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
-
赵玥菲出生于一个不算拮据也不太富裕的家庭,从小赵妈妈便实践着“女儿要富养”的原则,尽可能地满足赵玥菲的任何要求。哪怕是天上的月亮,如果赵妈妈有能力会毫不犹豫摘给她。赵玥菲记得每次妈妈出差回来总是会带巧克力,在那个时代,巧克力是稀缺事物。在之后的日子,赵玥菲偏爱巧克力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吧。
而赵爸爸则扮演着“严父”的角色,从小便要求赵玥菲背古诗、熟记加减法表、练字。赵玥菲的记忆中,小时候看见爸爸就会害怕,特别是害怕爸爸会突然问她某某古诗怎么背,几加几等于多少。
直到现在,赵玥菲清楚地记得,有一回晚饭时间,爸爸问她五加三等于多少。她掰了好长时间的手指也没能算出答案,赵爸爸的脸色变得十分不好,厉声地说:“站到门外算,算不出来就不要进门!”说完之后,赵玥菲明显地哆嗦了一下,眼眶立马就积满了泪水,小小的赵玥菲又不敢让眼泪掉下来,于是整张小脸憋得通红。不情愿地放下碗筷,走出门外,继续努力地掰着手指算。最后是不是算出来了,赵玥菲已经记不得了。
赵玥菲在这种日子中无忧无虑地成长,转眼间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说起上学,令赵爸爸头痛不已。他既害怕赵玥菲适应不了小学的生活,又不愿意让赵玥菲再在幼儿园混时间。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他让赵玥菲上了两个一年级,第一个一年级美其名曰“适应期”,第二个一年级才严格要求她。待到赵玥菲长大后,不止一次拿这事“埋怨”她的爸爸,小学六年级时,她对赵爸爸说:“如果你没让我在一年级留级,我就该上初中了!”初三时,她又对赵爸爸说:“如果你没让我在一年级留级,我就该上高中了!”高三时,她再次对赵爸爸说:“如果你没让我在一年级留级,我就该上大学了!”可见,赵玥菲总是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可是这世上没有“如果”这回事,我们总是经历了才会知道后悔与惋惜,可是正是没有“如果”才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成长、逐渐成熟。如果有“如果”,那么赵玥菲宁愿从来没有遇见那个令她一生难忘的男生。
“如果我说爱我如果没有如果,错过就过你是不是会难过。若如果拿来当借口,那是不是有点弱。如果我说爱我如果没有如果,真的爱我就放手一搏。还想什么害怕什么,快牵起我的手。”多年后,当赵玥菲初次听到梁静茹的《没有如果》的时候,眼泪毫无预警地掉了下来,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他对她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句话竟成了他们之间故事的终点。两人生活在一个城市,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每天看着城市里熟悉的景物,可是再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