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和亲王其人 ...

  •   初二这天,永瑹起了个大早,先到弘瞻跟前听训。弘瞻听说乾隆派了永瑹和永琪一起办差倒也明白了乾隆的意思,倒把之前的担心放下了,心里一松快精神就好了些。永瑹来时见卧床多时的弘瞻竟下了床,穿着家常衣裳和福晋在暖炕上坐着等自己不由得眼中一热:“阿玛今儿看着精神倒好。”
      弘瞻的福晋范佳氏【1】听了也是满心的高兴:“尝听说人‘一喜治百病’,皇上派了你的差使,你阿玛听了为你高兴,这身子果然就好了许多。”
      “你伯王也还罢了,是个万事不过心人,你只看着不要错了大格也就是了。”弘瞻想着永瑹还小,故而斟酌着用语:“五阿哥是个老成持重的,这次皇上点了你们一道也是让你学着办差的意思。你去了万事不可自做主张,凡行事前多向五阿哥请教。”
      “儿子明白,儿子去了多听多看,少说少做便是。”
      “再有,五阿哥虽是你族兄,到底是皇子,切不可错了规矩。只是有一样你要记住。”
      永瑹知道后面要说的才是重点为,忙垂手立好:“儿子恭听阿玛教训。”
      “你于五阿哥跟前,故然不要锋芒太露,却也不能叫人看轻了。这分寸怎么把握你自己要想好。”
      永瑹忍不住在心里“靠”了一声,我阿玛不是挺明白和在上位者的相处之道的么,怎么他自己就不这么着呢?叫我不要一味装孬,那这十几年他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啊?
      弘瞻见他不说他,哪里会想到他是在腹诽自己呢:“罢了,你才多大。毕竟是你头一宗差事,只不出差错也还罢了。来日方长。”
      福晋见他再无别话便递过茶碗:“好了,阿玛的话你慢慢琢磨。时候不早了,他还要先到皇上跟前听训,便让他出门吧。”后一句却是对弘瞻说的,弘瞻点了点头。
      永瑹侧身退出内室自去不提,福晋目送他出去却一直接看着隔间的屏风,仿佛目光能穿透了那百子千孙图追着永瑹的背景一般。弘瞻不由笑了:“永瑹多大的人了,你又何必这样担心。”
      “是谁方才说的‘你才多大’来着。”福晋也笑了:“凭他多大了,在我眼里总是我的孩子。我只求他能像一样就好。”
      “永瑹与我不同,他是生在这府里的。为永瑹计自然像我一样也还罢了,若为子孙计,到底该出息些才好。”
      福晋是一路跟着弘瞻走过来的,纵不是夫妻一心却还是知道自家的处境的,于是秒懂。永瑹确实和弘瞻不一样,他再如何也是不会对皇位有一丝威胁的。若他清贵无为,纵然降爵而袭也是少不了他这一世荣华的。可是到了孙子们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皇家子孙繁多纵是皇上有心照料也不会把心思都放在这上面,一代代下来血缘远了些的,又在国事上说不上话出不上力的,早被忘到别角的也不是没有。那些人家里许多也不过只剩下些脸面罢了,这还要看京中这些达官贵人们给不给你这个脸面了。别的不说,就是娶亲这一项,和皇帝亲近些的宗室自不必说,大选的时候宫里差不多就一并给选个家世好有教养的女孩儿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就只好从撂了牌子的秀女里求娶了。哪怕是这些撂了牌子的,但凡家世好一些,是宁可和朝上权臣结亲也不愿把女儿嫁给这些宗亲的。所以永瑹若是能得了永琪青眼,将来得新帝重用也可为子孙挣下些帝荫。

      乾隆早朝后留了傅恒等几位大臣议政,永瑹到时便等在勤政殿外。不一时永琪也到了,永瑹见了礼恭敬地退到他身后站立。
      永琪却转过身来打量他一番和他聊起天来:“看你倒长高了不少,怎么倒没有小时候的机灵劲了,当日你连皇阿玛都敢顶撞,今天却这样恭谨小心?”
      ———————————我是前情插叙的分割线———————————
      永瑹幼时乾隆有心给弘瞻铁帽子王的待遇,便也让永瑹与皇子们一处读书,乾隆有时心血来潮去考究各皇子和宗室子弟的功课。永琪比他大了11岁,彼时已不在上书房读书,却也曾跟着乾隆一起去过,倒是记得永瑹。
      乾隆考教时,永瑹每每对答从容,纵有被考到的地方也并不慌张羞赧,只一派坦然。乾隆因此曾好奇佯怒问他:“你学业不精却这样泰然,难道没有半分羞愧之情吗?”
      永瑹却仍不慌不忙:“侄儿今日被问住了,自然是学业不精。可也是一桩好处,叫侄儿知道自己于何处不精,只继续发愤,来日莫再叫问住就是。若只为着今日被问住了,便只知惶恐,以至皇阿玛去了仍心中惴惴不能聚精会神,不但这次被问住的不能记下,就连师傅新教的也不能学会,于学业又有何益处呢?”
      乾隆听了发笑:“那么来日若又被问住了,你待如何?”
      “天下之大,学问之道哪有尽头,自然有被问住的时候,只更加发愤就是。”乾隆考教自然是拣了他学过的功课来问,而他这一说倒成了学无止境,不懂便学就是。虽明知他这是偷换概念,却还是忍不住喜欢这个聪明侄子,便不与他计较只命师傅好生调教。永琪却是觉得这个堂弟和其他只会小心翼翼或是只一派天真的不同,心里也觉得有趣。
      ———————————我是插叙完毕的分割线————————————
      永瑹笑道:“当日在上书房读书,便是伯父与侄儿,堂兄与堂弟,自是天伦在前,可以童言无忌。今日勤政殿外,自是君与臣,自然是规矩在前。待办完了正事,臣弟纵不至斗鸡走狗,玩起来也是和当日一样没有正形的。”
      永琪失笑:“你倒老实。”
      “于公是在皇子面前,于私是在兄长面前,怎敢不老实?”
      永琪此时已夭折了三个孩子,看他这样倒忽然有了些长辈看孩子的感觉,不觉感慨起来,若自己几个儿子也能长到他这般年纪,不知是否也会这样可爱,一时倒有些失神。幸尔此时傅恒等人与乾隆议完了事依次退出来,见了永琪又行了礼退下,李玉跟着来请他们进去。

      永瑹没想到弘昼已经在殿内了,依次行了礼乾隆便赐了座。
      永瑹忍不住拿眼去看看弘昼,不由再次腹诽:伯王生得这样好相貌,怎么偏偏是这个性子呢。
      弘昼比乾隆年幼一些,此时也已年过50体型已然发福,但他样貌生得清俊并不显得油腻,须发灰白却别有一番气韵,若不是知道他的那些荒唐事,真是观之可亲。
      永瑹幼时曾听过弘昼一首诗: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虽不见得文采如何了得,而那分洒脱不羁却与传说中自家玛法果毅亲王的性子有些相仿。于是永瑹拼命回想不久前进宫领宴的时候看到这位叔王的样子,那时的弘昼尚未发福,永瑹只记得他眉眼清秀,身姿挺拔,虽穿着朝服,永瑹硬生生脑补出仙风道骨来。再和想像中的玛法的样子一对比,心里生出无限亲近之感。此后永瑹有意无意会打听一些伯王的事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想到自己居然在心里把他比做法玛,永瑹的幼小心灵第一次生出悲愤之感,之后只要见了弘昼他总是绕着走。

      另外三人自然是不知道永瑹这点小心思的,乾隆显然刚才议政十分顺利,心情很好的样子先和他们话了些家长,又叫永瑹多安慰弘瞻,办完了差好好侍奉汤药之类的,最后才道:“雍和宫腊八一事有敬神明祈平安的意思,事虽不繁却需谨慎。”他原是想让永琪和永瑹亲近亲近的,如今加了个弘昼进来倒不好明说了,只得道“永琪、永瑹你们年轻经过的事不多,原就是让你们历练历练的意思,凡事多向你们五叔请教。腊八那天朕会令几位蒙古王公前去观礼,你们要给朕办得漂漂亮亮的。”
      永琪待要开口,皇阿玛既然是叫和亲王主理的意思,自然应当他先答话,便等着弘昼。谁知等了半天不见弘昼有反应,永琪抬头看到乾隆眼中怒火一闪,转而又变成无奈。永瑹轻轻拽了拽他的袖子使了个眼色,永琪顺着眼神看过去,才发现弘昼竟坐在座上睡着了。御前失仪是大罪,乾隆一向待弘昼亲近,虽不至于认真治他的罪,也少不了要发作他一番。
      弘昼是长辈,是以坐在右首,永琪带着永瑹坐在左首,是以两人想悄悄唤醒他都没有办法。勤政殿内议事时太监宫女非传唤是不得入内的,李玉等人此时便都在外间,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几个人僵了几秒,永琪是个心存仁厚的,虽恼他不敬,却也不忍叔王在晚辈面前被乾隆教训,只得起身向乾隆回话,借着起身的动作打翻了茶盏。此时已是冬季,地上铺了厚厚的毡毯,并没有发出脆响,永琪出声唤了李玉进来收拾,因李玉在外间声音自然大了点,这才惊醒了弘昼。
      永琪跪下:“儿臣御前失仪,请皇阿玛责罚。”永瑹也忙跟着下跪下了。
      弘昼眼珠子一转就明白就怎么事了,对永琪这个侄子他还是很喜欢的,也慢吞吞地起了身道:“臣弟恭喜皇兄。”
      乾隆就差没把胡子气歪了:“永琪御前失仪,你恭喜朕什么?”
      “五阿哥哪里就失仪了呢,失仪的是臣弟罢了。臣弟年纪大了体力大不如前了,在家中也时常不知怎地就睡过去了。皇兄向来待臣弟亲厚,必不会为些些小事发作臣弟的对吧。五阿哥不忍臣弟在子侄面前受罚,可见与皇兄一样仁厚,臣弟恭喜皇兄教导有方,有此佳儿。”
      永瑹好好的进宫领差,遇上这么一出,正心里没好气呢,听弘昼这样一说心里不由又念了几声“靠”,这货还真是个混不吝啊,皇上是怎么忍他这么多年的啊!心里就有点为自己阿玛难过,怎么这货这个样子皇上都能忍,却把我阿玛削成白板了。
      永瑹哪里知道,乾隆是宁可他的兄弟犯的是这种错的,虽然御前失仪是大罪,包括弘昼平时闹出来的给自己治丧的荒唐事,这些毕竟无损吏治,乾隆对自家人还是护短的,纵有御史要参他,乾隆只要说一句“此朕家事也”也就糊弄过去了。可弘瞻他偏偏把错犯在国事上,叫他想护又护不成,劝了又不听。何况两人中间还夹着个太后,乾隆有点吃醋的意思在,自然对这两个人的处理就不一样了。
      果然乾隆本来有心小惩一下弘昼的,听了他的话,无奈的摇摇头,知道他就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好生气的。再者虽然永琪是为帮弘昼求情,到底还是打翻了茶盏,要是罚了弘昼,永琪也不能不罚。对永琪这个儿子,他护起短来就比弘昼更厉害了:“谁说朕要罚你们了。去吧,好好办你们的差使再来回朕。”
      三人正要退出去,乾隆忽然想起什么:“永瑹,你明日早些进宫,和永琪一起到寿康宫陪太后用了早膳再去办差。”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和亲王其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