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宗法、皇位及鲜血 ...
-
小江突然想到了这个题目。话说这个题目有点大,小江姑且尝试写一下,不见得谈的全面。
小江不记得在哪本书看到过这样的评论,大致是说孙权称帝后,仅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而吴国的基业是孙策建立的,孙权未追封孙策为帝,未免有些太过小气。但是,在小江看来,却不是如此。孙权这般做,无异于保全了孙策的子孙。
这个嘛,小江举个例子,大家对比一下北齐高氏就明白了。北齐宣帝高洋称帝后,追封其兄高澄为帝,大家看一下高澄之子的下场。貌似湖南台热播的电视剧《陆贞传奇》讲的就是这个时期的事情,电视剧小江没看,没法评论,不过大家看一下正史上高澄、高洋、高演他们儿子的下场,就会明白皇位继承的残酷,满篇的鲜血,令人齿寒。
再说一个大家熟悉的,赵匡胤驾崩,赵匡义即位,赵匡胤诸子的下场……
这主要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实际上宗法制度和历史上无数的宫廷事件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的宗法制度是建立在父权为中心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具体概念大家百度吧。父权为中心,就有了继承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而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土地的高度集中,及土地集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政治权力的集中。权力既然需要集中,那么继承人必须唯一,所以才有嫡长子继承制度。
在这里,小江想多说一句,关于欧洲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因受基督教的影响,欧洲强调血统,必须是王族之间通婚,婚生子才有继承权。皇室与普通贵族或平民的子女,哪怕是婚生子,也没有继承权。因此欧洲才会有无数近亲结婚的事情发生。相应的,欧洲的宫廷斗争也与中国不尽不同。虽然对权力的争夺是一样滴。
嫡长子,关键在这个”嫡“字。嫡子的产生是”名分“的结果,正妻所生的才是”嫡子“。古人对名分极为看重,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名分“所带来的一系列政治权力。
但是那时候木有计划生育,正妻不可能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又有了一个”长“字。貌似有了这样的规定,天下太平了,嫡长子继承就是。这个是没得选择的,谁运气好,托生在嫡妻的肚子里,又是第一个出生的,谁就是继承人。继承人唯一,政治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安定。
但是,因为这个制度,很多嫡长子被坑了,比如杨勇被自己的弟弟隋炀帝杨广坑了,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唐太宗李世民坑了。这种争夺无疑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儿子李承乾和李泰为皇位而相互倾轧的时候,心中一定很不是滋味,所以他才说出不要让后世以为皇位可以谋求而得之,李承乾和李泰同时被剥夺皇位继承资格。但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他自己,他的行为告诉了儿子们,干掉嫡长子,就有资格继承皇位。
这就可以解释北齐皇室的流血,高澄被高洋追封,有了皇帝的名分,那么他的儿子也有了皇位继承的资格。同时有两个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继承人,这不稳定啊,所以不稳定因素就要被排除。
至于”兄终弟及“,小江在以前的文中谈过,这个就不多写了。
这里,小江推荐大家看一下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虽然黄仁宇先生在这本书里主要谈的是宪政问题,但是在小江看来这本书能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