根像天安门那样的旗杆。爸爸看到诸余寒进来就停下手中的活儿道,没有就是没有,这很重要吗?
诸余寒说,重要,我要。
爸爸说,你要来干嘛?
诸余寒有板有眼地说,升国旗。
爸爸摸了摸他的头说,算了,你还小。就去忙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